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WOT分析的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2015-04-21陈银月

时代金融 2015年10期
关键词:金融发展

陈银月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一、引言

2015年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正式对外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金融正式定义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据统计,2014年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网民渗透率达61.3%,超过六成网民使用国过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全国P2P网贷平台数量达到1575家,成交额为3291.94亿元,年增长268.83%;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8000亿元,年增长50%;众筹融资3091起,募集金额10.31亿元人民币。2015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热情程度不减,首单社保基金入资蚂蚁金服,平安普惠众筹落地前海,腾讯积极备战征信牌照,陆金所完成4.85亿美元融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发展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独特功能和作用。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其潜在风险值得关注。国内外不乏互联网金融的不成功案例,号称是“金融界携程”的数银在线曾经名噪一时,却由于大股东的突然撤出导致资金链骤然断裂,企业陷入困境;2013年4月2日,上线仅一个月的众贷网宣布破产,成为史上最短命的P2P网贷公司。近年来,因恶意诈骗、经营不善等问题而倒闭、跑路的P2P网贷平台就有数百家。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5月29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5)”关于银行业稳健性评估提到:影子银行暴露出交易链条复杂、透明度低、法律关系不清、管理不规范、监管标准不一等问题,蕴含较大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服务效率高。大数据、云计算与搜索引擎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这一平台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更加高效。一是互联网金融业务交易流程标准化简单化,克服了传统商业银行客户排队等候的缺点;二规模巨大、涉及广泛、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源大幅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程度,提高了人们共享信息资源的方式和效率。例如阿里小贷依托电商积累的信用数据库,经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引入风险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商户从申请贷款到发放只需要很短时间。

2.运营成本低。办理同样的一笔业务,网上银行的成本只有实体网点的十分之一。互联网金融的交易体系设计一方面可以避免开设营业网点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消费者可以在开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更省时省力,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发展普惠金融。

3.客户覆盖面大。2015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9亿人,这为互联网金融奠定了广泛的客户资源基础,产品创新能力强使得以支付宝钱包为例的便捷服务成为多数用户的首选,这种应用可以绑定多张银行卡,个人账单、缴费、演出门票等集成管理,并可基于用户习惯推送多种增值服务。此外,不受制于时间和地域约束的特征也使互联网金融服务更直接,大大提高客户覆盖率。

(二)劣势分析

1.信用评级不完善。互联网金融尚未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实现对接,用户信用评级尚不完善,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具备类似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合规检查和清收偿还机制。由于无法做到实名制,无法有效地甄别异常状况,违约成本较低容易诱发恶意骗贷等金融案件发生。

2.风险控制能力不足。以网贷平台为例,不见面、不审查、无抵押的快速贷款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放大了贷款风险。一些网络金融中介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卷款逃跑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人才和渠道的制约也决定了其无法提供高端的金融服务,品牌和信用积累程度不够,对消费者的信息保护也令人担忧。

(三)机会分析

1.互联网金融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中小微型企业及创业者的资金需求逐步增多,传统银行体系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给创新型金融手段提供了政策性的发展机遇。金融与互联网交叉渗透的深入,相应政策的逐步完善和技术支持的逐步发展为创新金融模式提供了空间。

2.投融资市场潜力巨大。投资方面,近几年在通胀压力下银行存款的收益空间逐步缩小,而随着人们理财观念的增强,对互联网金融认识和接受程度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潜力将会进一步释放。融资方面,由于能够突破地域的限制,节约交易成本,针对客户的需求展现出更为快捷的响应能力,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信息通讯技术和云计算的发展,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交网络的普及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支撑。根据麦肯锡报告统计,到2017年大数据所形成的市场规模预计会上涨到530亿美元。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更为深入的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偏好,从而开发更符合用户兴趣和习惯的产品和并提供相应地金融服务。

(四)威胁分析

1.风险隐患放大。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尚且缺乏明确的监管和法律约束,行业面临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网络金融犯罪问题突出。如阿里金融,涵盖支付、信贷、担保、保险等领域,部分业务存在监管真空,顶层设计滞后形成的监管不足,无法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还有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收益风险提示不足,误导客户,案件防控问题突出。再加上一些企业资金来源和运用与正规金融体系盘根错节,如果管理不善,会导致风险向正规金融体系传递。

2.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缺位。互联网金融涉及的交易都是通过网络进行,一旦遭遇黑客攻击,其正常运作会受到影响,也给消费者的资金和个人信息安全带来挑战。由于立法的不完善,消费者权益维护存在法律漏洞,一旦发生经济纠纷,投资者将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维护维护自身权益。

三、结论及建议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的观察期,互联网金融行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政策支持和经济发展的机会,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首先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完善互联网相关法律和制度,制定适度和有针对性的监管规则,加强金融监管。其次,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再次,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屈波.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基于 SWOT分析方法[J].西部金融,2015,(01).

[2]韩冬.基于SWOT的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研究[J].河北金融,2014,(02).

[3]梅李军,吴富源.基于SWOT分析的互联网金融及对农业发展银行的影响[J].福建金融,2014,(08).

[4]李睿铭.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竞争与发展前景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

[5]李娟.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D].现代经济信息,2014,(05).

[6]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5)[R].中国人民银行,2015,(05).

猜你喜欢

金融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君唯康的金融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