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杉木林冠下草珊瑚人工种植技术探究

2015-04-16陈式斌

建材与装饰 2015年11期
关键词:草珊瑚林冠郁闭度

陈式斌

(三明市三元区中村林业站)

杉木林冠下草珊瑚人工种植技术探究

陈式斌

(三明市三元区中村林业站)

草珊瑚性喜温暖阴湿,土质肥沃而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并要求排水良好,因此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广泛分布,野生资源也较为丰富,但随着近年来草珊瑚的开发利用日益扩大,部分地区野生资源正日趋减少。因此,除了加强对现有资源的积极保护以外,还应当加强人工种植。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草珊瑚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出发,并着重就草珊瑚在杉木林冠下的人工种植技术进行了研究。

杉木林冠;草珊瑚;人工种植技术

草珊瑚为金粟兰科科,草珊瑚属植物,也常被称为九节花、九节茶、接骨莲、肿节风等。草珊瑚全草均可以入药,具有抗菌消炎、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可治疗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菌痢、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等[1]。目前,全国共约有几十家企业以草珊瑚作为原料进行中成药的生产,年产值超过2亿元。然而随着草珊瑚需求量的增长,都需要通过有效的人工种植技术来加快草珊瑚的培育。当前,较常采用的草珊瑚人工种植方法是利用杉木林下套种的方式,这种种植方法既可实现草珊瑚的规模化种植,且生长状况良好,而且有利于杉木林自身经济效益的改善,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

1 草珊瑚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

野生草珊瑚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各省区,西至云南、贵州,东至台湾、朝鲜、日本、马来西亚等地都有草珊瑚的生长。

1.1形态特征

草珊瑚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或亚灌木,植株高度为50~120cm,茎杆直立、绿色、无毛,节间有纵行较明显的脊和沟,单叶对生。其叶片为革质,形状为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有粗锯齿。草珊瑚的花较小,为黄绿色,花期在8~9月。

1.2生长习性

草珊瑚多生长于400~1500m的山坡,沟谷的林下阴湿处。它适宜于温暖湿润气候,喜阴凉环境,忌强光直射或高温干燥环境。另外,草珊瑚喜欢繁殖在腐殖质深厚、疏松肥沃、微酸性的砂壤土中,忌贫瘠、板结和易积水的黏重土壤。

2 草珊瑚在杉木林冠下种植的适宜性探讨

近年来,我国多名研究学者纷纷对草珊瑚的林下套种模式和生长效益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例如∶王生华[2]等人研究了草珊瑚在杉木林下套种时,其郁闭度、坡向对草珊瑚生产和药材质量的影响,经研究发现,郁闭度为0.7的杉木林最适合草珊瑚的生长,而坡向对草珊瑚的生长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景艳丽[3]也研究了不同林分类型下,草珊瑚的生长比较。经研究发现,不同林分类型下,草珊瑚的生长量依次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混交林,杉木林是最适合套种草珊瑚的林地类型。同时,还发现在杉木林冠下人工种植时,草珊瑚生长量对郁闭度有着很高的要求,总体趋势是随着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加,郁闭度为0.6~0.8时草珊瑚生长量最佳,但郁闭度超过0.9时,草珊瑚生长量反而降低。因此,也可看出,杉木林冠下人工种植草珊瑚的郁闭度并非越高越好。

综合而言,在杉木林冠下进行草珊瑚的人工种植是适宜的。在本文中,也将主要就杉木林冠下草珊瑚的人工种植技术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3 杉木林冠下草珊瑚人工种植技术的具体应用

3.1选地和整地

杉木林冠下所选择的草珊瑚苗圃地,要求以土层肥厚、质地疏松的砂土壤地段为佳。杉木林的郁闭度应控制在50~80%,坡向应尽量选择向南、西南或者东南的方向。如果缺乏适宜的杉木林下种植地段,还可先人工造林,当杉木林冠的郁闭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选地和种植。

当选地完成后,应将该地段2m以下的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进行清除。在整地时,应在每亩施加农家土杂肥2000kg,再翻耕入土,耕细整平,作成高畦状,畦宽度为1m左右。通常情况下,杉木林冠下每亩地段大约可套种12000~15000株草珊瑚[4]。

3.2草珊瑚育苗

草珊瑚在杉木林冠下的育苗方式,既可采用种子繁殖,也可采用扦插繁殖或分株繁殖。

(1)种子繁殖

在草珊瑚10~12月果实成熟后,将其进行采集,用湿润沙土进行拌和,其种子和湿沙的比例为1∶2。然后在室内的干燥通风处堆藏,或者将其装入木箱内,放置在室内通风处储藏。来年春天2~3月份,再取出种子进行播种。在整好的苗床上,按照行距20cm开挖深度为2~3cm的播种沟,将种子均匀播种于沟内,再用细土覆盖,直至看不见种子为止。同时,在畦面用草覆盖,并搭设荫棚。播种后约20d左右即会出苗,要求及时揭除盖草。育苗期间内,应经常性的松土除草,并适时追肥。如果苗期管理精细,当年11~12月份即可出圃定植。

(2)扦插繁殖

在3~4月份,从草珊瑚生长健壮的植株中选取1~2年生的枝条,将其剪为2~3节,长度为10~15cm的插穗,并捆成小把,再将其基端放置到0.05ml/L浓度的3号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3min,或者在1ml/L浓度的NAA溶液中快速浸泡后扦插[5]。经过处理后的插穗,生根时间可得到明显缩短,成活率也较高。

插穗处理后,在事先已准备好的苗床上,按照株行距5cm× 10cm斜插入土,土面上留出1小节,并按紧,浇透水。如果杉木林的郁闭度较小,最好搭设荫棚,并经常性的保持苗床的湿润。插穗后30d左右,扦插即能生根萌芽。在成活后,应注意做好松土除草措施,并适时进行追肥,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培育10~12个月左右,即可出圃定植。

(3)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在早春或晚秋时节进行。首先将植株地上部分离地面10cm处,割下入药或作为扦插材料,然后再挖起根部,按茎杆分割为带根系的小株,按株行距20cm×30cm直接栽植。栽植后需要连续浇水,以保持土壤的湿润。成活后还应注意除草和追加施肥。分株繁殖的特点是植株生长快,且较为简便,但是草珊瑚的繁殖系数较低。

(4)移栽

采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的草珊瑚苗木,通常在当年的11~ 12月份或者来年的2~3月份起苗移植。在整理好的畦地上,按照每株行距20cm×30cm定植,并浇透定根水。在苗木成活后还应及时加强植株管理。

3.3植株管理

(1)查苗补苗。草珊瑚苗木移栽后,应及时查苗,如发现出现死苗或缺株情况,需进行带土补栽处理,以确保全苗,保证苗木保存率能达到100%。

(2)中耕除草。在苗木生长期应及时清除林地内杂草,并适时中耕松土。通常情况下,要求每年应中耕3~4次,以保持土壤的疏松,且林地无杂草。

(3)灌溉与排水。苗木定植后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如遇干旱季节,还应及时灌溉浇水。在多雨季节,如林地积水,应及时排除,以避免苗木出现烂根问题。

(4)追肥。通常情况下,可在每年春季和夏季各追肥1次,每亩林地施用硝酸铵或尿素6~7kg,氯化钾2~3kg,对水施浇。冬季时可结合培土措施,施加一次农家肥,将其施加于草珊瑚植株的根边际附近,然后再用泥土进行覆盖,既可起到保温防寒的作用,又可促进来年春天草珊瑚植株的迅速生长。

(5)病虫害防治。由于近年来草珊瑚才初步由野生转变为人工种植,其植株整体抗病虫害能力较强,无需特意防治。但如果所选择的杉木林地的郁闭度较小,可能在阳光强烈的夏季,出现叶片斑枯、灼伤等问题,因此可适当加大杉木林的郁闭度和采用灌水降温的方式,以减轻此类危害;同时,为了防止苗木移植时容易出现的烂根问题,可在移植前对根系采用多菌灵进行消毒和浸泡处理,以有效预防植株的根系腐烂。

4 杉木林冠下草珊瑚人工种植的效益分析

据相关资料统计[6],草珊瑚叶片的有效成分相比其根、茎部分更高。因此,在草珊瑚生长期间,即可将其植株下部浓绿的老叶摘下,晒干或直接加工成浸膏。通常情况下,草珊瑚的采收在秋季进行,可直接将植株从离地面5~10cm处割下,洗净晒干即可入药;也可直接加工为浸膏,交制药厂作为生产中成药的原料。在杉木林冠下进行草珊瑚的人工种植,一般在定植当年,每亩林地可产干品200~300kg,且以后产量会逐年增加。如管理得当,最高每亩林地可产600kg以上,按照当前市价6元/kg计算,每亩林地可获取3600元以上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在杉木林冠下进行草珊瑚的人工种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是实现林农套种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

5 总结

本文从草珊瑚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出发,并着重就草珊瑚在杉木林冠下的人工种植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经研究表明,通过控制杉木林冠的郁闭度、坡向,并采取科学合理的草珊瑚人工技术措施,有利于实现草珊瑚生长量的提高。而且杉木林冠下草珊瑚的套种模式,不仅可实现草珊瑚的规模化种植,而且有利于杉木林自身经济效益的改善,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实现林农套种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1]宋立人,洪恂,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0~55.

[2]王生华.林下生境对草珊瑚生长、形态和质量的影响[J].三明学院学报,2013(6)∶38~40.

[3]景艳丽.集体林区林下草珊瑚套种模式及其生物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12~16.

[4]蔡清楼,陈玲芳.将乐县种植开发草珊瑚可行性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158~159.

[5]詹旋常.生态公益林下套种草珊瑚影响因素初步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2008(2)∶179~182.

[6]吴南生,王青青,等.论我国南方林区草珊瑚的人工栽培[J].江西林业科技,2001(3)∶4~5.

S567.23+9

A

1673-0038(2015)11-0121-02

∶2015-2-26

猜你喜欢

草珊瑚林冠郁闭度
Current-dependent positive magnetoresistance in La0.8Ba0.2MnO3 ultrathin films∗
赤水河上游柏木林冠层持水特征比较研究
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下种植射干的生长效果分析
草珊瑚耐阴特性与林下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进展
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植被的影响
郁闭度与七指毛桃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宽叶蓝靛果叶片不同海拔和郁闭度的遗传变异研究
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试验研究
不同贮藏方式对草珊瑚种子萌发的影响
不共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