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纸质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以《颍州晚报》为例

2015-04-17陈雨璇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颍州晚报纸质

陈 华,陈雨璇



浅析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纸质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以《颍州晚报》为例

陈 华,陈雨璇

(工人日报安徽记者站,安徽合肥 230071)

新世纪以来,中国媒介生态环境发生更新,给纸媒带来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地级市纸媒,作何应对使机遇大于挑战,已成其发展关键。文章以安徽省阜阳地区的都市报——《颍州晚报》为对象,从媒介生态环境角度切入,梳理《颍州晚报》的发展现状,剖析《颍州晚报》的发展困境,进而思考《颍州晚报》的发展未来。

媒介生态环境;纸质媒体;《颍州晚报》;困境与未来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必然会与其他的社会系统发生关系,这种社会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总称即为媒介生态环境。而新闻媒介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它的生存与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1]。媒介生态环境随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直接作用到了媒介身上。《颍州晚报》作为一份北方小城市的都市报,在新媒介生态系统下受到哪些挑战,其困境有哪些以及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求生存、图发展?

一、现代媒介生态环境下《颍州晚报》面临的外部挑战

随着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传统纸媒尤其是地方纸媒由于自地理条件与自身条件的限制,地方纸媒受到面临的挑战更是前所未有。下文以《颍州晚报》为案例,解析地方纸媒在新媒介生态下所面临的挑战。

(一)来自新媒体的挑战

新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网络媒体、网络电视、手机媒体、电子刊物等形式。新媒体是个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2]。

或许有人会认为新媒体除了传播效率高、传播速度快之外,在其他方面也许不如纸质媒体。纸媒有自身明显的优势,比如携带方便,阅读省力。如果纸质媒体自身也抱有这种想法的话,那么走向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事实上,纸存储信息的密度要远低于新媒体的终端,比如手机、电脑,就这方面来说,携带相同信息量的报纸与电脑,电脑要比报纸便携的多。《颍州晚报》是一份四开报纸,较《南方都市报》等报纸来说版面确实要小,但是如果和手机相比,相信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携带手机来浏览新闻,毕竟手机早已成为了一种大众产品。

此外,纸质媒体的权威性也不能成为它战胜新媒体挑战的砝码。《颍州晚报》在媒介生态环境融合的全球化进程中,自身也在朝着多元化、分众化的方向发展,极力做到了受众最大化,开设了时事、娱乐、都市、生活等版面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受众的口味。就《颍州晚报》来说,在信息量相当的党政新闻和娱乐性较强的都市生活内容之下,也许人们更愿意去阅读那些娱乐信息,但是,娱乐信息必定有自己的短处,它们的真实性有待更严格的考证。但是,总的来说,新闻的真实性必须是新闻首先要有的一个要素,一些网友发布在个人博客、论坛、BBS上面的信息,其真实性的确远不如《颍州晚报》这样的纸质媒体,但是要知道在一些大型知名网站上发布的新闻事实,其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上,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比如车祸、火灾,在纸质媒体记者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手机拍摄的照片就是新闻发生的证据。当《颍州晚报》的记者在接到新闻源的信息赶往现场的时候,这条新闻可能早已经通过手机、电脑等工具传到了网上,传播的速度与效率可想而知。

面对来自新媒体的挑战,纸质媒体还有一大劣势,那就是其成本比较昂贵。因为传统的纸质媒体,其原材料是树木。随着人类社会科技力量的不断进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的价格只会越来越低,相对而言,森林资源是十分宝贵的,当人们的思想意识能够切实体会到这一点时,对传统纸质媒体的打击将会是致命的。

(二)来自其他报纸的竞争

随着媒体市场化脚步的加快,媒体有了流动资金。国内许多报业集团为了取得更大更多的受众市场,开始创办越来越多的报纸。由于受众市场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报纸一多,同行之间的竞争就越来越明显。那么,如何才能从众多的报纸中脱颖而出夺得稳定的受众呢?这就需要纸质媒体自身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杀出血路,凸显自己的办报特色,确定自己的受众定位,让自己的潜在受众市场最大化。

作为一份都市报,《颍州晚报》不仅与同地区其他报纸例如《阜阳日报》进行市场竞争,还有来自外来报纸的挑战。由于在阜阳地区,数《新安晚报》的市场占有率最大,对《颍州晚报》的冲击也最严重,下面从《新安晚报》角度来分析来自其他报纸的挑战。

《颍州晚报》作为阜阳市本土的一份都市报,如今的日均发行量也有5万份,但是占据天时与地利优势的《颍州晚报》在面对省级报纸《新安晚报》挑战的时候,却失去了明显的优势。在现代媒介生态环境之下,各种媒体为了有限的市场都进行了必要的改革,而《新安晚报》的成功正是对纸媒改革力量的最好诠释。

2005年3月1日,《新安晚报》实行“晚报早出”战略发行时间从每天下午3点提到早上7点,新闻、发行提速10小时,当日广告时效延长10小时,广告到达率提高了35%,全省96.3%以上的读者都可在当日看到《新安晚报》,报纸当日到达率为安徽报业之首[3]。而《颍州晚报》只有通过改革改版才能与《新安晚报》竞争。

综上所述,以《颍州晚报》为代表的纸质媒体所面临的危机是前所未有的,要想从同类媒体竞争的夹缝中存活,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学习借鉴,然后改革。改革的成败,乃是报纸命运的转折点。

二、现代媒介生态环境下《颍州晚报》面临的内部困境

(一)受众老化严重

《颍州晚报》仅在阜阳地区发行。虽然阜阳是一个人口大市,但是其有经济购买力的年轻人都在外地。这一现象导致《颍州晚报》的读者以中老年为主。这一部分的读者群的相对稳定恰恰不会带动报纸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这部分读者的知识水平有限,即便天天阅读,也很难给报社提供有价值的改革意见。其次,年轻读者的流失让报纸的资金链变得不稳定。由于报纸上投放的广告,主要是面对年轻消费者群体的,如果目标受众减少,广告商必定会另寻其他途径来宣传其产品,而少了广告资金投入的纸质媒体犹如温水里的青蛙,命不久矣。

(二)办报成本不断攀升

近年来,随着中国物价不断攀升,办报成本也在节节攀升。而作为发行量与广告量都不佳的《颍州晚报》受办报成本高涨的压力更是明显。《颍州晚报》为了吸引读者与广告客户,采取当下流行的厚报策略。2009年6月,《颍州晚报》进行了改版,由原来的每周6期增加到了每周7期,原来每期的16版增加为24版,新闻版面也增加到了10个。2012年1月1日,《颍州晚报》再一次扩容,“报纸由原来的24个版,增加到32个版。全部版面由本地新闻、时事文体新闻、专刊、副刊四个版组构成……”[4]诚然,增加报纸版面与内容不失为一条求生存图发展的思路,但是失败的话,只会为已困难重重的《颍州晚报》雪上加霜。

三、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颍州晚报》的求生策略

(一)以改革图发展

《颍州晚报》创刊于1993年8月1日,1994年1月1日改为周二刊。1995年7月13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登记成为全国统一刊号,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行。为了适应时代和受众的需求,最大程度上的占领受众市场,《颍州晚报》在1998年1月和1999年1月分别将报纸改为了周五刊和周六刊。

由于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颍州晚报》也不断做着改革的尝试。1999年11月,报纸版面扩为四开八版,并且采用彩色印刷。扩大报纸的容量,增加广告和资金的融入,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与其他纸媒竞争。

2003年11月19日,《颍州晚报》被阜阳市委并入《阜阳日报》,以《阜阳日报》子报的身份,开启《颍州晚报》完全的市场化时代。

2012年1月,《颍州晚报》再一次改变,宣称本报“突出‘人文关怀,服务民生;快捷资讯,传播价值’,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将始终如一、勤奋努力,为您提供更加鲜活的新闻、更加精彩的内容、更加贴心的服务,让报纸更悦读、更深度、更时尚。”[5]

(二)以特色求差异

一份报纸,如果做到包罗万象,那么它就很难再具有自己的特色。《颍州晚报》进行了以差异化优势打造其“悦读与应用”的实效定位,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努力做到以特色专题、专刊等活动来吸引读者的关注,应需所求,注重对新闻宣传的改革创新,对 “三贴近”要求的积极贯彻,这是《颍州晚报》在其二十年的发展改革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特色之路。同样,作为《颍州晚报》的编辑人员,必须能在有限的报纸版面上排列出能吸引读者注意的新闻内容,对来自各方的新闻稿件进行取舍,凸显自己报纸的特色。最重要的是,必须明确报纸本身目标受众的定位,不要妄图能吸引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的读者。把读者群进行细分,优化报纸的发行策略,让读者在漫天飞舞的报纸里一眼便发现自己。

除此之外,通过报纸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也帮助《颍州晚报》树立了权威的形象,例如报道的“农民工精神”和“王家坝精神”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和影响力,同时也起到了宣传报纸本身的作用。《颍州晚报》在新闻宣传方面既快速又灵活,既有知识性也有科学性,生活气息也十分浓厚。改版后的《颍州晚报》版面变得更加丰富好看,特别是头版和要闻版,色彩鲜艳亮丽,内容充实。另外每周五出版的《颍州晚报 成长周刊》是小记者们的媒体阵地,这种带有本土特色的活动形式培养了小学生们独立思考、观察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走出课堂,进入社会,了解社会,于身于心都是十分有益的。这些都是《颍州晚报》本身的特色所在,让读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特色,是报社宣传需要注意的。

2012年1月1日,《颍州晚报》的改版宣称“改版后的本报,更加本土”[6],在内容报道上更是特别留心,全部版面共由专刊,副刊,时事文体新闻和本地新闻4个板块组成。本地新闻版面由去年的每天11个版,增加到14个版,涉及时政、深度、城事、社会、热线、社区、网事、经济、民生等诸多领域[7]。所以,只要是发生在阜阳这座小城的任何新闻,读者都可以在《颍州晚报》上面看到,体现了内容为主。因此,只有在传播内容上为自己谋求一条生路才是正确的做法。

(三)以合作谋未来

传媒业的历史演变证实,任何一种媒体都不可能在新媒体的冲击作用下完全消失,无论传媒技术如何发展,新的传播手段如何兴盛,报纸等一些传统媒体仍会有自己的受众群体[8]。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机遇是拓宽《颍州晚报》未来之路的最有效手段。

对这一方法最直接的应用便是《颍州晚报》网络电子版的出现。电子版内容的出现打破了报纸只能单方面传递信息的传播方式,受众不仅可以在网上完整的浏览到纸质版的所有内容,也可以在其论坛或网站上留言,就某条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颍州晚报》开通的新浪微博,不仅同步更新时事,对于普通的微博用户,也可以随时随地将得到的新闻通过手机传给报纸的官方微博,这样既参与了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也能给《颍州晚报》的发展提供一些动力。

新的时代,《颍州晚报》在面对来自新媒体、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竞争与挑战的时候,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手段,那么必然会被淘汰出局。其实《颍州晚报》面临的问题,正是其他纸质媒体也必须要面对和加以重视的。现代媒介生态环境在快速变化着。在这种情况下,纸质媒体需要有所改变,努力让读者看到自身的特色,通过寻求与各个媒体间的合作来谋发展,从而为自己的未来之路铺砖添瓦。除此以外,纸媒还需要认识到自身的劣势,并且能够针对不足采取相应的手段,把内部困境和外部困境的不利条件转化为优势,那么纸媒的未来还是充满光明的。

注释:

①匡文波.纸质媒体还有明天吗?[J].现代传播,2008(4).

②③④⑤⑥改变,从“新”开始—本报改版致读者[N].颍州晚报,2012-01-01.

⑦禹建强.面对拐点,中国报业如何实现逆转[J].媒介观察,2006.

参考文献:

[1]陈亚旭.媒介生态与地域性传播:中国地市报生存发展态势研究[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国珍.中国传媒生态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3]邵培仁,等.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4]何威.网众传播:一种作为数字媒体、网络化用户和中国社会的新范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支庭荣.大众传播生态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6]张国良.社会转型与媒介生态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015-05-05

陈华(1978-),安徽庐江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工人日报安徽记者站记者。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学。陈雨璇(1981-),安徽蚌埠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学。

G206

A

1672-4437(2015)03-0080-03

猜你喜欢

颍州晚报纸质
得颍意甚奇
再至汝阴三绝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晚报如何做到“主流、好看、有用”——以《江南晚报》为例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并耀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