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4-20方寒雪

商场现代化 2015年7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国际贸易中小企业

摘 要: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力量。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举步维艰,我国也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速换挡的叠加期,中小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存贸易竞争意识不强、出口产品附加值低、高层次外贸人才缺乏等问题。基于国内外市场的宏微观经济发展情况,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特征,文章提出建立行业出口协会组织、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注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动态竞争;对策研究

一、前言

近年来,中小企业凭借改革开放带来的制度红利、人口红利以及开放红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通常,中小企业具有发展规模小、行业分布广、创新和活力较强等特征,是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从外部市场分析,世界经济增长一直呈现疲态,国际贸易市场受到一定冲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兴经济体的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业务面临转型;从内部市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面临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速的调整换挡,中小企业发展的宏微观环境将出现变化。在此背景下,研究浅析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策略,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

1.贸易竞争意识不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偏弱。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生产要素价格持续攀升,国内外贸易环境的恶化使得国际贸易主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贸易竞争力是一次重要考验。事实上,我国中小企业仍摆脱不了粗放式的经营模式,突出的表现是企业贸易竞争意识不强,未科学设置国际贸易只能部门,国际贸易业务职责分工不清晰、不明确、不规范,加之本身贸易信息闭塞落后,且缺乏动态竞争信息反应机制,最终致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不强,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市场。

2.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出口产品附加值偏低。不可否认,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是我国所有外贸企业的通病,也是困扰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方式转型的核心原因之一。由于规模、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即使自身有创新动机,也难以付诸实践,这也直接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其中居主导地位的仍是低附加值的服装、鞋类、玩具、家具等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具备总额小、利润低、不稳定、贸易链短等特点,不具备在“恶劣”贸易环境下进行高强度竞争的实力,往往受国外市场主导。

3.企业经营管理落后,高层次外贸人才缺乏。由于缺乏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通常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企业经营管理往往由创始人主导,个人主观性极强,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落后。同时,企业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生产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的重视程度极高,却忽略了对那些了解国际贸易程序、规则、法律的高层次、专业性、复合型人才的储备,这使得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最终导致其在国际贸易纠纷中经常失利,不能有效运用贸易规则和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对策探讨

1.建立行业出口协会组织,增强贸易应变能力。一般而言,在国际贸易交易中,单个中小企业的实力小、地位低、影响弱,对国际贸易中的规则制定、交易谈判、纠纷处置缺乏基本的应对机制和能力,因此行业出口协会组织的设立就显的十分必要。但是目前我国还尚未存在一个系统全面、分工专业、联系紧密的中小企业行业出口协会组织,个别地区虽出现过区域性行业协会组织,但往往由于管理松散而未发挥实效。因此,中小企业抱团建立行业出口协会组织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提高企业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完善中小企业的竞争手段,增强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应变能力。

2.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贸易获利水平。毫无疑义,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交易对象高级化趋势不可逆转,未来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将更加知识化(由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转为知识密集型产品),国际服务行业、通讯行业等行业的贸易总额高速发展充分佐证这种观点。中小企业要想在国际舞台实现有序、高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立足技术创新,逐步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彻底摆脱由买方完全主导的贸易模式。

3.注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建立企业核心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国际贸易的内容、形式、模式日趋全面化、技术化、多元化,这将形成巨大的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缺口,因此未来的商业竞争的核心在于优质人才的争夺。要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满足人才的综合需求四个方面下功夫,建立完整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实现平稳、有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特别要指出的是,建立企业的核心文化是企业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管理者要结合企业发展现状、行业特点、员工特点,建立以和谐、共进、团结、互助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罗红波.中小企业直面经济全球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李小平,卢现祥.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2排放[J].经济研究,2010,(01).

[3]陆寒寅,刘军梅,庄起善.新兴经济体当前动荡的原因及中国的应对[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4]张勤,李海勇.入世以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角色地位变化的实证研究——以社会网络分析为方法[J].财经研究,2012,(10).

[5]陈晓文.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思路及新趋向[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06).

作者简介:方寒雪(1993- )女,汉,河南安阳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国际贸易中小企业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