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江苏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升级研究

2015-04-18张纪凤宣昌勇

江苏社会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江苏升级资源

张纪凤 宣昌勇

张纪凤,淮海工学院商学院副教授 222005

宣昌勇,淮海工学院商学院教授 222005

江苏地处东部沿海地区,是“两头在外”的开放型经济大省,长期以来依靠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锲入全球价值链,承担了其中的生产/制造/加工/装配/组装环节,逐步形成了以出口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位居全国前列。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江苏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增速明显放缓,而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却出现了飞速增长,2008年江苏OFDI流量仅为4.93亿美元,2013年已经增长到30.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43.6%[1]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8-2013年)、《江苏统计年鉴》(2009-2014年)中相关数据计算所得。2008-2013年江苏实际利用外资的年均增长率为5.8%,进出口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7%。。上述情况说明,支撑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劳动力、土地等廉价要素的传统成本优势正在弱化,技术、资本和品牌等高端要素的新型竞争优势正在形成,从而使得一部分江苏企业具备了国际化经营的条件和能力。在经济新常态下,实施“走出去”战略,整合和优化配置国际国内的要素资源,充分发挥OFDI促进母国产业升级效应,已成为江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一、新常态下江苏外向型经济的变化

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量以外商直接投资形式引入的三资企业采用加工贸易的方式,参与到主要由跨国公司或国际大买家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中。外资的大量流入,带来了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研发机构,促进了江苏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裴长洪:《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期。。对外贸易在江苏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出口的“拉力”和进口的“推力”作用,江苏对外贸易为全省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提高了产业升级的效率[2]郝思军:《对外贸易与产业升级关系研究》,〔杭州〕《统计科学与实践》2014第2期。。然而,在目前全球经济恢复前景不明的背景下,江苏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且始终在低位徘徊。从内部条件来看,工资成本上升使得江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弱化,占据出口额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其附加值和国内配套率都较低,缺乏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3]袁欣:《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镜像”与“原像”的背离》,〔成都〕《经济学家》2010年第6期。。尽管一般贸易出口规模很大,但产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缺少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渠道,对全省产业升级的拉动作用有限。此外,面临国内劳动力、市场、环境等方面越来越大的约束,一部分外资企业放弃了转型升级的努力,选择向生产成本更低的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与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增长乏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江苏对外直接投资的飞速增长。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江苏OFDI已具有了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江苏对外直接投资具备了一定的规模。2008年江苏OFDI新批项目数232个,中方协议投资额为6.3亿美元;2013年新批项目数达到605个,中方协议投资额为61.4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中方协议投资额增长了近10倍。截至2013年底,江苏实有境外企业1840家,OFDI存量达到111.6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五位。其次,江苏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体系比较齐全。2013年江苏第一产业新批项目数15个,中方协议投资额为2.6亿美元,第二产业新批项目数19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为22.9亿美元,第三产业新批项目数40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为35.9亿美元。投资产业中既包括专有设备、电气机械、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制造业,也包括批发零售、商务服务等一般服务业。第三,江苏对外直接投资地区覆盖面比较广。目前江苏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覆盖149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于亚洲和欧美地区。2013年江苏在亚洲新批项目数335个,中方协议投资额为30.8亿美元;在北美洲新批项目数10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为57.6亿美元;在欧洲新批项目数7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为11.8亿美元[4]以上统计数据见《江苏统计年鉴》(2009-2014)。。

通过“走出去”带动产业升级是江苏OFDI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由此引发的学术讨论就是OFDI的产业升级效应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江苏企业“走出去”,OFDI能否并以何种路径促进江苏的产业升级?现有的研究文献大多侧重于对江苏企业OFDI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的分析,鲜有OFDI对江苏产业升级促进机理、OFDI产业选择方向和路径的研究。新常态下,江苏正处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探讨OFDI对江苏产业升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江苏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现状与问题

OFDI的产业升级效应一直是国际经济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典型的理论包括Vernon(1966)[5]Vernon R.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80(5):190-207.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Kojima(1978)[1]Kojima,K.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A Japanese Modelof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London:Croom Helm,1978.的“边际产业转移理论”、Cantwel&Tolentino(1990)[2]Cantwell,J.A.,Tolentino P.E.Technological Accumulation and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Discussion Paper No.139,DepartmentofEconomics,University ofReading,Series B III,1990.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Mathews(2006)[3]Mathews J.A.Dragon Multinationals:New Players in 21st Century Globalization.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6(23):5-27.的3L范式(Linkage-Leverage-Learning Framework)等。这些理论表明,OFDI有助于母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OFDI被认为是打破固有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4]郭志仪、郑钢:《突破“追赶式”发展的局限——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分析》,〔北京〕《中国投资》2007年第11期。。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中国OFDI与产业升级问题进行了研究,如赵春明等(2015)[5]赵春明、解亮品:《以产业升级为导向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策略分析》,〔北京〕《新视野》2015年第1期。从产业升级视角研究了中国OFDI的产业选择问题,提出了要从价值链的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来选择中国对外投资的产业;潘素昆等[6]潘素昆、袁然:《不同投资动机OFDI促进产业升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都〕《经济学家》2014年第9期。从投资动机出发,研究了中国市场寻求型、资源寻求型、技术寻求型OFDI对产业升级的机理和效率,得出了技术寻求型OFDI对中国产业升级效应最大的结论。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对研究江苏OFDI促进产业升级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决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主体,而投资动因是企业是否进行OFDI的推动因素。因此,本文从投资动因出发分析江苏OFDI的现状以及在促进江苏产业升级方面存在的问题。

1.资源寻求型OFDI

资源寻求型OFDI是基于工业化进程中受限于国内资源稀缺或资源保护政策而产生的,大多投向石油、矿业、农林牧渔等初级产业部门。江苏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无论是传统的纺织、轻工、机械产业,还是正在迅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其产业升级都需要稳定的资源供给。然而,江苏是资源小省,全省95%以上的能源,98%以上的有色金属资源,都需要依靠省外和国外市场供给。因此,“走出去”开展境外资源开发是江苏突破资源瓶颈约束,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2008-2013年,江苏共开展境外资源开发项目9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6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投资总额的8%[7]见《江苏统计年鉴》(2009-2014)。。境外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采矿业,矿种涉及铁矿、铜矿、稀土矿、锰矿和钾盐矿等,投资目的地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纳米比亚、印度尼西亚、老挝、尼日利亚等国。对外投资的企业有两类,一类是像丰立集团、沙钢集团等资源需求型企业,通过参股境外资源类项目,获得稳定的资源和原材料供应;另一类是像华东有色、江苏地质等矿产勘察型企业,通过发挥专业性技术优势,获取境外矿产的开采权,储备潜在资源权益。

资源寻求型OFDI对母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稳定资源供给和产业重型化两方面。一方面,通过资源寻求型OFDI可以从海外获取资源矿产的开采权,降低世界资源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资源供给;另一方面,资源寻求型OFDI在重化工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带动下游工业制成品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产业向重型化方向发展。然而,目前江苏资源寻求型OFDI存在着过度注重资源开采,对资源在当地的粗加工重视不足,没有把资源寻求型OFDI与国内落后产能转移相结合等问题。江苏进行资源寻求型OFDI的企业大多为黑色金属或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在国内属于产能过剩行业,如能将国外的资源开发与资源粗加工、过剩产能转移相结合,盘活国内闲置生产能力,则能有效促进江苏的产业升级。

2.市场寻求型OFDI

市场寻求型OFDI是指具有一定技术门槛、研发和创新能力的企业为了建立长期稳定的海外市场和需求源,通过在海外设立销售代理、生产基地或售后服务子公司等方式来扩大市场规模以维持其垄断优势。市场寻求型OFDI是江苏目前对外直接投资中占比最大的投资类型。2013江苏海外直接投资新批项目数605项,其中批发零售业212项、商务服务业103项,这两个行业占新批项目总数的52%[1]见《江苏统计年鉴》(2014年)。。香港地区是市场寻求型OFDI的主要投资目的地,在香港的投资项目数和中方协议投资额都占到了总量的1/3左右。除了小规模商业代理模式之外,也有一些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通过设立海外工厂的方式来占领和扩大海外市场,如徐工集团有11家海外分公司、32个海外办事处和14个海外服务备件中心,并设立徐工巴西工厂、印度工厂。另外,乌兹别克斯坦工厂、马来西亚工厂、阿根廷工厂正在建设之中。

市场寻求型OFDI是跨国公司所有权优势与东道国区位优势的有机结合,是要素资源的跨境优化配置,其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规模经济上。投资企业通过OFDI,把产品设计、加工生产、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等工序、环节延伸扩展到目标市场区,从而更有效地了解客户需求和占有市场。企业在海外的子公司、分公司之间通过关联交易增进信息沟通交流,降低生产运营成本,获取规模报酬递增的收益。然而,江苏目前的市场寻求型OFDI形式大多比较初级化,以小规模商务代理模式居多,通过设立海外办事处来推广市场。这种模式对海外市场的渗透力不强,无法起到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的作用。其次,江苏市场寻求型OFDI的区域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香港,虽然在初期可以利用香港的国际贸易中心和中西方文化桥梁的作用来拓展国际市场,但是毕竟远离终端消费市场,达不到贴近市场、服务客户的目的。第三,江苏市场寻求型OFDI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的项目不多,制约了占领和扩大海外市场的能力。

3.效率寻求型OFDI

效率寻求型OFDI是由于本国要素价格上升所导致的对外转移边际产业的投资。江苏制造业虽然规模庞大,但仍然以国际代工为主。低端产品的国际代工市场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低,从而使得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形成了较高的过剩产能。在江苏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情况下,一些成本敏感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建筑材料、机械电子等,开始向境外转移。越南、柬埔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成为这些企业海外投资的首选地。目前,江苏已经建有3家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和1家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以无锡红豆集团为主投资建设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特区已有79家企业入园生产,以江苏其元集团为主投资建设的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及周边也汇集了23家中国企业。这些境外园区的生产涉及家电、纺织、机构、冶金、建材、农林等多行业,已经成为江苏边际产业海外转移的平台和对外投资聚集性发展的载体。

效率寻求型OFDI通过将本国已经或濒临丧失比较优势的边际产业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低梯度国家转移来调整产业结构。国内某些产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向国外转移后,该产业沉淀的生产要素得以释放,用于发展国内优势产业或形成高技术融合性产业,从而使产业结构由原材料依赖型加工业向技术与资本密集型加工业转换,最终实现产业的高加工度化。然而江苏目前边际产业海外转移步伐缓慢,通过境外投资带动过剩产能转移的成效并不显著。从《江苏统计年鉴》可知,2008-2013年,江苏纺织业与纺织服装业的境外项目数每年都在10-20项之间,并没有呈现大规模对外转移的迹象。另外,通过效率寻求型投资,利用国外廉价生产要素开展境外加工装配的项目不多。从统计数据来看,2010-2013年间,每年都平均在33项左右,并没有明显增长。

4.技术寻求型OFDI

技术寻求型OFDI也被称为知识寻求型OFDI(Knowledge seeking OFDI),本质上就是学习型境外投资,是企业通过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和战略性技术联盟等方式,突破知识扩散的地理空间约束,对技术领先国家的“逆梯度”投资。江苏省是传统产业与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存的省份,制造业虽然整体规模庞大,但发展仍处于资本驱动、粗放扩张阶段,创新并没有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新技术产业与高新技术发展不同步问题突出,核心技术缺乏。通过并购境外知名制造企业或建立海外研发设计中心,是快速提升江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目前,一些江苏企业如徐工集团、苏州固锝、恒瑞药业、康缘药业等纷纷在德国、美国等科技领先国家建立研发机构,通过融入当地的科研创新网络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些代工企业也通过技术寻求型OFDI实现了从OEM到ODM的转型升级,如苏州固锝2010年以360万美元购买美国Miradia Inc.(明锐光电公司)100%股权,将技术水平由国内先进迅速提升至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寻求型OFDI通过“走出去”到同类产业发展迅速、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投资,广泛吸收国外高级生产要素,积极获取逆向知识溢出或技术溢出,从而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高技术化或新技术化。然而,江苏技术寻求型OFDI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很少。技术寻求型OFDI溢出效应最好的投资模式是海外并购,2013年江苏参股并购类项目80项,仅占对外投资总项目数的13%[1]见《江苏统计年鉴》(2014年)。。另外,技术寻求型OFDI在行业间存在很大差异。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海外R&D投资明显多于其它行业,而国家鼓励优先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寻求型OFDI的占比不高,制约了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江苏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方向与路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品内分工的深化和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改变了全球化的微观基础和企业间的竞争模式,也改变了产业升级的内涵。一国的产业升级不再仅仅指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业间升级,还包括沿着全球价值链从劳动密集环节向资本、技术、乃至信息管理价值链环节延伸的产业内升级。产业升级的实现也不再局限于一国之内的技术积累与创新,而是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整合内外部优质要素来实现。因此,现阶段探讨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产业升级问题必须从全球产业链和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两个方向来进行。

1.江苏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产业升级的方向

在考虑选择什么样的产业才能带动产业升级时,首先应解决向全球价值链的上游还是下游投资的问题。根据世界各国,尤其是美日等对外投资大国的发展经验,一国OFDI产业选择的方向与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密切相关。因此,在研究江苏以带动产业升级为目的的OFDI产业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江苏产业的发展水平、阶段性特征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江苏的经济虽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大多数产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无论是纺织、服装、轻工等传统产业,还是专用设备、电气机械、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都存在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提升的压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担负着进一步加快发展,迅速占领全球产业制高点的重任。这一基础事实决定了江苏产业升级必须寻求价值升级和结构优化两个方向,并应以价值升级为重点。

与此相对应,江苏以促进产业升级为目的的OFDI应该以“平行投资”为中心,分为“上行投资”和“下行投资”两个方向,即以占比较大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市场寻求型OFDI为主体,一方面向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寻求型投资,通过对外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来带动江苏产业高技术化和高附加值化,实现价值升级;另一方面向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效率寻求型投资,对外转移过剩产能和边际产业,“腾笼换鸟”,集中空间和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实现结构优化。由于江苏产业体系齐备,产业规模庞大,传统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存,且苏南、苏中和苏北产业发展差距较大,“上行投资”和“下行投资”任何一个方向的OFDI都不足以单独承担促进江苏产业升级的任务,因此必须采取“中心开花”,两个方向齐头并进,同时更加注重“上行投资”的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充分发挥OFDI对江苏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2.江苏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产业升级的路径

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经验表明,一国或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产业战略的选择必须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相适应[1]赵春明、解亮品:《以产业升级为导向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策略分析》,〔北京〕《新视野》2015年第1期。。19世纪60年代美国对外投资刚开始起步时,投资产业以资源获取型为主,后来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OFDI的产业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端制造业、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转变。日本的对外投资也是从资源获取型开始,并以边际产业转移为导向,逐步向东南亚等国转移其国内丧失比较优势的轻纺、家电等边际产业。由此可见,先行投资大国都是走出了一条以获取资源和原材料为主的初级产品OFDI→以制造业为主的边际产业转移OFDI→传统服务业OFDI→现代服务业OFDI的道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产业的渐次升级。

然而,江苏与发达国家(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同,具有超比较优势产业、比较优势产业、边际产业阶梯并存的特点。江苏在某些领域、某些产业具备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属于超比较优势产业,但这部分产业比重很小;同时,江苏在部分领域和部分产业具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特点和优势,属于比较优势产业,这部分产业比重较大;最后,江苏第二产业的主体仍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中部分属于边际产业。在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所占比例仍然偏高。这种梯度产业结构决定了江苏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发达国家OFDI带动产业升级的模式。目前江苏经济和产业整体上仍处于中低端水平,高端制造业尚不具备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但是对外直接投资又不能长期停留在过剩产能和边际产业的国际转移上。因此,江苏必须选择具有超比较优势的高端产业进行重点突破、比较优势产业稳定投资、边际产业加快转移的OFDI基本路径。其中,高端产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OFDI尤为重要,通过OFDI紧跟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潮流和前沿,占领世界产业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再通过产业关联和带动效应,促进OFDI产业层次的渐次提高以及江苏产业结构的整体演进。

技术寻求型OFDI是逆全球价值链的“上行投资”,是江苏突破“低端锁定”和进行“逆袭”的主要方向。从前文分析可知,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寻求型OFDI占比小,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寻求型OFDI的占比更小。因此,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技术寻求型OFDI是江苏现阶段OFDI的重要任务。江苏应将此类投资作为优先支持发展的类型,鼓励江苏一些大型企业集团、行业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到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以绿地投资或跨国并购等方式建立科技型海外分支机构,实现与发达国家企业在信息、技术、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快捷沟通、交流与反馈,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间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正在加紧进行,这将为江苏企业对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寻求型OFDI扫清制度障碍。

市场寻求型OFDI属于延全球价值链的“平行投资”。进行市场寻求型OFDI的产业具备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竞争的比较优势,在江苏占比较大,具有大规模对外投资的潜力。从前文分析可知,这部分产业虽然对外投资规模最大,但投资模式比较初级化,只有建立起涵盖展示、安装、培训、维修、售后等服务功能的营销网络才能更好地掌握国际市场的主动权,实现更多的价值增值。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在海外直接建立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实力较弱的企业可以通过销售代理、商业存在等方式来扩大海外市场。

效率寻求型OFDI和资源寻求型OFDI属于顺全球价值链的“下行投资”。效率寻求型OFDI是目前江苏跳出“比较优势陷阱”,淘汰过剩产能的主要途径之一,这类企业在江苏产业中占比较大。效率寻求型OFDI推进速度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江苏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然而对外投资平台的缺乏、企业经营规模小和人才、技术储备不足等因素都影响了此类投资的开展。因此,政府一方面通过在国内建设发布对外投资信息、提供人员培训等的服务平台来推动对外投资,另一方面通过在海外建立江苏境外产业园区的方式支持这类企业抱团“走出去”。

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资源供给约束决定了资源需求型OFDI将一直是江苏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江苏企业要跳出单纯注重资源开采的思维,将开采与初级加工环节留在国外,集中优势在国内进行资源的深加工。这类投资要发挥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优势,承担起服务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政治任务。

综上所述,江苏需要对超比较优势的高端产业、比较优势产业和已经或即将丧失比较优势的边际产业和产能过剩产业进行梳理,结合世界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特征,找出与江苏产业发展处于较高、同等和较低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再根据不同产业链环节对资源和要素的不同需求,结合双方产业的契合度,分别选择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就现实层面而言,美欧等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都高于江苏,是技术寻求型OFDI的首选地。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南美洲国家和大部分非洲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与江苏相近或低于江苏,这减少了与江苏产业对接的级差跨度,为江苏开展市场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OFDI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带一路”战略强调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产业合作与对接,而沿线国家大多与江苏产业发展水平相近或较低,这为江苏具有比较优势、产业成熟度高、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发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猜你喜欢

江苏升级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数读江苏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数独江苏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数读江苏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江苏
资源回收
回暖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