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抛锚式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2015-04-17林丽萍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尤溪电工实训

林丽萍

(尤溪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尤溪 365100)

抛锚式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林丽萍

(尤溪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尤溪 365100)

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为例,探索如何采用抛锚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由传统被动式接受知识向抛锚式主动探究学习的转变。文章从捕捉“锚”、选择恰当的时机与方法抛“锚”、把握“锚”的难易四个方面,阐述《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如何应用抛锚式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中职教育;抛锚式教学法;《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

抛锚式教学法是以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为基础,让学习者在现实中感受、体验、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的比喻为“锚”,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围绕着该问题展开,教学重心也因此被确定了。

一、如何寻找《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中的“锚”

我校机械专业采用的是“3+2”教学模式,即三天专业实训课加上两天公共基础课。在这三天专业实训课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进行机械加工技能教学与实训,实训设备由于长时间满负荷运行,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电路故障致使设备无法正常运行,造成技能教学与学生实训被迫中断。有一次一组学生正在用普通车床加工某一零件时,车床的工作照明灯突然熄灭,主轴电动机工作正常,冷却泵却没输送冷却水,学生立即启用急停开关中断操作,此时很明显是机床的电气设备控制电路发生了故障,现场出现了两个疑问:第一,工作照明灯为什么熄灭?第二,为什么冷却泵没有输送冷却水?此时,任课教师就要及时捕捉到这类与《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要求相关的问题,即教学所需的“锚”,实训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和收集这些与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相关的“锚”,通过不断地积累“锚”,之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就可以围绕实训中遇到的问题来开展,教学中学生通过对照《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相关知识,在同学小组之间讨论如何解决实训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共同研究解决方法,设计解决方案,动手解决问题,经历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不仅提高了该门课程的实用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选择恰当时机抛“锚”,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我校专业技能课是分组实训的,实训时每组学生与机床安排是相对固定的,如果设备出现故障不及时处理或解决,学生将无法继续进行实训,而且实训进度将会受到影响。这时候,学生往往就会很焦急,迫切想知道设备到底是什么地方出故障,希望能尽快排除设备故障,以便继续进行实训操作。这时候,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机,对学习《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这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情境下,实训教师就会及时将出现的故障反馈给实训室管理员,由实训室管理员及时通知《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授课教师,电工技能教师根据实训产生的故障以及实训记录情况,并根据《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要求,将实训中机器出故障的“锚”,及时抛给学生,让学生围绕实际问题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这种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的学习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选择恰当的方法抛“锚”,有利于变“教”为“学”

找到了抛锚的最佳时机,那么用什么方法把“锚”抛出才会更有效呢?我们尝试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抛锚:

第一种方法是教师只提供给学生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与方法,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教师仅在学生学习过程给予适时适当的提示或援助。例如,遇到机床电气控制电路产生的故障时,教师提供给学生该机床的使用说明书与电气原理图,同时引导学生给机床线路“看病”,可以让学生借鉴中医看病“望、闻、问、切”四种诊法:

1.“望”:也就是“看”,也就是观察照明灯泡灯丝是否烧断,熔断器是否熔断;与产生故障相关电气控制电路的导线连接是否松动;热继电器是否脱扣,其它元件是否有烧毁、发热、断线;触点是否氧化、烧熔等。

2.“闻”:也就是“听”,通过开关等操作,听电动机、变压器、接触器等声音是否正常,声音若不正常,就有助于找到故障的大体部位或缩小故障的范围。

3.“问”:也就是问操作机床的学生,产生故障前是否有异常现象,是否有误操作,有没有冒烟、冒火等现象等,然后根据电路原理图初步判断故障原因。

4.“切”:也就是“摸”和“测”,断开电源,用手触摸电器的某些部位如电动机、变压器、线圈表面或者轻轻推拉导线,看连接是否松动等;根据初步判断故障的原因与位置,使用测量仪表检测电气元件和可能产生故障的电路,找到相应的故障点。

第二种方法是教师主张同学之间协作学习,相互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采用这种方法对教师提出最大的挑战就是教师本人的角色转换,即教师从“传授者”转变“参与者”,且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若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自然就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交流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后,让学生自己找到排除故障的方法,最后自己将问题解决。

以上两种方法虽然“锚”抛出的方式不同,但都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凭借学生主动学习、生成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把握“锚”难度,有利于保持学生持续学习的热度

抛锚方式选择正确,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参与性就会增强。但是教师也要仔细思考抛出去的“锚”如何定位?定位太浅,会感觉收获不大;定位太深,会感觉无法理解;定位程度将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持续性,太浅或太深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把“锚”抛到点子上,抛到要害上,也就是要灵活选用教材内容,根据学情选择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定“锚”,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或通过学习共同体一起努力就能掌握中职学生应知应会的技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收获知识与掌握技能的喜悦。

[1](美)乔伊斯(Joyce,B.),(美)韦尔(Weil,M.),(美)卡尔霍恩(Calhoun,E.).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其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3]刘洋,钟志贤.论抛锚式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科研,2005(2).

[4]陈晓,周斌,余蓉.抛锚式教学模式在《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10).

2014-12-23

林丽萍(1974- ),女,福建尤溪人,福建省尤溪职业中专学校讲师。

G633.7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1673-9884(2015)02-0103-02

1673-9884(2015)02-0103-02

猜你喜欢

尤溪电工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尤溪三景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闽中有尤溪 岁寒出金柑
尤溪:以控费红利换改革成效
美丽的尤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