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奶牛场奶牛繁殖障碍病的探析

2015-04-16塔光华张雅宁杨莉萍孙红玲许凤侠

今日畜牧兽医 2015年2期
关键词:胎衣母牛流产

韦 人,塔光华,张雅宁,杨莉萍,徐 平,孙红玲 ,许凤侠

(1.银川市兴庆区农牧局,宁夏银川750001;2.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畜牧站,宁夏银川750004;3.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畜牧站,宁夏银川750004;4.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畜牧站,宁夏银川750004)

众所周知,乳房炎、肢蹄病、繁殖障碍、营养代谢病是奶牛场的四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牛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养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牛繁殖障碍性疾病以妊娠母牛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产出弱仔以及公牛不育、母牛不孕等为主要特征,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笔者就规模奶牛场怎样做好奶牛繁殖障碍疾病的治疗工作谈些具体意见,供广大规模养殖场及同行参考。

1 奶牛繁殖障碍的概念

所谓繁殖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奶牛不能按时正常发情、受胎或妊娠、分娩的现象称为奶牛繁殖障碍。其产生原因有内分泌紊乱、卵巢和子宫疾病、环境影响等。其影响是增加产犊间隔和减少犊牛数;增加配种次数;增加饲养成本降低经济效益等。奶牛主要繁殖障碍有黄体囊肿、卵泡囊肿、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等。要提高奶牛繁殖效率,可利用合理全面的营养、舒适的环境、减少和杜绝繁殖疾病、正确的人工授精、及时妊娠检查、详细准确的配种记录、合理利用激素制剂等方法。

2 规模奶牛场采取的防治手段和措施

2.1 供给充足营养,保持良好体况

对育成母牛前期除给予优良的牧草、干草和多汁饲料外,还必须适当补充精饲料(如玉米、麸皮、豆饼等)。12~18月龄时,其日粮应以粗饲料和多汁饲料为主,其比例约占日粮的75%,其余25%为混合精料,以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不足。初产母牛要求中上等营养水平,不可喂得过肥。其日粮组成要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为原则,防止片面追求大量精料的倾向,临产前1~2 周,必须减少玉米、多汁饲料和豆饼等精料的喂量,避免形成乳房炎。对待初产母牛要耐心温和,要熟练敏捷,不可粗暴鞭打或在初产母牛舍内大声喧哗。牛舍建筑应做到冬季防寒保暖、夏季防暑降温,冬季要专门为犊牛配有保暖设备。

2.2 把握好奶牛的饲养管理关

防止早期流产,减少因营养不当造成的流产。为了在养殖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降低养殖成本,必须做到“预防为主,养防兼治”。

2.3 加强干奶期和围产期饲养管理

干奶期要合理投料,适当运动,控制母牛膘情,防止过肥或过瘦。过肥牛分娩后易出现繁殖障碍,如胎衣不下、子宫炎、子宫复旧不全等,使产后配种延迟。围产期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和微量元素硒的补充,钙、磷比例1︰1,以减少胎衣滞留和子宫复原延迟。

2.4 严格人工授精操作规程

注意观察奶牛发情表现,特别是外阴部排泄物的观察,注意黏液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及时请兽医处理。对人工授精器械严格消毒处理,输精前对外阴部清洗、消毒,输精操作避免粗鲁以防损伤生殖道而继发感染,精液亦要保证不受污染。正确人工授精,早晚观察发情,每次观察的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

2.5 做好保健工作,防止奶牛流产

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重点做好口蹄疫、奶牛布氏杆菌病、牛副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的防疫工作。定期消毒和驱虫。严禁饲喂腐败、冰冻的饲料,严防误食有毒植物、误用孕期禁忌药品、管理不当而造成母牛流产。

2.6 严格产房管理

产房管理是奶牛健康管理的重点,产房要保持清洁干燥,每周进行1~2 次大扫除和大消毒,并保持室内通风干燥,以防治产后感染。产房24 小时有人看护,接产人员 必须经过培训,奶牛分娩时,专业人员进行助产,严格进行产房、接产用具和牛外阴部的消毒,特别要注意对难产牛、产后胎衣不下的母牛的处理,应在犊牛产出后或胎衣排出后进行子宫清洗和药物灌注处理,预防继发感染。接产遵守自然分娩原则,难产或胎势不对的助产,尽量减少手臂和器械进入母牛产道,拉出胎儿要配合母牛努责,防止造成创伤和感染。当临近分娩时应对牛的外阴及周围清洁消毒,并保持环境舒适与安静。胎儿出生如出现休克,应及时进行抢救。胎儿出生后,用5%碘酊做脐部消毒,并移至保育栏,及时哺喂初乳。

2.7 实施产后监控

产后24 小时观察胎儿产出情况和产道有无创伤、失血等,观察胎衣排出时间及是否完整、母牛努责情况,要预防子宫外翻和产后瘫痪等。产后1~7 天为恶露大量排出期,要注意颜色、气味、内含物等变化。并应于早、晚各测体温1 次。产后7~14 天,重点监控子宫恶露变化(数量、颜色、气味、炎性分泌物等)。必要时还应做子宫分泌物的微生物培养鉴定。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症治疗。产后15~30 天,主要控制母牛子宫复原进程以及卵巢形状、体积、卵泡或黄体的位置和大小。必要时可检测乳汁孕酮。此间还可以以称重或体况评分,如失重过多,应设法在3 个月内恢复,否则4 个月后将对繁殖造成不良影响。产后30~60 天,重点监控卵巢活动和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如出现卵泡囊肿、卵巢静止则应对症治疗。到60 天仍未见发情症状,须查清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2.8 及时合理淘汰繁殖力差的老龄母牛

在生产中要及时掌握母牛的繁殖情况,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要及时查明原因,经采取措施,繁殖力能恢复正常的继续留作种用,不能恢复的要及时淘汰。

3 奶牛繁殖障碍病有以下几种

3.1 流产

指妊娠母牛中断妊娠,是母体与胎儿的正常生理关系被破坏的病理现象,可发生于妊娠中每个阶段。广义上讲是指妊娠任何阶段发生中断,狭义上指的是产出未成熟死胎或未达生存年龄的活胎。

3.1.1 病因

临床上可将流产分为两类:

传染性流产:此类由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所致。

非传染性流产:一般由遗传、饲养管理不善、用药、创伤、母体疾病等因素引起。

3.1.2 症状

病牛妊娠前半期的流产,几乎什么预兆也没有就突然发生,后期的流产往往从引起流产的数日前就可看到,从外阴部分泌黏液及乳房肿胀等症。根据实际情况可分为隐性流产、早产、死产、延期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等5 种。

3.1.3 防治

给予怀孕母牛营养全价的日粮和科学的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预防。

对孕牛用药要慎重。

有隐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史的母牛,配种前应彻底清宫,受胎后30 天左右每隔三周肌内注射黄体酮50~100 毫克,直至妊娠5 个月为止。

为防流产牛继发感染,可用抗菌消炎药。向子宫内投入抗生素或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0.1%的新洁尔灭溶液反复冲洗子宫。

加强流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3.2 胎衣不下

产后12~24 小时以上,胎衣还未能全部排出的称为胎衣不下或胎衣停滞。

3.2.1 病因

主要包括饲料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钙、磷比例失调,营养不良,母牛过瘦或过肥,运动不足;妊娠期间子宫受到感染引起胎盘炎症,母、子胎盘粘连而不易剥离;难产、胎儿过大、子宫扭转、流产、早产导致产后子宫迟缓,收缩无力;胎衣脱落后子宫颈口闭合过早或被收缩过紧的子宫某部分夹住而难以排出;高温季节可使妊娠期缩短而增加胎衣不下的发病率等。

3.2.2 症状

胎衣部分或全部滞留在子宫内,胎衣腐败分解,排出污红色恶露,病牛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反刍减少。

3.2.3 防治

促进子宫收缩,加速胎衣排出,产后8~12 小时内,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100 单位或肌注催产素10 毫升。

钙制剂疗法,产犊后立刻注射钙制剂,如5%氯化钙注射液150~200 毫升,或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400~600 毫升。

手术剥离,手术剥离为首选疗法,一般应在产后1~24 小时内进行,剥离要干净。

子宫投药法,用2~5 克金霉素溶于300 毫升生理盐水然后注入子宫。

3.3 奶牛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是子宫黏膜发生黏液性或化脓性炎症,在子宫内贮留大量脓汁,又称子宫积脓症,是产后或流产后最常见的一种产科疾病。该病是造成死胎、流产、不孕、盆腔炎、腹腔炎、甚至败血症的主要原因,对奶牛业危害极大。

3.3.1 病因

主要是产房卫生条件差,临产母牛外阴、尾根部污染粪便而未彻底清洗消毒,助产或剥离胎衣时器械和手消毒不严,胎衣不下,恶露停滞等。人工授精也可发病。

3.3.2 症状

病牛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泌乳下降。病牛努责、举尾、常有排尿状,阴门流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颜色呈污红色、棕黄色或灰褐色,脉搏、呼吸加快。

3.3.3 防治

加强分娩时环境卫生消毒。

子宫冲洗,选用1%生理盐水,0.02%新洁尔灭,0.1%的高锰酸钾或1%~2%碳酸氢钠等冲洗子宫后向子宫内注入青霉素或金霉素等。

全身症状明显的要用抗生素治疗。

猜你喜欢

胎衣母牛流产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母牛的分娩与接产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别自责,自然流产不一定是你的错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二例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