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衡先培教授应用荔枝核治疗糖尿病经验

2015-04-16刘亚楠

福建中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荔枝核行气糖尿病

刘亚楠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003)

老中医经验

衡先培教授应用荔枝核治疗糖尿病经验

刘亚楠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003)

糖尿病;荔枝核;热盛伤津;湿浊困脾

衡先培,福建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科主任、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衡教授还是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内分泌科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行评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函审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三届评审委员会委员。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病机不外乎阴虚和燥热两方面,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导师衡先培教授在临床中尤其擅长加用荔枝核治疗2型糖尿病,兹择其要简介如下。

1 使用荔枝核的中医理论依据

荔枝核,又名荔仁、大荔核,为无患子科常绿乔木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味辛,性温,入肝、肾经。本品走肝经血分,以行血中之气滞,能祛寒散滞,行气止痛,多用于治疗肝经寒气凝滞引起的小肠疝气、睾丸胀痛以及胃脘疼痛、妇女气滞血瘀少腹刺痛等症。李时珍《本草纲目》[1]中有荔枝核“止渴,益人颜色,食之止烦渴”的记载。其种子含皂苷1.12%、鞣质3.43%,又含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将荔枝核有效成分提取液给饥饿22 h的小鼠皮下注射,可使血糖下降,肝糖元含量亦显著降低[2]。老师认为荔枝核有以下功效:1.1行气散津口渴是糖尿病人的典型病症,其病因无非津液不足和津液不能输布两者。荔枝核性温,擅行散滞气,《本草纲目》[1]中有“荔枝属阳,主散无形质之滞气”的记载。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当是取水液“得温则行”之意,气行津散,水精四布而渴自愈。

1.2 通络化痰糖尿病患者阴液不足,虚热内生,火热炼液为痰,加之患者多脾胃运化失常,内湿丛生,长期以往形成痰湿体质。荔枝核通络兼能化痰软坚,临床用于体形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效果较好。

1.3 行气开郁气行则津行,气津不郁则火热不生。糖尿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为情志不调,气机不畅,郁久化火,火热炽盛,进而灼伤肺胃肾之阴。因此加入行气药,使气行而不郁,从病因上入手,才能药到病除。

1.4 补而不滞、清而不寒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多为甘寒之性,甘多则易滋腻,故加入荔枝核,行气散结,使诸药补而不滞,动静相宜;荔枝核性温,配入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行气之用存。故荔枝核使整组药物补而不滞、清而不寒。前世医家治消渴一证,常于甘寒、苦寒药味中佐以辛燥芳香之品,意在于此。

2 荔枝核的具体应用

2.1 古今医家对荔枝核的见解古今医家认为消渴病不宜用辛燥之品,惟恐其伤阴耗液,对此老师并不认同。荔枝核性温,虽为温燥耗散之味,用治糖尿病,不但无伤阴劫液之嫌,反能补肾阳以温养脾土,滋肾阴以降上炎之火,补脾气以助运化,使水升火降,脾肾健旺,气复阴回,阴平阳秘,三消自除,故糖尿病可用温燥药。何况前贤李东垣、当代任继学教授、施今墨先生治疗糖尿病时,均在大队益气养阴清热药中,少佐温燥耗散之品,更无弊嫌。

任继学教授[3]认为治疗消渴病必须调整机体阴阳、水火之平衡,使脏腑气血协调冲和,相互为用。他自创消渴方中常用附子2 g,肉桂3 g,用以温阳化气,生津化液,以启少阳之火,多用为臣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先生之生津甘露饮子内有藿香、白豆蔻、荜澄茄等辛燥药物用来行气散结[4]。导师认为:荔枝核行气化痰,一方面可防火热灼津为痰;另一方面气行则津行,气津不郁则火热不生,是治疗糖尿病的良药。在用法上导师借鉴施今墨先生的经验,将荔枝核盐炙入药,使其专走下焦,以提高疗效。

2.1 热盛津伤证导师使用荔枝核常用量为30 g,用量较其他药物大。在临床中导师常用荔枝核治疗热盛津伤证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口渴喜饮,饮水量多,汗多,乏力,易饥多食,尿量频多,口苦,溲赤便秘,舌干红,苔黄燥,脉洪大而虚。处方:荔枝核30 g(盐炙),桑白皮10 g,地骨皮10 g,白芍10 g,五味子6 g,石膏10 g,知母10 g,玉竹10 g,石斛10 g,天花粉10 g。若口干渴甚者加生牡蛎;便秘者加玄参、麦冬;热象重者加黄连、黄芩、西洋参;大汗出,乏力甚者加浮小麦、乌梅。

2.3 湿浊困脾证荔枝核还可用治湿浊困脾证,临床表现为:形体肥胖,不欲饮食,脘腹胀满,口干口渴,头有沉重感,浑身乏力,大便不调,舌淡红,苔滑,舌体胖大,脉弦滑。处方:陈皮10 g,藿香10 g,荔枝核30 g,苍术10 g,佩兰10 g,砂仁6 g,薏苡仁15 g,茯苓10 g,白豆蔻6 g,天花粉10 g,绵茵陈10 g。对湿气困脾,重在芳香、宣化、通气,多用藿香、佩兰、白芷等药物,病情较重者可用荆芥、防风等药物以加大发散湿气的力度;水湿困脾要注意利水渗湿及淡渗实脾,常用茯苓、薏苡仁、泽泻等药物;如水湿显著,化而为饮,可加桂枝6~10 g以温化水饮;湿浊困脾,重在化湿去浊,常用石菖蒲、泽兰、香薷、藿香、佩兰等芳香开窍药物;痰湿困脾在化湿的同时要化痰,多用法半夏、苍术、陈皮等药物加减。

服药方法:中药煎煮后药汁倒入碗中,将烘干研末的荔枝核药粉纳入碗中,待药汤凉后在饭前30 min服用或者饭前30 min药汤送服荔枝核粉末,早晚服用。

2.4 养生保健荔枝核不仅可用于治疗糖尿病,亦可长期服用以保健养生,具体用法:盐炙荔枝核研末烘干后,每日3次,每服10 g,饭前30 min温水送服。长期服用荔枝核,患者无不适感,肝肾功能也未见异常。仅个别患者,用药后有轻微便秘,可加火麻仁、柏子仁等润肠通便,大便即可恢复正常。

病例介绍

刘某某,女,59岁,2015年1月27日初诊。糖尿病史12 a,曾就诊于福州市第一医院,服用“达美康片、二甲双胍片”治疗,偶有在社区医院注射维生素B1治疗。近1周来口干多饮加剧,夜尿每晚2~3次,四肢末梢麻木,上半身皮肤瘙痒,伴头晕,乏力,饮食一般,睡眠欠佳,大便2~3 d 1次,舌苔少,脉微数。此属热盛津伤之证。处方:桑白皮10 g,地骨皮10 g,白芍10 g,五味子6 g,石膏10 g,知母10 g,荔枝核(研末)30 g,玉竹10 g,石斛10 g,天花粉1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并嘱咐病人勿吃寒凉油腻食物,加强体育锻炼。

2015年2月3日,二诊:口干有稍减,脉平,苔有所好转。上方加葛根15 g舒郁生津,升阳助脾化津。嘱病人服用此方1个月后再来复诊。

2015年3月20日,三诊:口干明显减轻,夜能小卧,精神也有好转迹象。继以随证调治。

[1]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773.

[2]王庆国.糖尿病名家传世灵验药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40.

[3]沈元良.名老中医话糖尿病[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3:141.

[4]李东垣.兰室秘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

R587.1

B

1000-338X(2015)04-0034-01

2015-06-30

刘亚楠(199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内分泌研究方向。

衡先培,(1960-),男,主任医师、教授。

E-mail:804712115@qq.com

猜你喜欢

荔枝核行气糖尿病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白居易与荔枝核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五 “陈抟睡功(一)”“吕祖行气诀”导引法
下火秘方 荔枝核糖水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微波法提取荔枝核黄酮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