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如何发展互联网金融

2015-04-21张万军

时代金融 2015年10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客户

张万军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宝鸡办事处,陕西 宝鸡 721013)

一、引言

2014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与会各方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随着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发展良机。以“互联网+”为特点的新型金融模式,对刚刚卸下包袱、大力完善经营网点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而言,的确是带来了很大的削弱作用,直接压制了客户资源的发展扩容。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正是“互联网+”的互联网金融的跨界经营模式,给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和“小微”、实践普惠金融方面,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彻底性的深化改革的机会。正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那样,在推进宽带乡村工程、推行“三网合一”建设的基础之上,从政策上支持电商创新发展,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融合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赢得独特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和广阔空间。

二、端正态度,正视互联网金融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具备熟悉农村经济、了解产业特色、深入偏远、关联紧密、决策灵活等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充分掌握了“三农”的基本信息,这对互联网信息平台建设具有最大的优势。因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应该端正态度,把互联网金融视作促进自身发展的“高速路”,根据客户、经济、地域等信息资源,制定网络信息、客户营销、业务处理、小贷批发、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运营规范,在强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确立独具特色的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

第一,向经营管理更加完善的大银行学习,借鉴互联网建设与管理举措,结合自身金融业务的特点,建立操作统一性、业务独特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

第二,做足市场调查工作,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注重差异化营销,完善网络营销模式,拓展服务渠道,提高理财水平,拓宽增值空间。通过网络化管理,提高理财业务、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金融服务项目的增值能力。

第三,以满足客户便捷性需求为目的,提升客户的快乐体验,为农村客户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金融服务。针对农村人员的流动性特点,开发设置符合农村消费习惯的金融服务模式;针对农村合作社经营特点,开发设置独具体色的互联网金融扶持模式;针对农业生产特点,开发设置农业生产保险业务,并将其与互联网金融结合在一起。

第四,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人员的培训工作,将互联网金融理论,互联网金融项目操作,职业岗位礼仪标准等课程,都列入培训科目,制定奖惩制度,督促所有员工提高职业素养,为建设互联网金融模式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

三、更新理念,构建大数据平台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放眼未来、主动引进新思维、新技术、新渠道,以客户需求为己任,以建设大数据平台为目标,以互联网工程带动金融机构的数据化建设,从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建设。所谓大数据平台,是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所有业务领域、所有风险管理项目、所有内控体系都纳入到一个信息化金融管理体系之中,并且与社会各类服务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第一,完善电子银行管理机制,加快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转账终端等金融业务的电子化进程;加快与财政、工商、证券、公安、电信、保险、电力、水务、住建等部门的信息联系。随着社会化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完善化,加快推动电子货币的发展进程,深化工资统发、罚款代收、话费代扣等业务,拓展柜面互通、电子到账、第三方存管等业务,通过打造现代化、信息化的金融网络服务,为缩小城乡差别提供支持。

第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前台受理、后台处理”的金融管理模式,设计并完善符合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金融业务管理的集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各个基层网点,推行“人工网点+电子银行柜机+客户经理”服务模式,将银行产品、金融服务、资金渠道打造为三位一体的营销管理模式,对客户的多种需求,实现迅速反应的效果,让客户充分体验到安全、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快感。

第三,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的建设,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对的客户具有分布广泛、经济水平差别大、地域政策不一致等难题,因此,更应该做好金融市场的细分工作,从城乡差别、经济水平、人口状况、地方产业、教育水平等方面做好客户的档案建设工作;从计划额度、投资周期、投放方向等方面做好金融产品的细分工作。以此二者为基础资料,整合内外部资源,设计金融产品,建设信息平台,开发金融产品,深化互联网金融服务,最终实现做好服务“三农”、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拓展机构发展空间的目的。

四、坚持原则,推动普惠金融

坚持原则,就是坚持服务“三农”、坚持普惠金融服务的原则不动摇,互联网金融只能是给这个原则增加前进和提高的动力。第一,坚持服务“三农”客户为己任。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学习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最终目的是推进金融服务“三农”的力度。就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而言,所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所有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都不能脱离农村、农业、农民。因此,以信息数据中心、交互渠道中心、服务体验中心为特征的互联网金融管理模式,必须在减小城乡差别、发展地方产业、振兴区域农业经济等方面下工夫,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金融服务,构建互惠互利的客户关系。

第二,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除了将支票存款、基金存款、大额可转让存单、养老金存款等传统金融业务转移到互联网金融领域,还可以在票据贴现、租赁业务、咨询评估等方面实现金融业务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另外,在支付方面,可以利用央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农信和的清算平台系统,逐步扩展异地通存通兑等业务,从而拓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收入渠道。

第三,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度。互联网的最大优势是能够打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快速有效地汇集更方面的信息资金和资本,这一点正好可以解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对的农村地区人员分散、资金分散的特点。可以在细致严谨地调查当地金融市场情况的前提下,制定适宜的融资贷款审核制度,通过扩大授权,缩短审批时间,加快回复速度,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时候,必须要依据地区差异、资源差异、项目差异、经营差异等情况,实事求是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融资工作,避免“一刀切”。只有在制度、流程、标准、操作手册的共同要求之下建立起来的信贷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才能体现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促进作用。

五、结论

总之,“互联网+”时代正在兴起,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该抓住这一宝贵的历史时机,以积极的态度,搭建大数据平台,搭乘信息化快车,深化改革力度,实现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与创新型建设。

[1]侯志红.农信社“大数据”之路[J].中国农村金融,2015(2).

[2]钟红涛,徐福洲.打造大数据金融五大平台[J].中国农村金融,2015(2).

[3]徐华.把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更好融合起来[J].中国农村金融,2014(9).

[4]郑益.浅议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J].经济视野,2014(12).

[5]刘晓卿.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9).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客户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