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2015-04-28周顺哈尔滨市公安消防支队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8期
关键词:火势烟气消防

周顺(哈尔滨市公安消防支队,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浅谈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周顺
(哈尔滨市公安消防支队,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后,具有火势发展蔓延速度快,容易发生轰燃,建筑物内部烟雾浓、温度高,扑救困难等特点。大量人员急需疏散,一旦处置不当容易造成人员伤亡。本文从分析了地下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并从火情侦察、排烟降温、疏散救人、内攻灭火、通信保障等多个层面阐述了发生火灾后的应对措施,为类似火灾扑救提供参考。

消防 地下建筑 火灾特点 扑救对策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城市建设呈立体扩展,高层大厦林立,地下空间广泛开发利用,地下交通、地下商服、市政工程等工业民用建筑层出不穷。有的单体建筑面积达数万米,长达上千米和数十公里。地下建筑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隐患。由于地下建筑结构复杂,环境密闭,加上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烟火极易蔓延扩大,疏散和逃生都极为困难,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旦发生火灾,如何灭火、怎样救援,是我们消防指战员直接面临的问题。

1 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

1.1温度高、压力大,火灾蔓延变化大

由于地下建筑空间封闭,对外开口少,发生火灾后,高温烟气难以排出,易造成热量集聚,空间的温度提高很快,很容易进入全面燃烧阶段。发生火灾后,地下建筑室内温度会很快会上升至800~900℃,烟气的温度可达600~700℃,火源处温度可达1000℃以上。另一方面,发生火灾后,产生的火风压随着烟气温度的升高而加大,反过来火风压又会推动烟气流动,造成火灾危害区域的扩大,导致火势加剧。火风压的出现还会使地下建筑原有的通风系统遭到破坏,使风量增加或减少,甚至使通风网络中的某些风流突然反向,使那些远离火场的区域也异常突起出现烟气,遭受火灾的危害。

1.2烟雾浓,毒性大,对人体危害性大

由于地下空间封闭的影响,发生火灾时物质燃烧生成的热量和烟气滞留在建筑内部,得不到有效排除。一是由于空间封闭,火灾时的新鲜空气得不到及时补充,形成不完全的燃烧,加大了烟气生成量。二是空间封闭体积相对较小,烟气很快可以充斥整个地下空间,大大加剧了烟气的危害。三是内装修用的高分子材料,在火灾时能产生大量毒气,以及可燃物在缺氧状态下产生的大量不完全燃烧产物,都加大了烟气对人体的毒害性。经测试有时一氧化碳含量高达10%,再加之严重缺氧,疏散途中的人员极易昏倒,甚至中毒死亡。

1.3能见度低,人员疏散困难,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由于地下建筑空间采光条件差,火灾时一旦断电,人工照明发挥不了作用,而应急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疏散照明在浓烟条件下作用又无法满足人员疏散需要,造成被困人员视距下降、呼吸困难、紧张情绪加重,疏散速度大大降低,逃离火灾的难度加大。同时,由于地下建筑出入口在火灾时也充当排烟口,人群的疏散方向与烟气的流动方向一致,而烟气的扩散速度比人群的疏散速度快(在烟火情况下,地下步行速度一般不会超过0.3米/秒),致高温浓烟使会迅速封锁疏散通道,逼迫人们改变逃生方向另寻出口,延长了疏散的时间,给人员疏散造成极大的生命危险。

1.4结构复杂,通讯不畅,灭火救援行动难度大

一是地下建筑由于其内部结构复杂,部分地下建筑通道迂回曲折,通道狭窄、房间多而乱,战斗展开困难;二是各种柱、梁、墙全部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无线电信号屏蔽作用强,火灾时,电台通信受到很大影响,信息传递受限;三是内部温度高、烟雾浓、视线受阻,加上消防人员穿戴全套个人防护装备,使其作战行动范围、距离、身体灵活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四是地下建筑的进攻路线只有人员出入通道,消防人员实施内部灭火战斗只能在有限的几个出入口上做文章,作战难度大,作战行动的机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五是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可动用大量的装备受到很大限制,可选择的余地小。

1.5火场内部压力大,易形成“轰燃”现象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后,由于空间密闭,烟雾相对稳定,燃烧热量不能及时扩散,室内温度居高不下,导致建筑物内压力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两种形式“轰燃”现象:一是当某一部位突然同外部形成空气对流,大面积阴燃火势会突然形成猛烈的燃烧;二是当受到外力作用倒塌或自然倒塌时,突起的火势形成“轰燃”会疾速地沿着通道向四周扩展,将人员退路封死,威胁人员生命安全。

2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决定了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特殊性。扑救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救人灭火,排烟先行”这一理念,为人员疏散、内攻灭火创造先决条件。

2.1火情侦察,多种方法综合利用

扑救地下建筑火灾和扑救其他地上建筑火灾一样,需要首先进行详细的火情侦察。火情侦察一般可运用询问知情人、仪器检测、利用消防控制室、内部侦察、利用图纸资料等方法进行。一是挑选有经验的干部带队,组成若干火情侦察小组,在着火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合下,不间断地进行火情侦查;二是重点利用询问知情人和消防控制室监控设备进行,询问知情人重点是询问刚从地下建筑出来的神智比较清醒的年轻人和单位熟悉情况的工作人员。了解掌握火源位置、燃烧物质、火势蔓延方向、人员被困数量及位置、固定消防设施工作情况等;三是充分利用图纸资料,掌握该地下建筑的平面布置、出入口数量及位置、消防设施的分布等有关的数据资料,以便准确地掌握情况,正确地实施作战部署。使用消防侦检器材设备;四是合理运用可燃气体探测仪、测温仪、热成像仪、侦察机器人等设备,查找火点,测量有毒气体成分与浓度、温度等,为火场指挥员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2.2排烟降温,为救人灭火创造条件

地下建筑火灾的烟雾是灭火救人的主要障碍。及时排出高温热烟,可以提高能见度,降低火场温度,降低烟气、毒气浓度,便于发现火源,缩短灭火时间,为疏散救人和内攻灭火创造条件。排烟降温通常可选择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利用开启通向室外的半地下式窗户,自然排烟口、排烟管道口、通风口,利用对流原理和抽拔作用自然排烟。二是利用固定式排烟机强制排烟,地下建筑有通风系统时,可根据起火部位在通风网络中所处的位置,采取有效减风、停风、反向送风等方法来控制烟气扩散,或使其沿一定路径排出。利用风流控制烟气时,必须依靠地下建筑内工程技术人员配合实施。三是利用喷雾水排烟。利用喷雾水可降温除尘,喷射雾状水流时可产生自压区从而起到驱烟作用。四是向地下通道充灌高倍泡沫排烟。用高倍泡沫迅速充满着火的地下空间,可达到降温、防烟的目的。五是利用排烟车、移动式排烟机,抽出地下建筑内的高温热烟。六是必要时可利用大型机械挖掘、破拆排烟孔排烟。

2.3疏散救人,合理运用救人方法

“救人第一”是消防灭火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则。由于地下建筑火灾时的烟气危害比地面建筑更甚,使得人员的疏散更加困难。因此,必须采取合理方式方法,疏散和营救被困人员。疏散救人一般按先近后远的顺序进行。即首先是出入口处的被困人员,其次是通道、营业室及袋形走廊等处。一是引导疏散为主,充分发挥地下建筑工作人员作用。在做好被困人员情绪稳定工作的基础上,组成若干战斗小组,配备照明器材、防烟、防毒面具及简易防护用具(湿毛巾等),在地下建筑工作人员带领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出口和通道,将被困人员引导和疏散到安全地带。疏散时在转弯处、楼梯口处要安排人员指示方向,行动不便者可派人协助护送。同时,尽快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到容易误入的死角部位寻找、抢救被困人员。二是营救疏散为辅,充分发挥消防铁军攻坚克难作用。当有人被封锁在地下,无法疏散出来时,应组织突击力量在水枪射流或高倍数泡沫喷射的掩护下,进入地下强攻救人。除公安消防队力量外,还应在条件允许时,组织其他有关人员协同营救。参加营救人员必须佩带好呼吸器及各种安全防护装具、照明、通信工具等。对由于挤压践踏造成轻伤的被困人员可以由救援人员搀扶救出,经简单处置后再转交医疗急救部门。对于已处于昏迷状态或重伤无法移动的危重伤员,要使用躯体固定担架运送。 对人员实施救助过程中,救助人员应为被救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如使用双面罩空气呼吸器的附属面罩或随身携带的简易防烟面罩。

2.4固移结合,选准突破口内攻灭火

2.4.1固定消防设施利用

利用固定消防设施灭火是扑救地下建筑火灾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有固定消防设施的,要立即启动,如果没有启动,要立即派人到消控室协调消控人员启动,充分发挥防火卷帘、喷淋、消火栓等固定消防设施的分割、控火、灭火等作用。在实施内攻时,也要优先利用室内消火栓系统,辅以移动消防装备,依托承重结构建立水枪阵地对火势进行堵截、消灭。

2.4.2内攻路线的选择

在火灾初期和发展阶段,可从燃烧区两侧出入口挺进,夹击火势;当起火地下建筑有灭火救援预案且起火部位与预案相符时,应按预案上确定的路线进攻;反之,应迅速查清该地下建筑的全部出入口、进排风口情况,选择其中最佳进风口攻入。若所有的出入口、进排风口都向外排烟,而此时又必须进行内攻时,可寻找其它地下建筑与着火地下建筑连通口进入。为防止火势由此蔓延,进攻前应设置水枪阵地,在打通通道时准备堵截向外蔓延的火势。

2.4.3水枪阵地的选择

火灾处在初期燃烧阶段时,水枪阵地的设置应利于直攻火点;火灾处在发展燃烧阶段时,水枪阵地应设置在着火区域两侧的出入口,采取两侧夹击的战法围歼火势,迅速消灭火灾。当火灾进入猛烈燃烧阶段时,应利用各种通道口,设置水枪阵地阻止火势的发展,并用喷雾水流作掩护,等待增援力量到达;设置进攻或防御阵地时,必须安排专人负责后方行动路线的畅通,保证战斗人员在危机时刻能顺利撤退到安全地带。具体战法为:“一侧着火,中间切封,顶端排放,一侧进攻;中间着火,堵截两侧,放开两翼,重点突破;上层着火,下层设防,下层着火,上层设防;连接部位着火,围两侧,防一侧,放一侧,控制火势向地上建筑物蔓延”。

2.5保障通信,确保联络畅通

火场通信畅通是扑救地下建筑关键一环,是确保整个处置过程及时、高效、有序的重要保障。结合目前消防部队实际,地下建筑火灾火场通信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是在较浅短的地下建筑内可用手语或绳语进行联络;二是利用地下建筑原有的无线通讯方式进行联络,如电台等。三是利用消防部队使用的350M电台或800M集群电台脱网形式,可实现同一空间层面的通讯。四是利用有线电话的形式,实现地下与地面的通信联络。五是使用地下无线通信中继台实现整个火灾现场的通信联络。地下无线通信中继台是专为解决各大厦、矿区、隧道、地铁等地下设施及楼层屏蔽造成无线通信(对讲机)的盲区现象而设计的,运用现代电子技术及先进的通信手段,巧妙的利用小功率、多站点收发同频的方法,较好的解决了电台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出现的盲区现象。

2.6备足力量,定期进行轮换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参战力量多,作战时间长,消耗物质多,火场用水量大,尤其是空气呼吸器的消耗量更是惊人。因此,必须在第一时间将各种灭火所需的排烟、照明、抢险救援、特种防护、通信指挥类等装备物质调集到现场。同时要充分考虑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艰苦性,及时组织内攻人员进行轮换,根据空气呼吸器的实际测试,一般以20分钟为限进行一次轮换,确实保障内攻人员的战斗力始终处于良好状态。轮换前要认真检查个人防护器材是否工作正常、联络信号是否记清,做到进入时登记,出来时点名,防止战斗人员不必要的伤亡。

3 安全注意事项

一是内攻人员要少而精,个人防护装备齐全;二是安全员要切实履行好职责,详细纪录进入人员的数量、时间、空气呼吸器压力等,告知注意事项,检查装备器材是否好用;三是预先留出紧急情况下的救援力量(车辆、人员),一旦发生意外情况立即投入救援;四是进入消防控制中心了解情况和指挥疏散、灭火战斗时,设备的操作应由其值班员或技术人员实施。五是灌注高倍数泡沫时,要在确认无人被困情况下才能实施。六是利用水泵接合器向管网供水时,要搞清管网功能分区和使用分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第十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7-82.

周顺(1980—),男,哈尔滨市公安消防支队战训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灭火救援工作。

猜你喜欢

火势烟气消防
固体吸附剂脱除烟气中SOx/NOx的研究进展
《消防界》征稿启事
漫画说消防
基于参数自整定模糊PID的SCR烟气脱硝控制
消防也幽默
火势造英雄
基于非分散紫外吸收法的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在烟气二氧化硫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油也能灭火
天钢360m2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的选择及运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