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权集中及股权制衡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

2015-04-20焦霞

商场现代化 2015年7期
关键词:审计质量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在社会公众视野之中的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而掩饰企业真实信息、掩盖舞弊信息等事件屡屡发生。所以,外部审计工作的质量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较多,本文旨在从企业股权结构方面做出考量,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股权集中;股权制衡;审计质量

一、相关概念

1.审计质量基本概念。审计质量概念最早在上世界80年代被学者De Angelo提出,他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人员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系统存在违规现象并且愿意报告这些违规现象的一种联合概率。随着学术界的不断深入研究,目前对于评价审计质量已有了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方法为使用企业盈余管理水平反应外部审计质量,相关的计量模型已发展的比较成熟,例如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等。

2.股权集中度基本概念。股权集中度指的是全体股东因持股比例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股权集中还是分散的数理化指标,该指标是衡量公司股权分布状态的指标。从对股权集中度的基本概念表述中可以看出,该指标可以定量反应企业的股权稳定性,当企业股权集中度较高时,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相对于集中度较低时更加稳定。

3.股权制衡基本概念。股权制衡,指通过共享控制权的大股东之间的内部利益牵制,实现股东之间的互相监督、抑制内部大股东掠夺的股权安排模式。国内外对于股权制衡的定义并不存在较大的差异,其通常重点在于,由于企业内部股东之间的相互牵制作用而无法产生所谓“一股独大”的情况。股权制衡情况用指标表示,该指标通常称作股权制衡度。股权制衡度的计算方法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的比,或者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的比。

二、股权集中度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分析

股权集中度的衡量指标之一是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上市公司股权便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第一大股东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控股股东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具有绝对的控制权,甚至可以决定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及审计费用等重大事项,公司的董事会及监事会形同虚设。由于权力的过大,为其进行盈余操纵创造了机会。一般我们认为,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监督,二是掠夺。一方面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其利益与公司利益逐渐趋于一致,有很强的动机监督管理者行为。因为其所占股份较多,一旦经营不善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则大股东的损失是最大的。但是另一方面,大股东也可能通过向公司董事会派遣自己人来经营管理公司,此时大股东便有可能与管理层合谋,对公司进行“掏空行为”,钻法律的空子,进而损害小股东的利益。另外,大股东也有可能通过上市公司将公司资产转移到自己控制的公司中去。股权集中度过高,大股东损害小股东利益的问题便时常发生。

虽然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进行了分置改革,但是现今阶段国有控股及一股独大现象仍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机构的主要特征。股权结构的建设尚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上市公司的审计委托人为经营管理层,会计事务所的聘任和审计费用等重大决定也是由管理层决定,这从根本上破坏了审计的独立性和公允性。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了牟取私利,会利用其职权之便利及信息的不对称性实行“隧道效应(tunneling)”,侵占小股东的利益。此时为了掩盖其侵占行为,会对盈余信息进行操纵,以美化财务报告,对外披露利好的信息,而不披露或者延迟披露公司不利信息。这时,大股东为了掩盖其侵占行为,会有意缩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范围,或者以解聘事务所或者降低审计费用等方式威诱注册会计师,从而降低审计质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企业股权集中度与审计质量成负相关关系。

三、股权制衡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分析

除了第一大股东之外,第二至第十大股东会对第一大股东的行为有所制衡,对上市公司来说,少数几个大股东的联合治理会对第一大股东的行为产生制约,他们的存在会对公司经营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及提高审计质量。这是因为:首先,他们的持股比例相对较低,未达到控股比例,因此可能无法像第一大股东一样有股权和信息优势来进行粉饰或者虚构财务报告,侵占小股东的利益,进行盈余操纵。更多情况下,他们愿意联合起来对第一大股东的行为进行制约,从而扮演监督和制衡的角色。由于他们可以获取比其他小股东多的信息,并且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较为了解,加之其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么也就更有能力和动力去抑制第一大股东盈余操纵行为,这种情况下的财务报告才更加真实。其次,他们的持股比例联合起来比较高,可以参与公司的重要决策,并且由于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在投票决定时候会考虑大部分股东的利益,而公司的重要决定需通过公司一定持股比例的股东一致通过才可以,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决策必然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从而也就抑制了大股东的侵占行为。最后,由于第二至第十大股东等非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有限,对公司的监督作用也有限,他们也就更可能配合外部审计师来做好公司的审计,发现大股东粉饰和虚假的财务报告,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从而保护自身和其他小股东的利益。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论:股权制衡度与审计质量成正相关关系。

四、相关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提升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

第二,培育经理人市场,降低盈余操纵的可能性。

第三,完善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运行与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德萍,陈永圣.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2007~2009年中小企业板块的实证检验[J]. 会计研究, 2011, (1).

[2]夏雪.(2008).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 西南大学.

[3]原盼盼.(2011).公司股权结构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经济师,3, 105-105.

[4]李雪,时毅.(2007).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新建.?审计与经济研究,22, 3, 12-16.

[5]阎银泉.(2013).三种审计主体审计质量评价比较研究.?会计之友旬刊, 12, 91-94.

作者简介:焦霞(1983- ),女,山西清徐县人,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在读,会计专业

猜你喜欢

审计质量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现状及对策研究
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研究述评
基于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探讨
关于降低审计风险以提高审计质量的研究
审计质量导向下的上市公司审计收费规范研究
审计服务收费放开,审计市场绩效将何去何从?
独立审计、债务融资成本和信号传递
我国审计收费对审计质量影响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