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生态旅游理论研究探讨

2015-04-16任晓旭赵大勇尹杰

防护林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森林

任晓旭,赵大勇,尹杰

( 1.杭州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6; 2.东营市林木种苗站,辽宁营口115000; 3.辽宁省杨树研究所,辽宁营口115200)

森林生态旅游理论研究探讨

任晓旭1,赵大勇2,尹杰3

( 1.杭州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6; 2.东营市林木种苗站,辽宁营口115000; 3.辽宁省杨树研究所,辽宁营口115200)

摘要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逐渐改变了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也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途径。为了更加深入地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理论方面的研究,就森林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以及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等3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如何使森林生态旅游理论与林区实践应用更好地相互结合:一方面,针对不同区域森林特点,做好森林景观资源上的前期调查;另一方面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做好森林景区的整体规划,通过专家论证等形式做好对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和效益评价。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旅游资源;旅游理论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森林以其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引起了旅游者的注意,森林旅游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2];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深入理解和自身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逐渐意识到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态服务的重要性,这也对传统的以采伐木材为主的经营和利用方式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目标逐渐被人们所接受[3]。森林生态旅游是实现对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和利用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现代林业新的思路。随着森林生态旅游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森林生态旅游理论相关的概念还存在着不同的表述,对其内涵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致使目前的相关理论研究不能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为了进一步探讨森林生态旅游理论,有必要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本文从森林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以及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3个方面进行探讨,为今后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1 森林生态旅游理论分析

1.1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的提出源自于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1992年旅游大会提出的可持续旅游的原则: ( 1)使用可持续的资源; ( 2)减少过度消耗和浪费; ( 3)保持旅游多样化; ( 4)整合旅游规划; ( 5)支持当地经济; ( 6)涉及当地社区; ( 7)与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协商; ( 8)培训工作人员; ( 9)旅游市场回应; ( 10)研究分析旅游过程[4]。Hetzer在解

释旅游和环境的关系中也涉及生态旅游相关的内涵,他认为更有责任的旅游形式,应该满足以下4点核心内容: ( 1)最小的环境影响; ( 2)对当地文化的最小影响和最大支持; ( 3)对当地居民有最大的经济利益; ( 4)对参与的旅游者有游憩舒服的最大化。目前对于“生态旅游”一词的最早的来源还存在不同意见[5]。Orams( 1995)和Hvenegard( 1994)认为这一术语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6-7];而Higgins( 1996)则认为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8]。有文献支持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最早由Ceballos -Lascurain提出的并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在不干扰和不破坏自然区域前提下,进行的特殊目的的研究、欣赏、享受风景、自然植物和动物以及文化的旅行[4]。

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目前仍没有形成公认的表述,Fennel( 2001)的研究表明,对于生态旅游一词的定义有85种之多,分别涵盖了关于保护、教育、文化以及对生态旅游发生区域,特别是自然区域的受益等方面内容[4]。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认为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为学习、研究、欣赏、享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比较少的自然区域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国际生态旅游协会( TIES)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为了解当地环境、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自然资源的保护能够使当地居民受益。目前由Ceballos-Lascurain提出的定义应用比较广泛。

我国生态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1999年形成研究的热潮并随后逐年呈上升趋势。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也有诸多不同的提法,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参与者对生态旅游的不同理解。我国许多学者也曾针对生态旅游理论中的相关定义进行多次了分析和论述[9-10],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作为一种新概念还有完善其内涵的必要性[11]。王献溥( 1993)生态旅游是一种欣赏、研究、洞悉和不允许破坏自然的旅行,主要以保护区为其观光对象[12]。卢云亭认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展开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行活动[13]。郭来喜认为生态旅游具有六大特征: ( 1)旅游活动以大自然为舞台; ( 2)旅游内涵孕育着科学文化高雅品质; ( 3)旅游活动以生态学思想为思想依据; ( 4)旅游活动载体具有多样化特色; ( 5)旅游者高强度参与性的活动; ( 6)生态旅游是增强人类环境意识的高品质旅游[14]。虽然由不同学者提出的概念还存在明显的区别,但可以看出,对生态旅游的内涵理解存在着共同点,即生态旅游的内涵包括2个主要内容:一个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一个是在此前提下进行的旅游活动。

1.2森林生态旅游

森林生态旅游业是在对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态旅游理论更深的认识基础之上产生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愿意参与到森林生态旅游活动中来,森林生态旅游业也逐渐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森林生态旅游不仅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也提高了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这一活动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1982年我国建立了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4处,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这标志着我国将森林生态旅游理论应用到实践的开端。

目前在对森林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论述和见解。学者对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还存在不同的解释,有学者认为森林生态旅游应该发生在森林公园或者保护区,有时也混淆了对森林旅游和森林生态旅游的使用[15-18]。王永安认为森林生态旅游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旅游者通过对以森林为主体的生物圈内各生物群体、结构现象的观察和感受中,了解自然、享受自然,产生心旷神怡回归自然地意境,从而自觉产生保护自然的责任感[3]。但新球认为,符合生态旅游守则的森林可称之为森林生态旅游[18]。王力峰认为森林生态旅游是以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环境为依托,以保护为前提,向旅游者提供的旨在满足其求新、求知、求美、猎奇、探险、休闲、娱乐、健身等多种需求的同时,激发其自觉的环保意识,使其旅游行为不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旅游活动,是对自然景观、野生动物等森林资源进行非消耗性利用的过程[1]。因此,森林生态旅游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森林环境中开展的以不破坏自然为前提的旅游活动。

2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2.1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森林生态旅游行为发生的前提是森林旅游资源具有吸引力。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目前还存在不同看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是刺激旅游活动发生的森林景观,也有人认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森林存在及其环境[19]。王力峰认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包括

森林生态环境、森林植物、森林动物及其形成各种森林独特景观的要素的统一体[1]。但笔者认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应该不局限在森林本身及其林内各景观要素,也应该包括在森林区域内所有能给旅游者带来享受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文化现象,它们是依附在森林这一特殊环境区域而产生形成的,都能成为旅游者的兴趣点,具有作为旅游开发的价值。

2.2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森林生态环境、森林植物、森林动物、各种森林独特景观要素以及与森林相关的人文景观。森林生态旅游资源除了具有一般旅游资源基本属性外,还具有下列特征: ( 1)可持续性。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而且在不受人为干扰下,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繁殖能力。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主体是森林资源,森林只要不受人为或自然灾害的破坏,就能完成更新和演替;另一方面,在宜林的荒山荒地上,通过人工播种造林,可以营造出新的森林,所以森林的可持续性就意味着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 2)独特性。森林生态系统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类型,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包括特有的森林小气候、动植物类型、森林的保健功能以及回归大自然的感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提供给人们的旅游环境是其他旅游资源无法代替的。( 3)差异性。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分为地域差异性和时间差异性2个方面。一方面,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森林资源的分布极为广泛,受气候、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森林植被的类型及其环境要素的构成也不尽相同,造成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在地域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森林的主体林木和其他林内生物本身是具有生命特征,有自身生长发育的成长过程,所以会随时间变化表现出不同的体态特征,形成不同的景观现象。

3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3.1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一种,需要对其做好调查工作,这对于今后的旅游开发强度、规模和市场前景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由于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国内外还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调查的技术和方法。目前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可以分为定性描述和定量调查2种类型[20-24]。定性描述的方法虽然比较直观,但只能对旅游资源进行简单的描述,缺少深入的资源分析。对于定量调查,大多数研究人员采取《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 18972-2003)中的方法进行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按照该方法进行调查还缺乏针对性。邱尧荣曾对森林旅游资源调查的特点进行了探讨,提出在对森林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时要注意其系统性、全面性、针对性、地方性、灵活性与综合性,但没有提出具体的调查方法[25]。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方法的研究有待于加强,还需制定并完善出有针对性的调查技术。

3.2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

对于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人员主要采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 18972-2003)或《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T 18005-1999)中的方法进行评价[26]。也有部分学者是针对森林风景资源进行评价,国内外对于森林风景资源的评价方法大致有3种,即描述因子法、调查问卷法和心理物理学方法[27]。兰思仁针对福建森林景观,将其分为森林景观美景度、视觉吸收力和风景敏感水平3个部分进行评价[28]。吴楚材针对森林旅游资源的分级进行了研究,将森林旅游资源分为4个层次、6个项目、26个要素[29]。贾哲等建立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区位条件三类,又具体划分14个亚类和31个指标,采用指标赋分法并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4个等级[30]。李宝银等建立了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森林景观因子、森林旅游因子、经济发展因子和社会发展因子4个层面,进一步细化了18个指标。由于评价的目的不同,评价方法多种多样,致使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尚未形成统一的方法,使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局限。

4 结语

森林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经营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林业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森林生态旅游是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发展的一个焦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探讨,但对于这一新兴的产业和科学问题,还有多方面有待于研究人员关注。为推动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深入认识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研究建立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估的技术规范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其理论方面的研究,深入探讨林学、生态学、地理学与旅游学、经济学的结合,使其发展有着良好的科学基础;

再次,如何更好地使理论应用到森林旅游景区的管理实践中去,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一方面针对不同区域森林特点,做好森林景观资源前期调查;另一方面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做好森林景区的整体规划,通过专家论证等形式对各景点做好森林旅游的生态和效益评价。这对森林旅游景区的建设和管理是必要的,从而更能有效地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王力峰.森林生态旅游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吴楚材,吴章文.森林环境资源与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3]王永安,森林生态旅游新趋势[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3,22 ( 3) : 44-47

[4]Fennell David A.Ecotourism an Introduction.R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2000

[5]Hetzer N D.Environment,tourism,culture.Ecosphere,1970,1 ( 2) : 1-3

[6]Orams M B.Towards a more desirable form of eco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1995,16( 1) : 3-8

[7]Hvenegaard G T.Ecotourism: a status report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1994,5( 2) : 24-35

[8]Higgins B R.The global structure of the nature tourism industry: ecotourists,tour operators,and local businesses.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6,35( 2) : 11-18

[9]陈鑫峰,沈国舫.森林游憩的几个重要概念辨析[J].世界林业研究,2000,13( 1) : 69-76

[10]刘英,刘敦荣,韦海州.生态旅游的科学概念与应用[J].桂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 6) : 73-76

[11]牛然,李学东.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999年至今国内生态旅游文献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 2) : 49-54

[12]王献溥.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和途径[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993,2( 2) : 49-54

[13]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16 ( 1) : 106-112

[14]郭来喜.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J].地理科学进展,1997,16,( 4) : 1-10

[15]朱玉芳.河南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 6) : 56-58

[16]秦学,吴楚材,吴章文.森林旅游研究的学术生态位与学术价值链[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 : 23-26

[17]李冬梅,陈平留.福州市森林旅游资源现状及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8,4( 3) : 233-236

[18]但新球,吴南飞,方宇新.对森林生态旅游的认识[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1,20( 3) : 38-54

[19]张金泉.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J].生态科学,1999,18( 3) : 53-56

[20]何喜刚,魏宝祥.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调查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4) : 58-61

[21]张荣京,于立青,刑福武.山东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开发构想[J].福建林业科技,2005,32( 4) : 209-213

[22]张维梅,秦安臣,冯学全,等.雾灵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J].河北林果研究,2003,18( 2) : 184-189

[23]黄茂祝,胡海清,张杰,等.伊春林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 11) : 2163-6169

[24]徐雁南,徐超.中山陵风景区城市森林生态旅游综合效益分析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 4) : 86 -90

[25]邱尧荣.森林旅游资源调查的技术要点与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0( 4) : 62-65

[26]胡延辉,王伟峰,张邦文,等.江西岩泉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27) : 16926-16928

[27]欧阳勋志,廖为明,彭世揆.论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与管理[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 2) : 169-173

[28]兰思仁.森林景观计量评价与福建森林景观的开发应用研究综述[J].华东森林经理,2001,15( 4) : 53-42

[29]吴楚材.森林旅游资源的分级[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23 ( 2) : 33-38

[30]贾哲,秦安臣,康晓梅,等.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研究——以狼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 3) : 747-753

Theoretical Study on Forest Ecotourism

Ren Xiaoxu1,Zhao Dayong2,Yin Jie3
( 1.Hangzhou Forestry Academy,Hangzhou 310016,China; 2.Forestry Tree Seeds and Seedlings Station of Dongying City,Yingkou 115000,China; 3.Popl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Liaoning Province,Yingkou 115200,China)

AbstractForest Ecotourism as a new way to travel,not only changes the people’s awareness of forest ecosystems,but also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In order to study deeply the theoretical aspects of forest eco-tourism,forest eco-tourism,forest eco-tourism resources and investigation of forest ecotourism resources were discussed.Suggestions on optimal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forest eco-tourism theory and forest practical applications were proposed: on the one hand,for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forest,do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on the other hand from the ecological point of view,do overall planning for forest scenic area,do ecological and benefit assessment for forest eco-tourism area by experts and other forms.

Key wordsforest; eco-tourism;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theory

作者简介:任晓旭( 1985-),男,山东曹县人,博士,工程师,从事森林生态学生态服务功能研究,Email: renxiaoxu2014@163.com

收稿日期:2015-06-29

文章编号:1005-5215( 2015)09-0001-04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5.09.001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森林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哈Q森林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哈Q森林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