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的质疑与再创造的探讨

2015-04-17陈国喜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周长数学课堂

陈国喜

(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高林小学,福建 莆田 351166)

小学数学课堂的质疑与再创造的探讨

陈国喜

(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高林小学,福建 莆田 351166)

教学中需要教师发挥教材的优势并依托生活实际优化教材、重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质疑能力,让学生能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进行数学再创造。

优化;改进;质疑;再创造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张梅玲教授说过: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他们的大脑不是被填充的机器,而在于引领、内化、延伸。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引领学生再创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一、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有质疑与再创造的宽松情境

1.注重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要重视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实际相连的因素,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炼数学问题。如教学《统计》时,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后带到十字路口,让他们统计10分钟内各种车经过的数量。学生先是自己数,发现这样来不及,就产生了分工合作的需要,这样有的小组是按照不同车型分工来数,有的小组是有的看,有的数,有的记,大家各自分工。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统计,也学会了合作的方法,这样紧密地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的学习时时保持新鲜感、亲切感。

2.善于把教材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由于数学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必须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趣味化,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如在教学《小数点移动》时,教材用图片出示了孙悟空的金箍棒长度的变化,教师要善于添枝加叶,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唐僧取经历经千辛万苦,他们刚过了火焰山,这天经过一座大山,正走着,一阵大风吹过,来了一个青面療牙的妖怪,“快把唐僧献出来,吃了他我们可以长生不老”,接下去再讲述孙悟空的金箍棒从0.09米变到0.9米再变到9米,战胜了妖怪。这个过程把难懂的小数点位置移动用生动的故事呈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数学的学习过程变得有趣有味。

二、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质疑与再创造的条件

质疑不是自发产生的,再创造要靠逐步培养而形成。在平时教学中,可以着重抓下面三个方面:

1.注重合作交流。创新的灵感往往是在交流碰撞中产生的。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鉴于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引进合作学习机制。具体做法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对于遗留下来不能解答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形式可以是同桌讨论,也可以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并适当地引导、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的喜悦。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可先让学生拿出学具,摸一摸它的周长,再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它的周长。经讨论交流后得出了三种算法:①6+4+6+4;②6×2+4×2;③(6+4)×2。最后再次让学生讨论比较:三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最为合适、简便?为什么?从而得出第三种是最佳算法。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但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相互帮助,实现了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实际交往能力。

2.注重质疑问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满足于“知其然”,而少追究“知其所以然”。因此,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丰富想象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敏于联想,大胆发表独立见解,勇于标新立异。(1)调动质疑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开始尝试质疑时,不计质量高低,凡是能主动质疑的都给予鼓励,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质疑的机会。(2)做好质疑示范,培养学生学会质疑。传统学习的习惯是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学生不懂得怎样质疑。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注意做好质疑的示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让教师当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要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先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而不把被除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所在。(3)鼓励向权威挑战,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比如,在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常常听到一些教师说: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面积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但有位学生听后,脑海中闪现出两个等积,但形状不同的三角形,课后试着去剪、去拼,结果都失败了。找到了“证据”,向老师质疑:“等积的两个三角形,并不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例如……”这样学生提出了挑战的质疑,培养了他们勇于探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

3.注重学习的“再创造”活动。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我们应该把知识创新理解的肤浅一些,只要是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的内容,都可以理解为知识创新。

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再创造”的方法。(1)独立再创造。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2)合作再创造。对那些答案多样、思考出现困难、涉及面大的问题,宜采用合作解决问题,通过班级适当的交流取得共识。(3)指点再创造。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点拨。如刚学习用旋转法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对旋转的方法要作适当的指点:先确定旋转中心,再旋转180度,后平移,就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指点时要突出旋转有旋转中心、方向、旋转角度三个要素,平移有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

三、改进评价策略,为学生提供质疑与再创造的有力保障

好的评价策略是促使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在评价学生时若不注意采取得当的策略,往往会物极必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他们向上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学生想到用不同的方法化曲为直来测量圆的周长。但是由于学生操作上的不精确,得到结果相差很多,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有三倍多一点,也有两倍多的,也有四倍多的,甚至也有更离谱的,怎么办呢?这时我并没有一味责怪学生,而是进行了这样的评价,“刚才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很认真的进行了周长的测量,真是了不起!但是数学是严谨的科学,来不得一点马虎,这样吧,现在分小组来测量,比一比哪一组测量的最细心,最准确!”这样肯定了学生之前的努力,又在合作中提高了测量的技能,体会了数学的严谨,得到圆周率也就水到渠成。可以说积极的评价是创新能力最好的“助推器”。

[1]李桂丽.小学数学课堂中要重视“质疑”的作用[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9).

[2]王仲红.小学数学课堂再创造学习的策略[J].小学时代(教师),2009(11).

[3]张淑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造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2).

[4]谢景旭.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4).

2014-08-21

陈国喜(1970- ),男,福建莆田人,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高林小学高级教师。

G420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1673-9884(2015)02-0082-02

1673-9884(2015)02-0082-02

猜你喜欢

周长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巧算周长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周长小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