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数学班内分层教学之探索

2015-04-17周秀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辅导教学效果分层

周秀美

(寿宁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寿宁 355500)

中职数学班内分层教学之探索

周秀美

(寿宁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寿宁 355500)

中职学生在性格、智能、智力、解题能力、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根据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探索在同一班内进行分层的策略,提出通过学生、备课、授课、辅导、作业、评价等六项分层来达到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见解。

中职数学;班内分层

一、引言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并付诸实施,历代中外著名教育家和学者也倡导这一思想。朱熹说:大凡圣人施教,要根据各人的特质大小而为,小的培养成小材,大的培养成大材;王夫之说:教学要先了解学生的德性和特长,再利而导之;《四书训义》中颜元也说:人的质性不同,应当就其质性、心志、才力以为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刘京海的“成功教育理论”和现行的“素质教育、以生为本理念”等无不认为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具有不同的认知需求,不能采取一刀切方法教学。因此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分层教学应运而生,这些年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科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中职学校,由于生源结构特殊的差异性,除了按高职单招和专业班分层外,在同一班内进行学科分层教学也不失为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中职数学班内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会、学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重要工具和保障;学好数学也为学生继续深造奠定良好基础。特别是实行高职单招以来,数学更是四门必考课程之一,拉分非常厉害。但由于目前中职学校生源紧缺、各校竞争激烈,故而门槛较低,对学生本身的文化素质并无太多的要求,许多中考失利的学生都选择职业学校作为继续学习的平台。这样一来,中职学生在数学方面不无例外地存在着性格、智能、智力、解题能力、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等方面较大的差异,数学水平自然参差不齐。就拿我校近三年学生入学时单科数学成绩来看,高分的100多分,低分的才20来分。因为大多数学生是凭志向、兴趣选择就读类型和专业,所以不同程度的学生同时分布在同一班内,

若延用统一规范的要求及“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所得到的收获是极为有限的。学生学得不好,教师教得费力,如此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丧失,成绩就会不断下降,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缺乏社会竞争力。因此,根据因材施教等教学理念,探索中职数学课内分层教学模式是合理而且必要的。

三、中职数学班内分层教学的实施

中职数学班内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数学基础、能力水平、潜力倾向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学生的意愿,划分为层次不同的若干学习群体,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区别对待,使这些不同群体的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在教师恰当的教学策略和师生互动中得到相应的提高。中职数学班内分层教学按照教学的不同环节,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学生分层,是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基础

教师在全面了解、细致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基础能力、悟性潜力、学习热情、情感因素等结合学生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成A:快速层(优生),B:发展层(中等生),C:缓进层(学困生)。上数学课时,按预先安排好的分组:一个快速层的身旁坐一个缓进层的学生,再配两个发展层的,四人一组,前后两桌,每小组既带动又合作,组间开展相互竞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让那些缓进层的学生往发展层和快速层的学生靠拢。每前进一层就及时鼓励、激发向上,找回他们的自信。但需要注意的是,层次的划分最好不要公开,即采取“隐形分层”,以避免A层骄傲,C层灰心,学生心理受到影响。再则,分层的结果要随着学生的学习状况发展而不断变化,要看到不同学生之间进步的幅度。“隐形分层”可为后期学生实现“跃层”打下灵活的基础;合适的分层分组也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意识到分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学生分层这一关,稍有差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还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关系。这一点,需要各位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累积经验,不断反思自己所分的层次是否合理,并及时做出调整。

2.备课分层,是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前提

备课分层要紧扣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真研究每一组成员,分层次确定其要掌握的目标要求,然后思考教学内容、方法步骤、时间安排、提问方式、讲解练习如何区别对待,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两头。中职数学基础模块的教学参考书中对每一章节都有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具体要求,因此,备课要从C层学生能达到最低要求、B层学生较全面掌握、A层学生有拓展提高的目标去精心设计教案。让每层学生都能得到收获、体验成功、最大发展。由于学生之间水平存在差异,传统的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用同一要求备课,使得C层学生无法完成难度较高题目,而A层学生又对简单题目索然无味,造成两头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时间又浪费的局面。

3.授课分层,是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关键

授课分层要根据分层备课的思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点面结合。既有全体整合,又能顾及优弱所需,分而不散,和而不僵。教学中的提问、辅导、小结等环节可以多侧重C、B层学生,质疑、巩固、提高等环节则偏重A层学生。同时要善于捕捉各层学生的听课神情、回答情况、解题正误等信息来调整授课节奏和进度;善于抓住学生的“眼球”,合理分配各组各层学生的“出镜率”,让人人都能集中精力,随时问答、有事可为。

授课分层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即定的分层目标。如《集合》初始课,我把抽象的集合概念形象化,把集合想象为一个班集体,那我们这个集体的每一个人就是它的元素,这样做帮助了C层的同学掌握了基础概念,这属于必备知识。接着就课本上具有多个知识点的一个综合类题目针对B层展开,着重强化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对C层学生不能采取急于求成的态度,对他们给予适当的激励,给他们进步的时间,让他们慢慢掌握;但对A层的同学则要求迅速掌握。最后,我从历年的高职单招试卷中选择几道难度较大的题型进行讲解,这主要是为A层学生准备,让他们提高自己发散性思维。

4.辅导分层,是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动力

辅导是件工作量很大的事,而且科任教师课余与学生相处的时间也有限,所以每个同学都依赖教师辅导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造成很多同学存在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辅导分层可利用学生的力量,层层对下相互辅导。即A层辅导B层、B层辅导C层、A层则由教师辅导。通过如此分层辅导,大家互相监督,取长补短,既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壁垒,又调动了学生表现的积极性,提高表达能力,增进同学情谊,促进大家共同进步。辅导分层也是对A、B两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只有能把别人教会,才能证明自己确实掌握。需要重视的是,分层辅导要对学生强调团结互助的重要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个别A、B层的学生并不乐意去帮助别人获得进步,而C层的学生也存在对A、B组学生的辅导感到不乐意的状况,这时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给予正确的引导。

5.作业分层,是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保障

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有一定的梯度,对于A层学生的作业内可以布置一些历年高职单招考试复习提纲中较难的题目;对于B层学生可安排课本上的练习题或复习题的综合应用;对C层学生一般情况是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或例题的简单变形。在传统的教学中,没有注意到作业分层的重要性,布置的作业每个人都一样,而许多题目对C层的学生根本无从下手,只好抄袭他人,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习题也丧失了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作业分层时,不能过分强调他们之间有明显的分层性,这会导致一种心理暗示,以为自己在老师心中是一个差生而自暴自弃,对自己降低要求,永远停留在差生水平,对他们的“跃层”更是造成心理上的障碍。

6.评价分层,是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纽带

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不同资质的学生面对相同的卷子、相同的要求,结果一直背负着“红灯”陪伴别人度日,何谈自信上进!分层评价则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标准,对考试、作业、回答问题、表现等进行“同分不等值”的综合评价。考试可用三种不同难度的对应试卷,也可用同一张试卷但标明哪些题目是共用的,哪些分别是A层、B层、C层的。只要他们掌握相应的目标要求,都可取得对等的分数,让中下生也有高分、褒奖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进取的热情。平时的作业、表现、回答问题的评价要以表扬、激励为主,体现差异性、鼓励性原则,尽量发现学生的进步,捕捉“闪光点”,挖掘其内部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定期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综合分析,进行层次升降调整,对升级的学生鼓励其争取更高的目标,对退步的学生分析原因,帮助其迎头赶上。这样的评价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较为公平的评价体系,可以端正大家的学习态度,纠正优生骄傲自满的心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家切身体会到只要努力就会收获成功与喜悦。

三、中职数学课内分层的教学效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本人采用分层教学,所任教班级的数学科成绩均有大幅提升,纵向相比,期末成绩与入学时相比平均提高20%以上;横向相比,也明显高过同一年段采用传统授课法的班级。就拿今年高职单招考试成绩来看,全校参考152人,上本科线的占51人,名列全市前茅。其中我所任教的电子类班级共40人,数学单科满分的就有5人,120分以上的18人,优秀率达45%,合格率达90%以上。

实践证明,中职数学班内分层行之有效。它活跃了课堂氛围,为小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差生进步创造了条件,缩小了不同级别学生的差距;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解决了个体差异的问题,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1]夏也.职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祝水根.职业学校分层教学综合探讨[J].职教论坛,2001(9).

[3]杨文尧.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分层次教学的几种尝试[J].中国职业技育,2012(23).

2014-12-18

周秀美(1975- ),女,福建寿宁人,寿宁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G633.6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1673-9884(2015)02-0068-03

1673-9884(2015)02-0068-03

猜你喜欢

辅导教学效果分层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