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学指标和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15-04-28宋爱华王昕升李艳静

河北医药 2015年22期
关键词:调节性活动期免疫性

宋爱华 王昕升 李艳静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多认为免疫功能紊乱及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其中B 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及T 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是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1]。通过对患者外周血检测有助于我们了解疾病的活动程度,从而对判断病情进展及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对150 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 调节性T 细胞、T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炎性因子及黏附分子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人指标比较,探讨上述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旨在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我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50 例,其中男60 例,女90 例;年龄13 ~65 岁,平均年龄(35 ±5)岁。均符合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标准。150 例患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50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0 例,强直性脊柱炎50 例。排除标准:①艾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②严重肝肾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及感染性疾病患者;③入院前服用过免疫抑制剂、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的患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及经期女性患者。分别根据Valentijn 法、欧洲抗风湿联盟的改良疾病活动性标准(3 变量)(DAS28-3)、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I)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80 例,稳定期组70 例。另随机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50 例为对照组,其中男66例,女84 例;年龄15 ~64 岁,平均年龄(34 ±5)岁。3组年龄、性别比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3 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仪器与试剂 960 酶标仪购自美国Sigma 公司。流式细胞仪为美国Beckman Coulter EPICS XL 产品,试剂由厂家配套提供。ELISA 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70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购自日本日立公司。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3 0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清,-80℃保存备用。

1.3.1 T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 调节性T 细胞、CD3+、CD4+、CD8+、NK 细胞及CD4+/CD8+变化。

1.3.2 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IgA、IgG、IgM、C3、C4水平。

1.3.3 血清炎性因子及黏附分子检测:采用ELISA法 测 定 血 清TNF-α、IL-10、IL-17、IFN-γ、ICAM-1、VCAM-1、E-selectin 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CD+4CD+25 调节性T 细胞、T 淋巴细胞亚群及NK 细胞比较 与对照组和稳定期组比较,活动期组CD+4CD+25 调节性T 细胞、CD+4、CD+4/CD+8、NK 细胞明显降低,CD+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和稳定期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3 组CD +4 CD +2 5 调节性T 细胞、T 淋巴细胞亚群及NK 细胞比较 ± s

表2 3 组CD +4 CD +2 5 调节性T 细胞、T 淋巴细胞亚群及NK 细胞比较 ±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与稳定期组比较,#P <0.05

组别 CD +4 CD +2 5(%) CD +8 3(%) CD +4 (%) CD +8 (%) CD +4 /CD +8 NK(%)对照组(n =150)8.9 ±1.2 64 ±10 50 ±8 25 ±4 1.80 ±0.29 16.3 ±2.5疾病组(n =150) 6.7 ±1.1 63 ±9 32 ±5 36 ±6 1.42 ±0.20 12.2 ±2.0稳定期组(n =70) 7.3 ±1.3 66 ±10 40 ±6 29 ±4 1.75 ±0.26 14.1 ±2.1活动期组(n =80) 4.1 ±0.6* # 63 ±9 25 ±4* # 47 ±7* # 0.68 ±0.11* # 7.1 ±1.2* #

2.2 3组免疫球蛋白、补体比较 与对照组和稳定期组比较,活动期组IgA、IgG、IgM 明显升高,C3、C4 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和稳定期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3 组免疫球蛋白、补体比较 g/L, ± s

表3 3 组免疫球蛋白、补体比较 g/L, ±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与稳定期组比较,#P <0.05

IgA IgG IgM C3 C4对照组(n =150) 3.2 ±0.4 11.2 ±1.8 1.21 ±0.18 1.42 ±0.23 0.46 ±0组别.07疾病组(n =150) 4.8 ±0.7 16.1 ±2.5 1.50 ±0.20 1.12 ±0.17 0.27 ±0.04稳定期组(n =70) 3.8 ±0.5 13.3 ±2.1 1.39 ±0.21 1.30 ±0.20 0.38 ±0.06活动期组(n =80) 5.8 ±0.9* # 21.3 ±3.5* # 1.98 ±0.32* # 0.87 ±0.12* # 0.15 ±0.02*#

2.3 3组炎性因子比较 与对照组和稳定期组比较,活动期组TNF-α、IL-10、IL-17、IFN-γ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和稳定期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2.4 3组黏附分子比较 与对照组和稳定期组比较,活动期组ICAM-1、VCAM-1、E-selectin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和稳定期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4 3 组炎性因子比较 pg/ml, ± s

表4 3 组炎性因子比较 pg/ml, ± s

注:与对照组组比较,* P <0.05;与稳定期组比较,#P <0.05

?

表5 3 组黏附分子比较 pg/ml, ± s

表5 3 组黏附分子比较 pg/ml, ±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与稳定期组比较,#P <0.05

ICAM-1 VCAM-1 E-selectin对照组(n =150)组别0.41 ±0.06 22.36 ±3.45 0.04 ±0.01疾病组(n =150) 0.62 ±0.09 45.76 ±7.51 0.18 ±0.03稳定期组(n =70) 0.50 ±0.08 35.22 ±5.43 0.07 ±0.01活动期组(n =80) 0.78 ±0.12* 67.68 ±10.13* 0.38 ±0.06*

3 讨论

当感染等诱发因素导致机体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CD4+/CD8+T 细胞失衡导致T 淋巴细胞功能紊乱,继而活化B 淋巴细胞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同时NK 细胞功能失调导致自身抗体产生增加及体液免疫亢进,而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又可激活补体系统,引起补体成分C3、C4 下降,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多系统受累和组织损伤[2,3]。本研究结果显示,活动期组CD4+、CD4+/CD8+、NK 细胞、C3、C4 明显降低,CD8+、IgA、IgG、IgM 明显升高(P <0.05),CD3+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稳定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林静华等[4]报道一致,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活动期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失衡,CD4+/CD8+比值下降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而在疾病稳定期以上指标均有所好转,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所改善。

CD4+CD2+5 FoxP3 + Treg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保护性免疫调节分子,能够对CD4+T 细胞、CD8+T 细胞、NK 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及B 细胞产生抗体发挥抑制作用,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应答过程[5]。研究显示,多发性硬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均与CD4+CD2+5 调节性T 细胞表达异常密切相关,Treg 细胞比例降低或功能缺陷可能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6,7]。本研究结果显示,活动期组CD4+CD2+5 调节性T 细胞表达明显下降(P <0.05),而稳定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Habibagahi 等[8,9]报道一致,提示CD4+CD2+5 调节性T 细胞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且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然而,Van Amelsfort等[10,11]观察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活动期外周血CD4+CD2+5 FoxP3 + Treg 细胞数量较正常人显著增加或无变化。我们考虑结果的不一致可能与纳入的疾病种类及疾病不同阶段的活跃程度有关。由此可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Treg 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状态具有一定不稳定性和复杂性,有待以后进一步探讨。

研究表明黏附分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疾病的发病有关,其致病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白细胞的激活及促使炎性细胞的浸润,导致炎性反应持续存在和疾病的不断发展[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活动期组TNF-α、IL-10、IL-17、IFN-γ、ICAM-1、VCAM-1、E-selectin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稳定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细胞因子和调节因子表达失调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总之,免疫功能紊乱、炎性反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各阶段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疾病活动期炎性因子、T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指标异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监测患者免疫指标及炎性反应变化对于了解机体免疫状态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李国志际,检杨验婷医婷学.C杂D志4+,T2 0淋1 2巴,3细3:胞28与91自-2身89免4.疫性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2 Schliesser U,Streitz M,Sawitzki B.Application for solid-organ transplantation.Curr Opin Organ Transplant,2012,17:34-41.

3 Hongo D,Tang X,Dutt S,et al.Interactions between NKT cells and tregs are required for tolerance to combined bone marrow and organ transplants.Blood,2012,119:1581-1589.

4 林静华,柯琳建,卢冰贤,等.SLE 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国校医,2013,27:374-375.

5 Sakaguchi S,Miyara M,Costantino CM,et al.FOXP3 + regulatory T cells in the human immune system.Nat Rev Immunol,2010,10:490-500.

6 Longhi MS,Ma Y,Mieli-Vergani G,et al.Aetiopathogenesis of autoim-

7 mW uanneg hDe,p aZt iht iasn.g JHA,uLt o ia im ng m J u,n,e 2t 0a1l.0 ,C3D44:+7C-D1 42+.5 but not CD4+Foxp3 + T cells as regulatory subset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Cell Mol Immunol,2010,7:485-490.

8 Habibagahi M,Habibagahi Z,Jaberipour M,et al.Quantification of regulatory T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Rheumatol Int,2011,31:1219-1225.

9 Wang W,Shao S,Jiao Z,et al.The Th17/Treg imbalance and cytokineenviroment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10 RVthoear y un m TAa mtcoeell llsIsnf otirn,t2Jr0hM1e2,u,mJ3aa2ct:ooibd8s 8 aK7r-Mt8h9,r i 3tBi.si:j ls d m if af e JrWe n,c e est ianl.t C he D4p+r e CsDe n2+c5e ,rpehg u en la t--ype,and function between peripheral blood and synovial fluid.Arthritis Rheum,2004,50:2775-2785.

11 林辉,张国栋,唐鸿鹄,等.CD4+CD2+5 调节性T 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耐受失衡中的变化.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5:618-622.

12 宋爱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中CD4+、CD8+细胞和血清钻附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河北医药,2013,35:3491-3492.

13 Lowes MA,Kikuchi T,Fuentes-Duculan J,et al.Psoriasis vulgaris lesions contain discrete populations of Th1 and Th17 T cells.J Invest Dermatol,2008,128:1207-1211.

猜你喜欢

调节性活动期免疫性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研究
抗生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人及小鼠胰腺癌组织介导调节性T细胞聚集的趋化因子通路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4型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远期疗效分析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