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改编与表演抵达戏剧与时代的深部——我如何讲《威尼斯商人》

2015-05-05梁卫星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24期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夏洛克

梁卫星

戏剧的理解与学习,我向来的主张是:改编并且演出。

改编是必要的。越是经典的戏剧,距今逾远的经典戏剧,其在不同时代搬上舞台时,都会力求改编以适应时代的精神、审美与心理需要。更不必说莎士比亚戏剧这样经典中的经典。改编经典,要求改编者的自我教育与综合提升,这正是教育的目的,其效果强过教师一个人讲解百倍。

但是,如果没有表演,改编无以得到检验与校正,改编将只能保留在一个人的纸面上,而无法成为多个人的进一步编剧的底稿。要知道表演者并不是编剧的提线木偶,表演者对剧本的认识理解会与其个人性情以及其个人理解合流,他会同时参与对戏剧的再创造。所以,经典戏剧的课堂演出,我以为最好是分组集体改编,小组比拼式演出。

当然,无论如何改编,都是建立在对原著的基本理解之上,事实上,越是对原著有着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改编者越是能从其时代的维度对原著给予越发精彩的改编。

比如《威尼斯商人》,这部经典喜剧的改编与表演,如果无法全面深刻地理解安东尼奥与夏洛克这两个对立性的人物,就没有办法旧瓶装新酒,赋予其当下时代的讽刺与批判锋芒,更无法赋予其当下时代的理想与愿望。

在莎士比亚笔下,安东尼奥与夏洛克是对立的两极,前者代表了人文主义关于人的美好理想,简直可以说是完美的化身,他慷慨大度、仁慈恩爱,但唯独对夏洛克时有不可扼制的侮辱与嘲骂,盖因在莎士比亚笔下,夏洛克本来就是长久以来欧洲反犹主义意识形态所塑造出来的犹太人的标准的漫画式形象。自基督教取得欧洲绝对性的宗教统治权以来,反犹主义就成为了政治正确的意识形态,无数的犹太人因此失去国土,开始了在欧洲大地上的千年流亡,其间经常遭受惨痛的种族大屠杀,至希特勒时代达至最高潮。因此,犹太人的形象是被给定的形象,他们必须是吝啬的、猥琐的、愚蠢的、变态的、冷血的、残酷的、无人性的,他们是一切邪恶的综合,夏洛克正是这一反犹意义意识形态在文学上的第一个最为典型的成功的形象大成。如果我们明白了这段反犹主义的历史,明白了犹太人在反犹主义大棒的追击下千年流离的悲惨历史,我们就不能不说,夏洛克这个形象实际上正是犹太人千年来倍受压抑打击隔离侮辱的辛酸证明。然后,我们回过头来看安东尼奥,这个人文主义的形象就不能不让人警惕:只要人文主义人为地制造命名敌人,并且对其所制造命名的敌人极尽打击迫害之能事,那么,人文主义最终就会走向其反面。

如果我们跳过这段反犹主义的历史背景,仅仅理解成两个正邪对立的商人之间的恩怨,结合我们时代商人的普遍堕落、罕有不唯利是图为富不仁,绝不承担任何社会责任的现状,改编可以极尽对我们时代奸商们的讽刺批判,同时也要树立起理想商人的典范,从而思考我们时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人的道义责任与良知诉求。

如果我们不放过这段反犹主义的历史背景,改编者的任务会艰难得多,因为他必须正视我们时代的复杂面相与人性的立体晦暗。那么,我们时代的安东尼奥会遭受什么样的结局?肯定会血本无归,也许会被人目为傻子,他是极少数,甚至他根本不存在,只能存留于纸上。他将体现我们时代良知的朽烂、道义的崩溃。那么我们时代的夏洛克将不再是反犹主义的虚构,而是彻底的全面的炎黄族现实,他们将无往不胜,喜剧由此变为悲剧。这种几乎是面目全非的逆转式的改编是符合时代需要的,也是符合原著精神的,这正是最好的改编。

关于戏剧的改编与演出式教学,我有许多话要说,但限于字数限制,这里只简略地说这些吧。总而言之,结合时代,紧抓原著,对经典戏剧的改编,正是对经典戏剧精神内核的最好的理解与发扬,它是开放的,也因而是绝对有效有益的。它能在历史与现实、在经典文本与时代诉求的交汇点上造就人也成全人。

猜你喜欢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夏洛克
危机中如何展现领导力
谁杀了镇长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论《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忧郁的经济根源
看穿假象
快车上的讹诈
浅析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电影《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美
致命的渎职
夏洛克·福尔摩斯怎样改变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