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胃肠道线虫病的诊治

2015-04-16王桂英

今日畜牧兽医 2015年2期
关键词:线虫病食道虫体

王桂英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胃肠道线虫病是指线虫寄生于胃肠道内所致的牛和其他家畜的一种临床的或亚临床的寄生虫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炎、消化机能障碍,患畜表现消瘦、贫血,水肿等症状,严重者可造成畜群的大批死亡。

牛胃肠道寄生虫病是普遍的,特别是放牧的犊牛和青年牛极为普遍。奶牛由于多采取舍饲方式喂养,感染机会较少,故胃肠寄生虫病较少。

1 病原

牛可感染多种寄生虫。但在一个牛群中或就一个单独的牛体而言,只有一种类型的寄生虫占优势,常见的牛胃肠道寄生虫有血矛线虫、仰口线虫、食道口线虫和毛首属线虫病种。

1.1 血矛线虫又称捻转胃虫

主要为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宿主的皱胃。雄虫长11~22 毫米,尾部有短而粗的交合伞,长约0.46~0.50 毫米,近末端有小的侧钩。长雌虫长18~32 毫米,呈细线状,淡红色,头尖细,口囊小,内有一矛状角质齿。卵呈椭圆形,75~95×50 微米,灰褐色。随宿主粪便排出的虫卵污染土壤和草料,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经数日发育成感染性幼虫。牛、羊吞食了感染性幼虫后,幼虫在皱胃里经半个多月直接发育为成虫。

1.2 仰口属线虫又称钩虫病

寄生于牛的小肠,主要是十二指肠。虫体乳白色,吸血后呈淡红色。头端向背面弯曲,口囊大,呈漏斗状,背侧生有一个大背齿,腹侧有两对亚腹侧齿。雄虫长10~18 毫米,交合伞发达,长约3.5~4.0毫米,雌虫长24~28 毫米,虫卵呈冬瓜形,106×45微米,黑色,两端钝圆。虫卵在潮湿的环境和适宜温度下,可在4~8 天内形成幼虫,幼虫从壳内逸出,经2 次蜕皮,变为感染性幼虫。

1.3 食道口线虫

寄生于奶牛的食道口线虫主要有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微管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和辐射食道口线虫,由于某些食道口线虫的幼虫可致寄生部位肠壁形成结节,故该病又称为结节虫病。雄虫长12~15 毫米,交合伞发达,长约0.7~0.8 毫米,雌虫长16~20 毫米,排卵器发达,呈肾形,虫卵较大75~86 微米×36~40 微米,。感染性幼虫侵入宿主肠道以后,先钻进肠壁,引起发炎,形成结节,虫体在结节里生长,发育1 周或更长的时间以后,再返回大肠腔,发育为成虫。

1.4 毛首线虫

是由几种线虫寄生于奶牛的盲肠引起的。虫体前部细长,后部短粗,整个外形像个鞭虫,故又称鞭虫。虫体长20~80 毫米,呈乳白色。体前部呈细长毛发状,体后部短粗,游离于肠腔中。虫卵呈长椭圆形,两端各有卵塞。雌虫所产的虫卵随粪便排出,在适宜的条件下,约经2~3 周,卵内的胚胎可发育成感染性幼虫。被宿主吞食后,卵内的幼虫在盲肠里经过1 个月时间发育为成虫。

2 流行特点

根据线虫的生活史,本病传播是通过虫卵。病牛、带虫牛为其重要传染源,除牛外,绵羊、山羊、马等也易感染,故也是本病的传染来源。

血矛线虫第3 期幼虫在干燥环境中可生存1年半。土壤是幼虫的隐蔽场所,在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时,幼虫从土壤中爬到草地上,环境不利又回到土壤中,得以延长其生活时间,牧草受幼虫污染,土壤为其来源。

仰口线虫病分布于全国各地,在比较潮湿的草场放牧的牛流行更严重。虫卵和幼虫在外界环境中的发育与温度、湿度有密切的关系。最适宜的是潮湿的环境和14℃~31℃的温度。感染性幼虫在夏季牧场上可以存活2~3 个月,在春、秋季生活时间较长,严寒的冬季气候对幼虫有杀灭作用。

食道口线虫虫卵在相对湿度48%~50%,平均温度为11℃~12℃时,可生存60 天以上。第1、2 期幼虫对干燥敏感,极易死亡。第3 期幼虫有鞘,抵抗力较强,在适宜条件下可活几个月。温度在35℃以上时,所有的幼虫均迅速死亡。感染性幼虫适宜于潮湿的环境,尤其是在有露水或小雨时,幼虫便爬到青草上。因此,牛的感染主要发生在春、秋季,且主要侵害犊牛。

毛首线虫病遍布全国各地,夏、秋季感染较多。虫卵卵壳厚,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自然状态下可存活5年。虫卵20%的石灰水中1 小时死亡,在3%石炭酸溶液中经3 小时死亡。犊牛寄生较多,发病较严重。

3 临床症状

血矛线虫病临床可见患畜高度营养不良、渐进性消瘦、贫血、可视黏膜苍白、下颌和下腹部水肿,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患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最后可因衰竭死亡。剖检可在皱胃和小肠发现大量虫体和相应的病理变化。

仰口线虫病临床可见病牛进行性贫血,严重消瘦,下颌水肿,顽固性下痢,粪便带血。犊牛发育受阻,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如后躯无力或麻痹,最后陷入恶病而死亡。剖检可见尸体肺脏瘀血斑和小出血点。心肌软化,肝脏呈淡灰色、质脆。肠黏膜发炎、有出血点,肠壁组织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食道口线虫病变主要表现为肠的结节病变。幼虫可在小肠和大肠壁中形成结节,结节在肠的浆膜面破溃时,可引起腹膜炎。在新形成的小结节中,常可发现幼虫,有时可发现结节钙化。

毛首线虫严重感染时,出现食欲不振、消瘦、贫血、腹泻、生长发育受阻等临床症状。病变局限于盲肠。虫体细长的头部深埋在肠黏膜内,引起盲肠慢性卡他性炎症。盲肠黏膜有出血性坏死、水肿和溃疡出现大量虫体。

4 诊断

根据临床特征表现贫血、瘦弱、腹泻和水肿;虫卵检查可取粪便应用漂浮法检查虫卵,但粪便中应有足够数量的寄生虫卵时,才能证实;病理剖检可从消化道不同节段中采集成虫和幼虫,并要进行鉴定和计数。

球虫病、副结核病也常见腹泻、消瘦症状,所以要予以鉴别。球虫病通常发生于2 岁以下的牛,取粪便检查,可见有大量的卵囊,黏膜刮取物涂片镜检,可发现不同阶段的裂殖生殖和孢子生殖;副结核病牛腹泻呈水样、喷射状,剖检见肠道特别是回肠黏膜高度增厚,呈脑回样,粪便镜检能发现成丛的副结核分枝杆菌而无虫卵。

5 防治

加强牛场精细化管理,防止杂草丛生,防止污水积存,粪便及时清除,提高环境卫生质量,杜绝饲料、饮水遭受污染。放牧牛群应尽可能避开潮湿地带,尽量避开幼虫活跃的时间。定期对食槽、水槽、喂奶用具等的清洗和消毒;饲养员要加强个人卫生等,防止传播本病。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在冬春季节应合理地补充精料和矿物质,增强牛只抵抗力,防止机体营养不良、虚弱、疾病,使机体抗寄生虫感染力降低,促使本病发生。

定期驱虫,传统方法在春、秋各进行一次,但要针对北方牧区的冬季幼虫高潮,在每年的春节前后驱虫一次,可有效地防止成虫高潮的到来,避免春乏死亡,减少经济损失。

在流行地区的流行季节,通过粪便检查,经常检测牛群的虫卵情况,防治结合,减少感染源,同时应对计划性或治疗性驱虫后的粪便集中管理,采用生物热发酵的方法杀死其中的病原,以免污染环境。

6 治疗

应结合对症疗法、支持疗法,选用下列驱虫药

6.1 左咪唑6~10 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或4~5 毫克/千克体重,一次皮下或肌肉注射。

6.2 丙硫苯咪唑10~15 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或5~10 毫克/千克体重,拌入饲料中一次喂服。

6.3 甲苯咪唑10~15 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6.4 噻苯咪唑65~110 毫克/千克体重,配成10%水悬液,一次灌服。

6.5 伊维菌素0.2 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或皮上注射。

猜你喜欢

线虫病食道虫体
老年人食道相关的衰老与疾病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肉牛消化道线虫病和呼吸道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犬丝虫性眼炎的防治
玫瑰花茶饮 可缓解胃食道逆流
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行食道扩张的治疗体会
牛食道异物阻塞急救治疗方法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防治及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