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点源诱偏ARM的效能评估模型研究

2015-04-24王勇军

舰船电子对抗 2015年1期
关键词:点源导引头诱饵

王勇军,柯 凯

(解放军91404部队,秦皇岛 066000)



两点源诱偏ARM的效能评估模型研究

王勇军,柯 凯

(解放军91404部队,秦皇岛 066000)

两点源诱偏是对抗反辐射导弹(ARM)的一种有效的手段。首先采用数学方法研究了两点源诱偏反辐射导弹的原理,讨论了两点源诱偏作用下被动雷达导引头的瞄准方向,给出了两点源诱骗反辐射导弹的脱靶距离模型和案例分析,为研究靶场诱偏系统的试验方法和使用原则奠定了基础。

两点源诱骗;反辐射导弹;脱靶距离;效能评估

0 引 言

反辐射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PRS)跟踪目标使用被动制导的方式。该方式具有较多优势,如结构简单、自主性能优秀、跟踪精度好等,因此是目前大部分导弹普遍使用的寻的模式。导引头是这种导弹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区分不同体制导弹的重要元素。其原理是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将要接近目标的时刻,接收目标反射或者散射的能量,测得导弹航迹相对于目标的误差,控制调整自身弹道到正确的航迹上,该过程持续到命中目标为止。在这种情况下,对PRS实施干扰,实际上是干扰其加载的导引头[1]。由于超宽频带的PRS天线一般采用平面螺旋天线或曲折臂天线,其分辨角ΔθR都比较大,所以ARM导引头虽然对单个点源的干扰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但当其侦察范围内的单个分辨力单元内有2个以上的诱饵时,一般会锁定多点源的辐射中心,从而偏离目标,这就是使用雷达有源诱饵干扰反辐射导弹的主要方法和依据。诱偏系统按点源数目多少可分为两点源诱偏、三点源诱偏和四点源诱偏等[2]。其中,两点源诱偏是最简单的诱偏系统,三点源诱偏等是对两点源诱偏的扩展,因此本文主要讨论两点源诱偏的原理。

1 两点源诱偏ARM的数学推导

有源诱偏有2种基本形式——相干诱偏和非相干诱偏,其根本区别在于多点源空间合成场能否具有稳定的等相位面。相干诱偏是指末制导雷达和有源诱饵的电磁波相位相关、频率相等;非相干诱偏是指2个点源在ARM单脉冲的角度分辨力内同时辐射电磁波,但末制导雷达波、诱饵电磁波相互独立、互不相关[3]。其位置关系如图 1所示。

为便于推导研究,设定三者处在同一平面上,反辐射导弹在A点后可以将两点源分辨清楚,设反辐射导弹的跟踪方位和2个点源连线之间的角度为q,o′是反辐射导弹在临界位置时的瞄准方向,o′′是落弹点位置,o1o2是诱饵和雷达之间的距离值。

雷达与诱饵到达ARM处的电场强度分别为:

(1)

(2)

式中:ω0,ω1,λ0,λ1分别为雷达和有源诱饵在PRS时的角速度及波长;φ10为雷达和诱饵的起始相位差;E00,E01分别为两者在ARM口面时的电场峰值。

雷达和诱饵在PRS处合成电场的幅度为:

(3)

相位为:

(4)

由于单脉冲导引头跟踪的角度方向是等相位线的法线方向,最后可得:

(5)

(6)

接下来考虑3种情况:

(3) 当β=1时,式(6)可化简为:

(7)

图2 ω0=ω1,β=1时的误差曲线图

综上可知,在诱饵和目标雷达的能量、频率接近时,反辐射导弹朝向和点源间连线的夹角相等,其朝向正好是反辐射导弹和点源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

在实战中进行诱偏时,可以参照雷达测量的距离值来改变ω0,ω1,从而使反辐射导弹瞄准方向朝向两点源连线的中点,确保雷达与诱饵的安全。在反辐射导弹的入射方向导致r0与r1的差较大时(在ARM于雷达和诱饵布放的另一侧打出的情况下),应当使ω0,ω1的差值也较大,在该种场景下,面对能针对目标频率达到目标识别的反辐射导弹,两点源诱偏系统有可能无法实现诱偏效果。

2 脱靶距离计算

两点源诱偏ARM的脱靶距离计算如图 1所示,反辐射导弹飞临临界分辨位置(x,y)之前,导弹到两辐射源的距离远大于两点源之间距离,且导引头分辨角ΔθR≫Δθ,这时导弹跟踪雷达和诱饵辐射源能量中心点O′;在ARM接近两点源的过程中,导弹瞄准方向和2个诱饵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当夹角大小超过一定阈值Δθ≥0.8ΔθR时,跟踪出现随遇平衡状态,导引头将能区别出诱饵和目标,此时ARM将修正初始失误,最终弹着点为O′′。

ARM自导引期间修正的失误为:

(8)

(9)

式中:D为ARM处到O′点的距离;Vrel为导弹末段速度,若忽略导弹飞行末段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可设Vrel为常数;Jmax为导弹最大过载,Jmax=nxg;α为攻击角;d为两点源间距。

将D代入式(7)得:

(10)

(11)

3 算法案例分析

案例1:ARM的最大转弯过载nx=9,攻击角α=45°,Vrel=3 Ma,当分辨角ΔθR的值为12°、15°、20°、30°时,ARM最后弹着点的误差与两点源间距的关系如图 3所示。

图3 案例1失误距离与两点源间距关系

对相同的雷达与诱饵间距,当分辨角变大时,失误距离也增大,可等效为:随分辨角增大,反辐射导弹与两点源间的分辨距离也增大,其修正误差的时间和距离也增大,但反辐射导弹与两点源间的距离增大值大于修正距离增大值,导致偏差距离增大。

案例2:ARM的最大转弯过载nx=9,Vrel=3 Ma,分辨角ΔθR取12°时,当攻击角α的值分别为30°、45°、60°、70°时,ARM最后弹着点的误差与两点源间距的关系如图 4所示。

图4 案例2失误距离与两点源间距关系

由图4可知,随着攻击角的增大,弹着点误差减小,即ARM对诱饵或者雷达的毁伤概率增大,可等效理解为:攻击角变小后反辐射导弹的袭击高度减小,此时反辐射导弹的修改时间和修正距离都减小,对应的弹着点的失误距离增大。

4 结束语

本文着重讨论了两点源诱偏系统的原理和对ARM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可知两点源诱偏系统的效能除了与ARM的速度、最大过载、攻击角、角度分辨力、诱偏信号形式、诱饵载频和功率有关外,还和诱饵之间的距离有关,为靶场进行雷达有源诱饵的试验设计打下了理论基础。

[1] 鲁振兴,高梅国,江海清.被动雷达导引头非相干两点源角度测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32(10):1065-1070.

[2] 司伟建,董明.非相干源诱偏下比相被动雷达导引头测角性能动态分析[J].导弹与制导学报,2010,30(3):21- 24.

[3] 李雅博,白渭雄.精确制导武器对抗两点源干扰的技术研究[J].控制与制导,2011,32(11):88-91.

[4] 穆富岭,周经伦,罗鹏程.两点源干扰下的反辐射导弹误差距离进一步探讨[J].系统仿真学报,2008,20(7):1665-1668.

Research into Efficiency Evaluation Model of Two-point Source Decoying ARM

WANG Yong-jun,KE Kai

(Unit 91404 of PLA,Qinhuangdao 066000,China)

Two-point source decoying is an effective means against anti-radiation missile (ARM).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inciple of two-point source decoying anti-radiation missile by means of mathematic method,discusses the sighted direction of passive radar seeker (PRS) under the action of two-point source decoying,presents the miss distance model of two-point source decoying anti-radiation missile and case analysis,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the test method and usage principle of decoying system in the range.

two-point source decoying;anti-radiation missile;miss distance;efficiency evaluation

2014-05-28

TN974

A

CN32-1413(2015)01-0098-03

10.16426/j.cnki.jcdzdk.2015.01.023

猜你喜欢

点源导引头诱饵
险恶之人
基于反射点源阵列的光学遥感卫星在轨辐射定标方法
雪花诱饵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多点源诱偏系统作战计算问题*
基于等效距离点源法的地震动模拟方法研究
静止轨道闪电探测性能实验室验证技术研究
全极化雷达导引头抗干扰技术
炮射雷达导引头信号模糊函数分析
HPRF-PD导引头拖曳式诱饵干扰的检测和识别算法研究
半捷联雷达导引头视线角速度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