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网IPv6过渡方案浅析

2015-04-28俞凯兰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8期
关键词:过渡校园网技术

俞凯兰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校园网向IPv6过渡的形势,随后给出了与IPv4相比较IPv6突出的优越特征,之后阐述了主要使用的三种IPv6过渡技术(双协议栈、隧道和协议翻译),分析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最后点评了当前我国高校校园网的IPv6部署和IPv6应用局势。【关键词】校园网 IPv6 过渡 技术 研究

1 前言

中国校园网属于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网络,其通信协议是互联网使用的协议(TCP/IP协议族)。目前,在全球的许许多多ISP网络中,占居核心通信协议地位的仍然是IPv4(互联网协议第四版)。由于IPv4协议的IP地址扩展性弱,耗用较快,在4年多之前(2011年2月3日),互联网号码分配局(The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IANA)宣布IPv4地址分配完毕,这标志以后无法再给互联网用户分配全新IPv4地址。实际上,早在IPv4地址消耗完毕之前互联网专业人员就预料到这个局面会出现,提前了好多年转而研究、试验、引用和推广下一代IP协议(IPv6协议),以做到在IPv4地址耗尽之后,能够让互联网保持原有IPv4资源不变,采用IPv6协议,继续健壮地运行和不断地发展。

鉴于互联网上IP协议和IP地址的巨大变化,近十多年以来我国高校的管理者都已经认识到,如果校园网IP地址扩容问题得不到解决,既无法满足科研、教学和管理的需要,也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快速增长的上网需求。近期,笔者了解到许多高校校园网都在积极地使用IPv6协议,寻求解决网络IP地址扩容和通信质量改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从现在起到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IPv4稳定使用,逐步向IPv6平稳过渡就成为我国校园网现阶段升级改造的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这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问题。

2 IPv6的优越性和过渡技术

1969年美国开始筹建互联网的前期网络ARPANET,1974年开始研发IPv4。1983年TCP/IP协议被ARPANET采用,当时IP协议标准是IPv4。1990年互联网(Internet)正式诞生。在互联网组建、计算机网络研究过程中,数据通信工作者估算出日后IPv4地址的扩展性较为严重,难以满足未来互联网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互联网权威标准组织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在对IPv4的下一代IP协议(IPv6)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和试验之后,于1994年正式提出了IPv6协议。IPv6协议具有比IPv4更优越的特点,包括:全新的协议头格式、更大的IP地址空间、更层次化的编址和路由结构、支持QoS、更高的安全性。当时,业内专家们普遍认同IPv6协议的传播、颁布和使用,大多数人都认为IPv6就是高质量的互联网下一代IP协议,并且也是合理的IPv4后继协议。

为了保证数据通信畅通无阻以及互联网运作正常,校园网需要保持已有的IPv4投资和资源继续发挥作用,这样就必须保持IPv4核心主干网的稳定使用。然而,为了推进向IPv6协议应用发展,创建新的IPv6网络或者核心主干网也不可缺少。对许多高校而言,这就存在一个IPv4网和IPv6网共存并且相互通信的过渡状态。由于校园网向纯IPv6逐步演进将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可以预见其过渡时期肯定是一个较长的时期。一般而言,在整个IPv6过渡时期会有4个过渡状态。按照自然顺序分别是:单纯IPv4核心主干网(第1阶段)、IPv4主干网+IPv6零散网段(第2阶段)、IPv6主干网+IPv4零散网段(第3阶段)、单纯IPv6核心主干网(第4阶段)。显然,其中的第1阶段是校园网没有使用IPv6协议的起始阶段,第4阶段是校园网争取获得的最终目标阶段。而第2阶段和第3阶段则属于向纯粹IPv6主干网的过渡阶段,并且前者使用的IPv4网络节点数量庞大,IPv6网络的节点数量和网段少;而后者使用的IPv6网络节点数量庞大,IPv4网络节点数量和网段少。

国内外互联网专家普遍承认的IPv6过渡技术主要有3种,下面分别阐述。

2.1 双协议栈技术

双协议栈技术表示网络设备能够同时运行IPv4和IPv6两种协议栈。从近十多年来我国已经实现的校园网IPv6过渡方案看,双协议栈技术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过渡技术,也是其他过渡技术的基础,例如隧道端点、协议转换网关等。其优点是互通性好,便于理解;其缺点是要给每个新运行IPv6协议的网络设备和终端分配IPv4地址,这就不能解决IPv4地址短缺的问题。

2.2 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可以让IPv6业务在现有IPv4基础设施上传输。简单地说,该过渡技术是IPv6分组在进入IPv4主干网时,将IPv6分组封装成IPv4分组,整个IPv6分组变成了IPv4分组的数据部分。当IPv4分组离开IPv4网络时,再将其数据部分交给主机的IPv6协议。这好像在IPv4网络中打通了一个隧道来传输IPv6数据分组。隧道技术的优点是在IPv6主机之间可以不考虑隧道存在与否,不需要IPv6路由设备和链路,可以减少投资;缺点是在IPv4网络上配置IPv6隧道比较麻烦,而且传输效率也很低。

2.3 协议翻译

协议翻译指的是IPv4协议和IPv6协议之间的转换技术,使用该技术可以实现纯IPv4和纯IPv6终端用户/设备的直接通信。翻译机制可以分为无状态翻译,如SIIT和IVI;以及有状态翻译,如NAT-PT和NAT64等。

2002年专家提交的RFC2765草案是SIIT(无状态IP/ICMP翻译技术)。该草案用于对IP和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报文进行协议转换。这种转换不记录数据流的状态,只根据单个报文将一个IPv6报文头部转换为IPv4报文头,或将IPv4报文头部转换为IPv6报文头。

NAT-PT(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是有状态翻译。它通过与SIIT协议转换和传统的IPv4下的动态地址翻译(NAT)以及适当的应用层网关(ALG)相结合,能够实现只安装了IPv6的主机和只安装了IPv4机器的大部分应用程序之间的相互通信。

协议翻译技术的优点是不必分别改造IPv6网络和IPv4网络中的节点,其缺点是从IPv4节点访问IPv6节点的实现方法比较复杂,网络设备进行协议转换和地址转换的处理开销较大,缺乏端到端的安全性问题,需要昂贵的高性能路由器。

3 高校网络的IPv6过渡现状

从1998年起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就开始着手进行IPv6实用化探索,筹建了试验性质的IPv6网络。2001年CERNET提出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计划。2003年国家八部委联合领导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将CERNET2计划包含在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CERNET2含有25个互连主节点,覆盖了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100所高校。目前,CERNET2能以2.5Gbps-10Gbps速率连接主干网的核心节点,为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1-10Gbps的高速IPv6接入服务,成为大家熟知的采用纯IPv6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世界上规模最大)。

现在如果一个高校的校园网实现了IPv6协议并创建了IPv6网络(或者称为IPv6局域网),则IPv6网络存在的最显著标志就是能够与CERENT2进行高速IPv6通信。从媒体的公开报道中我们了解到,在100所CERNET2主节点的高校中,均已经完成了校园网的IPv4/IPv6双协议栈建设;此外IPv6协议在其中的覆盖率超过了70%,用户总数超过100多万。

3.1 连接CERNET2的案例

这里以西南地区某校园网为例说明IPv6的实际部署。在该校万兆速率的主干层配置一台核心交换机M,它是整个校园网的IPv4网络出口,可以连接和访问CERNET。在该主干层再部署一台双协议栈交换机K,作为园区IPv6数据的核心出口。所有的IPv6出口数据流均交给交换机K处理,可顺利地实现接入CERNET2,此外整个IPv6网络还可以访问外部IPv6资源。因为交换机K配备有两套IP地址,所以能够负责校园网内IPv4节点和IPv6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该高校的校园网与CERNET2连通之后,校内用户可以通过隧道上网直接访问互联网的IPv6资源。能够在主校区和分校区两个区域中的任何一个区域,享用基于IPv6的视频传输、万维网浏览、FTP数据传输、E-MAIL和流媒体等服务。同时,由于IPv6优越于IPv4的安全特性以及拥有无限的IP地址空间,还可以尝试诸如移动IPv6(MIPv6)、组播、安全隔离等方面的实验活动或者科研活动。

3.2 高校的IPv6应用举例

上海交通大学是IPv6应用的领先实施院校。4年前该校在CERNET2上建立了视频服务网站,主要提供几十个电视台、电台的网上直播,以及提供试验性质的视频点播。目前该网站受到该校师生用户的欢迎和好评。这个IPv6视频网站是现阶段国内IPv6网络上流量最大的网站。

4 结语

从近10年来我国高校校园网的IPv6协议过渡和使用情况看,由于双协议栈技术和隧道技术简单成熟、部署方便,使用这两个过渡技术的高校占多数。然而,因为网络设备实施NAT-PT技术时地址翻译/转换开销较大,所以使用NAT-PT技术进行IPv6过渡的高校较少。

在校园网IPv6过渡技术日趋成熟,IPv6网络日趋扩大和健壮的形势下,各种各样的校园网IPv6应用已经成为影响面广、技术难度大的新课题。如何将已有的成熟网络管理手段和可靠技术措施应用到校园的IPv6网络中去,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葛敬国 等.IPv6过渡机制:研究综述、评价指标与部署考虑.软件学报,2014年04期.

[2]季昌武.高校校园网的IPv6方案设计.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8期.

[3]孟庆伟,刘婷.高校校园网IPv4向IPv6过渡方案设计.信息系统工程,2011年12期.

[4]姜楠.高校IPv6校园网的规划设计.硅谷,2012年第22期.

[5]方世林,蒋少博.IPv6协议在校园网中的部署及关键技术.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10期.

[6]杨惠仁.IPv4 to IPv6部署方案研究.信息与电脑,2010年5期.

[7]郑莹.数字化校园网背景下IPv4/IPv6过渡技术综述.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年10期.

猜你喜欢

过渡校园网技术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VPN在校园网中的集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