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变局下设计企业的七大战略

2015-04-17领易投资创始人总经理

建筑设计管理 2015年11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领域设计

文/领易投资创始人、总经理 邹 毅

我们刚刚经历了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最美好的时代,时至今日,峰回路转。从2014年起,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产大潮开始逐步褪去,整个行业开始感受一丝微凉。但到了2015年,整个行业迅速进入冰点,进入到深度极寒的状态。整个行业都在摸索下一步的转型升级之路。

一、抓住基础建设投资大潮,寻找新型机会

基础建设投资将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切入点。在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基础建设项目的带动下,各地方政府也将布局重大基础工程建设作为新一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上半年基础设施建设迎来较为集中的释放期,对化解过剩产能、稳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持续显现。结合路桥、机场、铁路站点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带来的市场机会,是未来争夺的战略要地。

二、A股上市类设计公司纷纷转型,抓住资本红利攻城略地,模式升级蜕变

很多设计公司在上市这个问题上,顿觉困惑,不免生问:“我们作为一个传统的靠创作为生的专业公司,为什么需要上市融资呢?上市后,对我们的企业有什么好处呢?”面对这样的疑问,我认为企业领导者应该考虑清楚如下5个问题:怎么抵御同行上市后,利用股票期权和高薪策略挖取公司主创团队的策略?没有上市平台,股权无法流动,怎样兑现股权激励的价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怎么保证单一的设计业务能够稳定公司中高层对事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设计业务利润怎样抵御上市利用资本营运获得收益的冲击?理想主义的设计事务所企业文化如何抵御大型企业集团化发展的诱惑?

再来看已在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是怎样应对的?

“大鳄”华东院已借壳上市,借助集团雄厚的实力和国资改革的天时地利环境,开始迈向全过程和国际化的战略路径,极有可能成为中国首个全球化的综合性设计工程咨询公司,类似美国的AECOM、英国的ATKINS等世界著名跨国企业。另一个资本市场热捧的上市公司苏交科更是发展迅猛。其在上市后3年内,经历6次并购,获得了在进入新的地区市场和铁路、市政等国家垄断行业领域新的蓝海。更值得一提的是,苏交科紧密抓住当前国家大力发展PPP市场的大潮,介入了这个领域,并斩获了一批项目。不过在大牌公司们纷纷开始通过并购攻城略地的时候,并购仍然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同质化类型的横向并购没有价值,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有助于改善商业模式。统计规律表明,并购的成功概率低于50%,并购后的内部重组,锁定关键团队和技术是难度所在;并购定价考验谈判智慧;就并购企业价值本身算账,一定不划算;产生业务聚合后的盈利模式升级,是并购的关键所在。

三、新三版企业经营普遍受冲击

不同于头牌公司们的茁壮成长,新三板企业的业绩今年普遍受到了冲击。从2015年中报的业绩统计数据来看,8家新三板上市公司中,有7家业绩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从中报披露的业绩数据来看,2015年上半年,8家新三版建筑设计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2.44%,净利润同比下滑59.5%。在这些企业的概念里,设计作为传统业务,只是其中的一个板块,新型的商业模式已经全面衍生到城市配套服务领域。

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将设计与产业生产紧密结合

相比设计市场的低迷,行业内还有一部分领先的公司将设计业务与产业链前后端的投资、咨询、施工管理结合在了一起,将设计与产品直接落地,在商业模式上重新做了调整。

其中代表例子有三益中国,其聚焦商业地产领域之后,将三益资本、三益佳柏资产管理公司绑定在了一起,成为一个包含投资、设计、开发、管理、增值五大产业环节的公司;比如陆道股份,在其擅长的产业园区领域,已经整合了咨询、规划、设计、实施和资本五大方面,打造成为全产业链服务商;贝尔高林与棕榈园林的合作更是让人艳羡。景观大牌公司贝尔高林在行业高点激流勇退,近5年分2次出让股权给上市公司棕榈园林,兑现了14亿现金,并帮助棕榈园林走向了生态城镇建设综合服务提供商的转型之路。

五、产业链横向一体化,寻找新蓝海市场,抵御风险

市场上还有一批公司,在设计主业受到影响后,纷纷投身到自己熟悉的相关设计领域,如今已经在新的领域崭露头角。如上海联创设计推出的尖叫设计,已将建筑设计与商品设计进行了结合。景观设计公司奥雅最近推出了洛嘉儿童主题乐园的新产品,将景观与室外活动落地项目结合在一起。同时柏涛设计结合当前的创业热潮,打造了壹瓦设计这样的众创空间,从设计、硬件和软件服务环节,进行全产业链的介入。

六、中小公司往产品经理型企业转型

对于行业内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在当前局势下,锁定细分市场和未来增长领域,做出差异化是王道。相比于大型综合性设计公司,中小企业往往面临资源和能力的瓶颈,在当下市场上,不专注的中小企业肯定是首先被消灭的对象。因此,面对严酷的市场,玩命的死磕是唯一的发展之路。聚焦一个当前仍然保持增长的细分品类,如养老地产、文化旅游地产、物流产业园、商业建筑改造、改善型住宅市场,然后以产品经理的思维做出创新的产品价值,是大量中小型企业立足的根本。

这时候以产品经理思维聚焦的设计业务,必须一改往日建筑师的专业局限,快速推进到市场研究、建筑策划、运营管理、营销销售等前期陌生的领域。只有解决了业主方对当前产品定位和竞争策略的问题,设计业务才能随之落地。

要记住,当前所谓的白银时代,是一个80%项目存在风险,只有20%项目能安全盈利的时代。设计公司只有解决了产品盈利问题,才能创造价值。竭尽全力突出在单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做到无可替代,然后拥抱互联网,迅速融入行业生态圈,只有这样才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路径。

七、拥抱互联网的行业先锋,价值创造与交易平台两级化发展

随着UBER式的互联网模式的火热,互联网挺进建筑设计圈已经成为一种行为。业内也有相当多的公司在互联网领域进行了投资和探索。无论是万科最新的万科云平台还是八戒工程网这类新型设计类网站,互联网设计模式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本身也代表了一种重要的行业力量。中小型项目和个体建筑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合作甚至撮合交易,降低了市场成本。

但毕竟建筑设计作为大型复杂项目工程设计的一个门类,互联网取代设计公司的模式几乎不可能被颠覆。如何在互联网市场上进行淘金,成为一大批行业先锋正在探索。

现在还不知道这个领域是否对所有公司都意味着未来。但目前可以确信的是,在不远的未来,一些植根于建筑设计业务的新型互联网平台公司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行业趋势。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领域设计
领域·对峙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