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三省农村经济增长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5-05-06刘轶夫

商业经济 2015年2期
关键词:东北三省农村金融效率

刘轶夫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一、引言

我国13亿多人口中,有将近一半生活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逐步加大、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东北三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我国的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东北三省的农村经济发达了,对全国其他农村地区具有很大的示范作用,因此,研究东北三省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对于实现“十二五”时期“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民生活更加殷实;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的总体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东北三省耕地面积达到3亿多亩,每年的粮食总产量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东北三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地肥沃,地广人稀,农民人均耕地多,适合发展现代大型农业。而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党中央和国务院首次提出了要在我国发展家庭农场,而这种家庭农场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尤其适合在东北三省地区推广。在此背景下,研究东北三省的农村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加快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引领该地区的农村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保障我国的粮食供应安全,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意义。

二、研究综述

研究东北三省农村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我们首先要明确农村经济的内涵。由于在传统农村经济中,农业生产始终占据着主体地位,因此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常被视为等同的概念而混淆使用。但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广,传统的农业生产已经不能涵盖农村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在现阶段,农村经济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而且包括发生在农村地域的、以农业生产为基础衍生出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因此,农业经济增长可用农业产值和农村兼业人员非农产业收入来衡量。在现阶段,农村经济增长效率不但受传统农业生产中的四项农资投入的影响,还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农业从业人数、农民收入水平、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农民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白全民等构建C-D函数,实证研究1985-2012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业从业人数、农民收入水平、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产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牛凯构建VEC模型,并采用1978-2011年中国农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数据,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比例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任丽君、陈通基于1985-201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资金、人力资源、技术、政策等变量,构建了扩展的卢卡斯模型,分析得出资金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正外部性,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比较显著;而劳动力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负外部性,其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可见,要发展农村经济,关键是资金投入。但现阶段,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却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状况,造成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经济发展缺少资本,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高帆(2009)认为,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金融供给不足的局面,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同时,农户对传统金融部门的金融需求却普遍不足,具体原因有农业较高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及生产技术落后等,这些原因造成农村地区金融需求不足,与此同时,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对正规金融组织具有挤出效应,使得农户对正规金融部门的资金需求相对有限;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供给型金融抑制,需求型金融抑制是从属现象。王丹(2012)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1991-2010年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因果关系上,农村金融发展引致农业经济增长变动。冉光和,张金尽(2013)以山东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山东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诸如此类的探讨有很多,它们都表明着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着关系,但是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得出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鉴于此,本文拟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农村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变量关系,并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构建东北三省农村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各变量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讨发展东北三省农村经济的对策。

三、实证分析

以东北三省为研究范围,通过对东北三省2006-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而证明固定资产投资、农业从业人数、农民收入水平、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农民消费水平对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的影响。

(一)样本选取和变量确定

选取东北三省2006-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具体变量选取如下:(1)gdp表示各地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用来作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y的代理变量;(2)k表示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作为资本投入的代理变量;(3)l表示农村人口总数,作为劳动力投入的代理变量;(4)r表示收入水平,用地区的乡镇人口人均收入来表示;(5)g表示地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用进出口总额来表示;(6)c表示消费水平,用地区的乡镇人口人均消费来表示

(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随机前沿模型的研究方法,采用面板数据,运用Stata12.0软件对东北三省2006-2011年间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估计,具体实证分析结果如下:

(1)经济增长效率分析

第一,从实证结果可以得出,2006-2011年间,东北三省第一产业经济增长效率在2008年波动比较大,其余各年份较为稳定,总体趋势是比较稳定的(具体见表2)。东北三省第一产业经济增长效率年均值为0.9649793,这表明,在不增加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前提下,如果各地区同时提高技术效率,则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东北三省第一产业GDP总量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51%,即东北三省第一产业经济增长空间不大,提高经济增长技术效率是提高省经济增长总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表2

第二,从实证结果,我们也可以得到各省第一产业的经济增长效率,具体见表3。从表中可以得到,辽宁省的平均经济增长效率最高,吉林省的平均经济增长效率最低,两个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差距不大。综合各地区来看,东北各省经济增长效率差距不大,地域差异不明显。

表3 各地区技术效率

(2)经济增长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重点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收入水平、消费品零售总额、消费水平、和农村人口总数对各省第一产业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4:

表4 东北三省经济增长效率影响因素SFA回归结果

从上表回归结果,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第一,γ=0.999999982,非常接近于1,这说明模型中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技术非效率,也为运用SFA分析东北三省第一产业经济增长效率的合理性提供了证据。

第二,lnk的系数0.418317,即资本产出弹性为0.418317,这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每增长1%,东北三省第一产业GDP增长 0.418317%;lnl的系数是 -0.1572014,即劳动产出弹性为-0.1572014,这表示从业人数每增加1%,东北三省GDP减少0.1572014%,说明了东北三省第一产业的增长主要靠的是固定资产投资。β1与β2的和为0.2611156,该值小于1,说明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减,从经济意义上来讲,未来东北三省农村经济增长的驱动是靠固定资产投资而非农村劳动力的投入。

第三,lnr的系数0.164064,,这表示收入每增长1%,各农村GDP减少0.164064%。

第四,lng系数为-0.0153957,表明消费品零售总额对东北三省农村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是正向的。即零售总额每增加1%,东北三省的GDP大约增加0.0153957%。

第五,lnc的系数为-0.0973825,表明村民消费对东北三省第一产业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是正向的,即村民消费每增加1%,东北三省第一产业的GDP大约增加0.0973825%。

四、结论

以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理论为分析依据,得出以下结果:

1.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金融深化理论所倡导的高实际利率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由于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强调的是“量”上的扩张,而忽视了“质”的提高,“由回归分析可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仅存在弱相关关系"因此,今后在滦化农村金融改革时,重点应放在如何提高其运作效率方面,而非数量的盲目扩张上”

3.在农村资本市场出现以后,其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非常显著的"所以今后应该大力发展农村资本市场,发挥直接融资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效率和作用,使之成为农村经济新的推动力。以东北三省为例,东北三省第一产业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即主要靠资本驱动,而劳动力驱动对第一产业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村民消费对第一产业经济增长效率有促进作用,收入对第一产业经济增长效率有抑制作用。

为了更好发挥金融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要区别对待经济富足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富足地区首先要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即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尽量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市场的调解作用将充分地发挥出来。农村金融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来化解,金融运行的效率通过行政干预不是最好的办法,而应该通过竞争来完成。其次要解决农村金融机构单一的问题,鼓励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业务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政府要给予奖励和补贴。金融衍生品创新是分散风险的重要手段,农产品期货期权一定不能忽略。再次民间资本要倍加重视,对此引入适度的市场竞争,推进金融组织创新和产品创新,这样富足地区的经济将会更加活跃。

经济贫困地区的问题要复杂得多,该地区农业利润率低,风险也大,金融机构也不愿承担更大的风险。该地区还是政府政策扶持的重点,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问题。

第一,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三个能力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这就要求政府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把投资的方向转移到高附加值农业、绿色农业上来,促进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尽快脱贫致富。

第二,在政府有关政策的指引下,地方财政对支农贷款贴息,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加奖励等政策要进一步落实,从而激发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努力引导资金进入该地区。同时建立有效的资金回流机制,加快邮政储蓄的机构体制创新,促进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

第三,存贷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重点,其中间业务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金融机构要鼓励创新,努力提高服务的便利性。这样广大农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渴望才会真正得到满足。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将经营重心下移,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农村有效需求,特色化的服务将越来越显得重要。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布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要给予鼓励;在农村县一级区域增设网点的机构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现代金融服务产品应该在有条件地区加以推广。

第四,良好的金融环境。其一,风险保障机制一定要建立健全,做到这一点离开政策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承办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中的巨额保险以及财险和寿险,采取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的形式是完全可行的办法,这样农业贷款的风险就可以降到最低限度;其二,作为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必要补充是建立互助合作保险组织和农业再保险制度。一旦贷款违约,由政府实施贷款风险补偿,在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和不可遇见的其他灾害时可实施财政紧急援助政策。

第五,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和富足地区的农村经济及城市经济相比经营环境更加复杂,这要求农村金融服务的监管必须处理好松紧之间的关系。

[1]白全民,袭著燕,李海波.农村投入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1985-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检验[J].科学与管理,2012(2)

[2]牛凯.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偏离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7(1)

[3]任丽君,陈通.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外部性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

[4]王丹.安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5]冉光和,张金盡.山东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中国金融半月刊,2013(6):11-13

[6]何志雄.农村金融重组与深化——解决供给型金融抑制的有效途径[J].金融参考,2003(2):26-29

[7]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融资[J].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讨中心讨论稿系列,2003(9)

[8]唐化军.非正规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的进展和评论[J].世界经济文汇,2006(5):72-79

[9]李刚.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财经科学,2005(4)

[10]李刚.发展民间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商业时代,2006(3)

[11]宋宏谋,陈鸿泉,刘勇.中国农村金融区域发展程度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2(8):111-119

猜你喜欢

东北三省农村金融效率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学案例与反思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深入东北三省 全力推进科学抗内涝保秋粮丰收
东北三省滑雪产业的空间拓展路径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