APP下载

“孝”问当下

2015-05-06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行孝孝心孝顺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二十四孝”,展示了24个有关“孝”的故事。孟子也曾说过:“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而在快节奏、宣扬自我个性的当下,传统的孝道似乎有些被淡化了。2015年初,上海一学校举办了“孝敬文化节”活动,引发了关于“怎样传承孝道”的大讨论。

“我双手抱着砖就无法抱你,我放下砖却无法养你。”这是一个民工家长写给孩子的话。为了让学生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培养孝心,2015年1月,上海一学校举办了“孝敬文化节”活动。活动现场,同学们先从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留作纪念,然后在《孝亲敬老歌》和《跪羊图》的背景音乐中,向父母行三跪九叩之礼,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表达孝意。

有家长表示,学校通过如此盛大的活动普及孝道,让他们很感动。家长何女士说:“在这样庄严的仪式下,通过实际行动感受传统文化,比看书印象更深刻。”

不过,教育学者叶开对集体下跪的形式予以了否定。他表示,人与人之间,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正常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将心比心的理解和沟通,而不是通过搞活动、作秀的方式,来强行推广磕头、膝行这样的礼教。

对这样提倡“孝敬”的形式,网友们也议论纷纷。有人认为,亲子之间的感情如果够深,就不需要用在大庭广众前下跪的方式来表达;如果有隔阂,下跪也只是走个形式!也有人觉得,想要孩子孝顺,家长首先要对老人孝顺,不然没有说服力。

还有人认为,百善孝为先,而当下的年轻人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孝敬长辈了。节假日,不少年轻人懒得回家探望老人,网络上还由此衍生出了“节假日代看望老人”的跑腿业务。每到学期末,都能看到大学生把脏衣服快递回家“孝敬”母亲的新闻。在这种环境下,学校组织活动推广孝道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形式是否可取,有待商榷。古时候,礼教思想要求子女唯父母之命是从,孩子要对父母行叩拜之礼以示孝敬;而在现代,子女不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既然如此,在平日相处中,双方也应相互尊重。

戴思杰

形成行孝的社会风气

孩子向父母下跪本来并无不可,这只是表达孝敬的一种方式,但它不应该是强制性的。况且,在大庭广众之下集体下跪也颇有些哗众取宠的味道。

对于子女缺乏孝心的现状,我觉得很大程度是社会风气造成的。当下社会,大致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因为无法产生太大的经济效益而被忽视了,其中就包括“孝”。当整个社会失去了敬老的氛围,我们又如何能期盼年轻一代能够富有孝心?

上至国家政府,下至每个家长,都应该稍微停一停追逐经济利益的脚步,思考一下如何行孝、如何让后代感受到“孝”。只有这样,年轻一代才会有所感知。通过举办形式化的活动来宣扬“孝”,恐怕连“标”都治不了,更何况是要治“本”呢?

章 程

有孝心是行孝的前提与基础

矫枉过正似乎是国人在传承传统文化时的固有作风。三跪九叩之礼显然不是现在这个时代应当践行的孝道礼节,这样弘扬“孝”,一时间能博人眼球,但真的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孝敬长辈吗?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没有做到孝顺,要看他内心是不是想孝顺。好比孔圣人对宰我说的“女安,则为之”,为者心安,才能尽心尽力。学生行叩拜之礼,是外界要求之下产生的孝行,但若无孝心,这种孝行又有什么意义?

薛旻君、施圣雪

“孝”,不在于隆重的形式,而在于平淡的陪伴

现代人表达“孝”,多流于形式,比如大张旗鼓地操办长辈的后事。虽然体面的丧事是传统思想中“孝”的表现之一,但在当下已沦为“表面文章”。更有人直白地说:“现在是形式大于内容,孝,不在于做了什么,而在于做了没有。” 比如全校学生下跪感念,家长皆点头称赞,对这种戏剧化的行孝方式的认可是令人心寒的。泱泱中华历来推行孝道,行孝何时沦落到有形式即可的境地?

孝,不是物质上的给予,更不是单撇下一个背影,把一切重担抛给父母。孝的实质是陪伴。在父母身边时,多和他们聊聊天,帮他们做做家务;离家时,多给父母打电话,节假日多回家探望。这样平平淡淡的陪伴与表达便是孝,不必追求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外在形式。

戴嘉禾

“孝”是尊重、理解和体谅

孝,是一个随时代不断发展的概念。我认为,像叩拜这样的行为,在现代社会并不是表达“孝”最合适的方式。当今社会,子女与父母在家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孝”的表现方式也应该体现尊重、理解和体谅。相比行叩拜之礼,子女更应该关注与父母的交流沟通,尊重父母,理解父母与我们的不同观念,体谅父母的辛勤付出。

傅嘉源

行孝,家长请以身作则

孝是一种温暖的传递,不是一两次活动的矫正引导可以促成的。

正所谓上行下效,家长的一举一动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落在自己长辈身上的是温柔的目光、双手轻轻的捶揉,还是冷漠的眼神甚至冷言冷语的嘲讽,都将对孩子今后的行为产生影响。《论语》中讲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虽然是对君王治理国家而言的,但对推行孝道同样有借鉴意义。弘扬“孝”的活动只是一个引信,点燃“孝”的火花所需的热量仍需我们在生活中撷取。家长们,请以身作则。

各美其美 各行其孝

看到这些纷纷扰扰的关于“孝”的争论,忽然觉得世界还是很美好的:虽然对于行孝的做法大家各有主张,但无论怎样,同学们内心里都没有否定“孝”是一种美德,都认为对“孝”应该身体力行,应该弘扬。

既然在这点上能够达成共识,那么,这些争论的实质就不再是难以调和的矛盾了。仔细分析一下,也确实,大家争论的都是“孝”本身以外的东西,比如形式对不对、与时代合宜与否等等。有人觉得用形式(仪式)唤醒大家对“孝”的重视未尝不可,反对者则提出更合理的方式来反对“下跪”这种“不合理的形式”,试图把大家引入“真正的孝道”。其实大家火气不要这么大,既然都是内心有“孝”的人,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别人之所以采用那种形式而非你这种形式,说不定这种形式适合你与你的亲人,而那种形式更适合别人家呢?

一个美好的社会应当是各美其美、亦能成人之美的社会,而孝道本来就是“原心不原迹”的修为,所以,既然都提倡“孝”,都要踊跃笃行孝道,何妨把孝心看重一点,对孝行的多样化容忍多一些,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孝道之神通吧——诸位以为何如?

猜你喜欢

行孝孝心孝顺
王祥行孝故事探析
排毒孝心汤
“行孝”故事口头/书面表述差异与传播实践中的价值发生问题
用爱和孝心撑起一个家
孝心歌
浅谈小学生孝道文化的教育
孝顺父母
孝顺
孝心痛
La cultura de la piedad fi lial e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