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黑土区防护林体系高效经济植物引选探讨

2015-04-16王颖史绍林

防护林科技 2015年9期

王颖,史绍林

( 1.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2.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东北黑土区防护林体系高效经济植物引选探讨

王颖1,史绍林2

( 1.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2.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根据黑土区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地生产力高的独特优势,以防护林“先急后缓,以短养长”的目标,探讨在东北黑土区防护林体系中引进红松、西伯利亚红松、文冠果、大果榛子,对这些树种引进之后的价值和栽培技术简要探讨。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经济型防护林;西伯利亚红松

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块宝贵的黑土区之一,总面积达103万km2。该区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力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东北黑土区集中连片,南至辽宁省盘锦市,北起大小兴安岭,东达乌苏里江和图们江,西到内蒙古东部的大兴安岭山地边缘。行政区跨四省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1]。近年来东北黑土区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过量砍伐森林和农田防护林减少使黑土区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水资源短缺、土壤沙化严重。东北黑土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不仅使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且严重制约了该区域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为了积极保护东北黑土区资源,推动东北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巩固防护林体系建设是重要的措施之一。根据东北黑土区地形地貌、自然气候特点、立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情况等,形成多功能、多层次、生物学稳定的,生态经济效益兼顾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科学合理地布局多林种、多树种,灌、乔、草等科学合理规划搭配,宜灌则灌、宜乔则乔、宜草则草、宜果树则果树,是该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根据东北黑土区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气候适宜的特点,引入具有高经济价值的经济植物,对于防护林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东北黑土区优良造林地块立地条件,我们确定高效经济主栽树种为:红松、新西伯利亚红松、文冠果、大果榛子。

1 红松

红松( 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为属松科( Pinaceae)松属常绿乔木,我国重要的名贵树种,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松材质优良,抗压力强,纹理通直,耐朽力,工艺价值高,油漆与加工性能优良,为国家一级商品材。红松种仁是优良的无污染绿色食品,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红松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和小兴安岭一带,日本、朝鲜和俄罗斯亦有少量分布。为了尽早获得红松种子,红松嫁接技术不失为很好的方法。目前国内用樟子松、油松、红松等作为砧木的嫁接技术基本成熟。作为营造经济型防护林树种,在栽培中应考虑异砧嫁接生长过程中接口愈合等问题,并逐步用同砧木嫁接代替异砧嫁接或者实生苗造林。

2 西伯利亚红松

西伯利亚红松( Pinus sibirica)为松科松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境内。西伯利亚红松耐水湿、耐干旱瘠薄,其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受自然分布区内多种地理气候影响,该树种的种内变异非常丰富[2,3]。西伯利亚红松木材质地轻软,花纹美丽,是细木装修和大径级建筑材的上等材料,而且果实具有食用和医疗价值。俄罗斯人民在栽培过程中尤其重视种子油脂种类、高油脂含量和高收获量的适宜组合[4]。与红松相比,西伯利亚红松种粒较小,但由于种壳较薄,不仅容易去皮,而且种仁占松子全重的比率达47.3%,明显高于红松33.8%[6]。目前国际市场高品质新西伯利亚红松种子每千克为20 ~30美元。从1990年开始东北林业大学等单位相

继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地引入该树种,各地生长良好,未见病、虫、鼠、旱、寒等病害。韦睿等研究发现,西伯利亚红松引入黑龙江后,生长年龄到7年时,大部分种源的地径生长远远大于红松[5]。如果在东北黑土区作为防护林树种引进,能够解决现有防护林树种单一的现状和“以松改杨”后出现的樟子松病害等新问题。为了实现防护林经济效益的“先急后缓,以短养长”的目标,可以试验对现有防护林樟子松等的人工高枝嫁接,提早实现开花结实。

3 文冠果

文冠果( Xanthoceras sorbifolia)为无患子科( Sapindaceae)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木本油料植物。文冠果种子营养丰富,有北方油茶之称,可食用,还可用作高级润滑剂、增塑剂、制油漆和肥皂,亦可作为生物柴油,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7,8,9]。文冠果抗风沙、耐干旱、贫瘠,适生区域广泛,甚至在裸露的岩石缝隙中也能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生物质能源树种。3年生文冠果便进入开花结果期,文冠果树龄在15~20 a时进入盛果期,可持续百余年。但近年来各地文冠果生产多处于相对低效状态,大部分成林多年未进行抚育管理,水肥条件严重滞后。如果作为黑土区防护林体系的经济树种引种文冠果,在黑土区肥沃的土壤条件下认真抚育管理,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范围内都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4 大果榛子

大果榛子( Coryius heteropnyva Fischex Bess)为桦木科榛属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是我国珍贵的木本粮油资源。榛果营养丰富、甘美芳香,具有极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传统商品,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极为广阔[10]。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以平榛单株为母本,以欧榛单株混合花粉为父本远缘杂交育成的平欧杂交大果榛子系列,是优质榛果品种[11]。该品种具有抗寒性强,果实大、皮薄、产量稳定、出仁率高、适应性广泛等多种优良遗传特性。杂交大果榛子属干果,耐储藏,品质好,可常年销售。种植第3~4年的榛子树,每棵能出根蘖苗10~20株。平欧杂交大果榛子系列中一些抗寒、高产的品种十分适合黑龙江省中部、南部和东部地区栽培。从2000年起至今,黑龙江省各地陆续从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引进了杂交大果榛子近30个品种试种。截止到2012年底,全省大果榛子栽培面积发展接近666.7 hm2[12]。如果将杂交大果榛子引入东北黑土区作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经济树种种植,是一种投入产出比高、见效快、风险小、利润大的项目。

5 小结

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造林时应充分考虑成林后多树种、多层次、结构稳定的特点及抗病虫害能力和抗火灾能力。科学搭配、合理种植、进一步研究树种之间相生相克、他感作用。在黑土区营建高效的经济植物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①改变以往重种植、轻管理的做法,重视植物栽培过程中密度、水肥、病虫害等管理。②引导、调动当地农民积极性,逐步实现规模化种植,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③加快建设深加工行业,拓宽销售渠道。④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掌握扦插、嫁接、组培等无性繁殖技术,为扩大种植规模打下基础。⑤充分考虑系统的生态、经济及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和效益,达到整体功能最优、效益最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范建荣,潘庆宾.东北典型黑土区水土流失危害及防治措施[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 5) : 36-38

[2]赵光仪.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1: 6-12

[3]刘桂丰,杨传平,赵光仪.珍贵树种西伯利亚红松引进的可行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 11) : 1483-1486

[4]潘东海.俄罗斯西伯利亚红松经济林研究现状[J].中国林副特产,1999,( 2) : 58-60

[5]韦睿,滕文华,赵光仪,等.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种源试验[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 1) : 6-7

[6]Vorobiev V N,Vorobieva N A,et al.The Seeds of Siberian Pine [M].Novosibirsk : Science Press.( in Russian),1979

[7]王红斗.文冠果的化学成分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8,17( 1) : 13-16

[8]贾虎森,许亦农.生物柴油利用状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思路[J].植物生态学报,2003,( 2) : 221-230

[9]谷战英,谢碧霞.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与前景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7,25( 2) : 88-91

[10]叶国盛.高抗寒杂交大果榛子[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6( 1) : 59

[11]董锐,段鹏勇,孙黎黎,等.榛子生产与育种研究概况[J].中国林副特产,2012( 6) : 89-90

[12]王梓贞,李琪,王闯.黑龙江省平欧杂交大果榛子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13( 10) : 260-266

通讯作者:史绍林( 1978-),男,青海西宁人,高级工程师,在读博士,Email: shishaolin0801@126.com

作者简介:王颖( 1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大学,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5-07-15

文章编号:1005-5215( 2015)09-0103-02

中图分类号:S727.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5.09.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