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5-04-18

江海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李 捷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李 捷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最具创新性的理论成果之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全面协调推进的战略总框架和战略总抓手。我们要以更开阔的历史视野、更高远的战略定位、更深邃的科学思维、更强烈的责任担当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协调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随后又多次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了深刻阐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以后,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全国思想理论界引起热烈讨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新创造,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最具创新性的理论成果之一,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就“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哪些方面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分析和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主线,有了全面协调推进的战略总框架和战略总抓手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一条红线。正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主线,形成了道路、理论、制度三足鼎立的大格局,形成了揭示基本规律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形成了管根本管方向的八项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概括起来,“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要求把这一重大问题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从战略总框架和战略总抓手的层面作出重大补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有实践支撑、理论支撑、制度支撑和国情依据,而且有了全面协调推进的战略抓手,把理论与实践、顶层设计与协调推进有机结合起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格局,形成了四足鼎立的态势,共同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是深化了对战略布局同战略全局关系的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有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战略全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围绕这个中心并为其服务的战略布局。二是深化了对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关系的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三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统筹论和协调论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化了对“四个全面”相互关系的总体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简单的并列、平行关系,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整体。总体来说,是战略目标引领战略举措。同时也要看到,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要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来把握,努力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对于全面增强治国理政和治党治军的统筹协调能力,进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概括提出,使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基础上,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并且从更高层面来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规律,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与此同时,“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也体现了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实现路径和阶段性奋斗目标的双重意义。按照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二步是在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世纪之交,为更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在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后,用20年左右的时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这就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战略任务中成为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核心目标。如今,距离这个目标的实现越来越近,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要切实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就必须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与建设,就必须全面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就必须始终坚持“三个自信”。

再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一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勾画出最为完整的改革路线图,把五大改革和建设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二是在总目标的确立中突破就改革论改革的局限,把全面深化改革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升了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双轮驱动,更好地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要求改革要于法有据、立破并举,提升了依法治国在推进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再看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一是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在总目标上高度契合、高度统一,聚焦于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提升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认识。二是第一次把全面依法治国贯彻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之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提供稳定持久的法治支撑和法治保障,把全面依法治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三是把依法治国同依规治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从严治党拓展出新思路,在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的同时,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并确保党纪党规严于宪法法律。

再看全面从严治党。要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从严治党,严惩腐败、严纠作风、严肃党纪党规。一是将全面从严治党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加凸显出党的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极端重要地位和关键保障作用,推动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是在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进一步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思路,即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出的从严治党八项要求: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拓展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考察视域

以更加开阔的历史视野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但要站在21世纪的高度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还要站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角度,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揭示的科学社会主义一般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殊规律及其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不但站在中华民族发展5000年、中国近代历史170多年、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同中国智慧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还要站在世界近代以来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揭示的治国理政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及其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以更高远的战略定位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新的起点上。在这个起点上,既有始终不变的特征,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同时又需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历史特点的新的伟大斗争,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发展的内涵与发展的要求具有新的特点,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由此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由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这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所决定,必然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不可能停止在一个水平线上。要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深化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大指导意义的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指南。

以更深邃的科学思维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体现了战略思维能力,能够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观大势、谋大事,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担当精神。当前,既是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又是深化改革的深水期,还是依法治国的矛盾凸显期,更是从严治党的关键期,许多重大问题聚焦于“四个全面”。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只有以担当精神,痛下壮士断腕般的决心,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才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境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还体现了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辩证思维。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同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本身就是基于实践创新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创新思维的思想结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改革的试点工作,既要有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胆识和勇气,又要有水滴石穿、求真务实的态度,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

以更强烈的责任担当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有相应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这种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就是“三严三实”,就是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践行“三严三实”是从严治党的系统工程。首先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然后要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最后要达到“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目的是在“不想腐”上下工夫,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政治生态。这里面,层层递进,体现的是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的过程,体现的是既治标又治本、标本兼治的规律,体现的是处理好人我关系、用权干事关系、他律自律关系、党性人民性关系。我们要以“三严三实”和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精神,从严从实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终落实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上来。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化之年,同时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当前经济形势稳中有升、趋稳向好,经济运行质量提升,经济运行的协调性明显增强。我们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征程中,同时做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两篇大文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而奋斗。

〔责任编辑:赵 涛〕

李捷,1955年生,求是杂志社社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