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鸡养殖技术分析

2015-04-16徐加俊

今日畜牧兽医 2015年2期
关键词:土鸡新城疫周龄

徐加俊

(云南省宁洱县德化乡农业服务中心,云南宁洱665101)

山地鸡是山地散养土鸡的俗称。一般为本地品种或本地杂交品种,利用山场、林地、果园、茶园、草场等作为饲养场地,采用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自由寻食昆虫、野草,饲喂五谷杂粮,饮山泉露水,并严格限制化学药品、激素、饲料添加剂等使用,以提高鸡肉的风味和品质为目的,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一项生产技术。

1 场址选择

1.1 养殖场不得位于《畜牧法》明令禁止的区域,应避开喀斯特地貌区域,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村庄)和主要交通干线1 公里以上、畜禽养殖场及畜禽屠宰加工、交易场所2 公里以上,地势较高、干燥、背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卫生、排水和供电方便、周围3 千米内无工业污染源的林带、果园、草场、荒山荒坡等地方,其中放养场地内还应有可供散养鸡自由采食的野生饲料资源如野草、昆虫、腐殖质等。

1.2 鸡场周围环境卫生质量应符合GB/T 18407.3 和NY/T 388 的规定,大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 的规定,饮用水应符合NY 5027 的规定。

2 鸡场布局

2.1.1 鸡场应设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无害化处理区。各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界限分离且有明确标识。

2.1.2 鸡场设施应配套设置脱温舍,在生产区独立建设。育雏舍,单独建设或在鸡舍内临时搭建,按育雏饲养密度:20~30 羽/平方米设计。成鸡舍,应建造在地势较高处,能防雨、遮阳、避风、保暖,饲养密度10~15 羽/平方米。分隔围栏,放养区应用围栏分隔为成区域,分区散养。饲喂设施,按30~50 羽设置1 个喂料桶、1 个饮水器。其他设施,喷雾器、兽医用具、手推车、电动高压冲洗机等按需配备。

3 精选土鸡品种

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觅食能力强、抗逆性强、耐粗饲、肉质好、适宜放养的本地品种或本地杂交品种。如思普麻鸡、茶化鸡、乌骨鸡、大毛脚鸡等均可饲养。同一鸡舍(群/栏)的放养山地鸡应来自于非疫区的同一种鸡场或育雏场相同批次的山地鸡雏鸡。

4 饲养技术

4.1 饲养密度

4.1.1 雏鸡:育雏期为1~50日龄,其饲养密度2周龄地面平养30~25 羽/平方米,网上平养40~35羽/平方米;3 周龄地面平养25~20 羽/平方米,网上平养35~30 羽/平方米;4~6 周龄地面平养20~15羽/平方米,网上平养30~20 羽/平方米。

4.1.2 成鸡:放养密度为50~80 只/亩,每群规模约500 只为宜。

4.1.3 放养日龄:肉用土鸡不低于100 天(100~130 天),蛋鸡不低于360 天。

4.1.4 生长日龄:不低于150 天(150~180 天)。

4.2 保温和脱温

4.2.1 保温:育雏舍在进雏鸡前要提前加热升温,刚出壳的雏鸡1~2日龄温度要求在35℃~31℃,3~15日龄时33℃~30℃,16~30日龄时30℃~26℃,31~45日龄时温度最后降至26℃~23℃。在保温的同时,还需要通风换气,常用的保温方法有纸箱、热炕、育雏笼等。

4.2.2 脱温:脱温时间受雏鸡的日龄、健康状态、体质和季节等因素影响,一般冬春季6~7 周龄,秋季5 周龄,夏季4 周龄。逐步减少白天加温时间,过渡到白天不加温,再过渡到全天不加温,实现脱温。

4.3 育雏舍湿度

雏鸡从高湿度的出雏器转到育雏舍,湿度要求有一个过渡期。第一周要求为70%~75%,第二周为65%~70%,以后保持在55%~60%即可。育雏前期高湿度有助于剩余卵黄的吸收,维持正常的羽毛生长和脱换。干燥的环境中尘土飞扬,可诱发呼吸道疾病。由于环境干燥易造成雏鸡脱水,饮水量增加而引起消化不良。生产中,应考虑育雏前期的增湿和后期的防潮措施。

4.4 通风

通风的目的是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换进新鲜空气。也可有效降低舍内湿度。自然通风主要靠开闭窗户来完成,机械通风要利用风机来完成。生产中,要特别注意冬季舍内的通风换气。

4.5 光照

育雏期前1~2日龄,采用24 小时连续光照制度,光线强度为50 勒克斯(相当于1 平方米15~20 瓦白炽灯光线),便于雏鸡熟悉环境,找到采食,饮水位置,也有利于保温;3~8日龄,1 小时黑暗,23 小时光照;9~14日龄,每天光照20 小时;15~21日龄,每天光照16 小时;以后采用自然光照,光线强度也要逐渐减弱。研究发现,红光、绿光均能有效地防止啄癖发生,但采用弱光更为简便有效。

4.6 断啄

为防止啄癖发生,减少死亡率,最好在10日龄左右断啄。如不能在此期间进行也可在2~3 周龄断啄,(断啄也可不做,由用户自行选择,商品土公鸡不做为好)。断啄的方法:左手抓住鸡的腿部,右手拿鸡,将右手拇指放在鸡头顶上,食指放在咽下,稍微用力使鸡舌后缩,在断啄器上垂直切断上啄的1/2,下啄的1/3,然后烧灼2 秒钟,以防止流血。断啄的前后各一天应在料、水中加入VK3(料中加入2 毫克/千克或在水中加入l 毫克/千克),以减少出血。

4.7 分群

20 天左右进行大小分群;30 天左右进行公母分群;强弱分群可视鸡群状态而定。

4.8 饲喂方式

4.8.1 雏鸡出壳后宜在24 小时内进行“初饮”,“初饮”应配置温度在18℃~20℃的5%葡萄糖水或电解多维,水量控制在2 小时饮完为宜,并确保所有雏鸡都饮到水。

4.8.2 雏鸡在“初饮”2~3 小时后或待80%以上雏鸡有强烈采食欲时进行“开食”。“开食”可用无毒并经消毒的油纸、塑料布或浅料盘放料,“开食”点要多,少量多次,以保证所有雏鸡能同时吃到雏鸡料。

4.8.3 雏鸡喂养饲料应选择符合雏鸡生长发育所需的雏鸡料。

4.8.4 雏鸡育成后转入放养区,采用自由采食与人工补饲相结合的方式饲养。白天让鸡充分自由采食青草、树叶、种子、昆虫等自然食料,不足部分用玉米、谷物、小麦、米糠等直接饲喂或用几种原粮混合饲喂。放养初期的小鸡,每天补饲4 次,中大鸡每天补饲2~3 次,吃净喂饱为止。

4.8.5 全天候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雏鸡的第一次饮水称为初饮。初饮最好在出壳后24 小时左右,饮水中最好加入1%~2%的葡萄糖,适量加入电解多维和抗菌药物(如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氟苯尼考等)以防止雏鸡白痢,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疾病的发生。应在给料前3 小时左右提供饮水,水温应在18℃以上,要用新鲜水,第一周最好用凉开水,且开水后不能再断水。有的雏鸡不会饮水,可把鸡嘴按入水中,帮助雏鸡学会喝水。

4.9 放养方式

根据放养区规模和植被状况,实行分批轮流放养,每区放养土鸡的数量不宜超过1000 只;公、母鸡应分开放养,每亩不超过80 只。

4.10 调教训练

开始放养时,就进行调教训练,通过吹口哨、敲料桶等方式,训练鸡听到指定信号就能聚集采食或回鸡舍。

5 阉鸡

阉鸡日龄为14~90 天(14~25 天进行最适宜)。其生长日龄不低于150 天(150~180 天)。阉鸡手术前2 天和后3 天,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K3、VC 和广谱抗生素。并做好环境卫生消毒,防止伤口感染。阉鸡要单独分群饲养。

6 土鸡疫病的防治

6.1 土鸡免疫程序

6.1.1 1日龄马立克疫苗颈部皮下注射。

6.1.2 3~4日龄①新城疫(克隆30)+传支(H120)(或肾型)二联弱毒苗滴鼻、点眼。②新城疫+禽流感(H9+H5 亚型)灭活疫苗皮下注射。

6.1.3 12~14日龄法氏囊弱毒疫苗饮水。

6.1.4 17~20日龄新城疫(克隆30)+传支(H120)二联弱毒苗滴鼻、点眼。新城疫+禽流感(H9+H5 亚型)灭活疫苗皮下注射。

6.1.5 22~25日龄法氏囊弱毒疫苗饮水。

6.1.6 30日龄鸡痘弱毒苗(FP)刺种。

6.1.7 35日龄传染性鼻炎灭活苗(HPG)肌肉注射。

6.1.8 40~45日龄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ILT)点眼。

6.1.9 50~60日龄新城疫+传支(H52)二联弱毒苗点眼鼻。新城疫+禽流感(H9+H5 亚型)灭活疫苗皮下注射;70日龄传染性鼻炎灭活苗肌肉注射。

6.1.10 80日龄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点眼。

6.1.11 90~95日龄鸡痘弱毒苗(FP)刺种。

6.1.12 120日龄新支减三联灭活苗皮下注射。以后每隔40~45 天用4 系苗3~4 倍量饮水1 次。发过喉气管炎的鸡群适用。

6.2 土鸡常见疫病防治

6.2.1 鸡新城疫又名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多病型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经呼吸道、消化道和可视黏膜感染,秋冬季是主要流行季节,各种日龄均可发病,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症状为:嗉囊积液、严重下痢、呼吸困难、冠髯发绀、咳嗽、喘气、共济失调、偏头、扭颈、甚至瘫痪死亡,母鸡常发生产蛋停止或下降。疫病防治按推荐免疫程序进行。

6.2.2 禽流感又名欧洲鸡瘟,是由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季见多,死亡率可达60%~100%,发病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症状为:高度沉郁、昏睡、张口喘气、流泪流涕、冠髯发钳、出血、头颈部肿大、呼吸急促、咳嗽、打喷嚏、鼻窦肿胀、下痢、产蛋率大幅下降,病鸡急性死亡。疫病防治按推荐免疫程序进行免疫,该病发生时应封锁疫区、上报疫情、作无害化处理。

6.2.3 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特定血清型的病源性大肠埃希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11%~30%。症状为:体温升高、剧烈腹泻、粪便灰白色有时混有血液,表现为关节骨膜炎、翅下垂、不能站立等。治疗采用卡那霉素饮水(雏鸡2000~3000 单位/只,成鸡0.5~1 万单位/只),硫酸庆大霉素饮水(每千克水4.8 万单位),环丙沙星饮水(0.01%~0.02%)或拌料(0.02%~0.04%)。

6.2.4 鸡败血感染又称慢性呼吸道病,病状为咳嗽、流鼻液、呼吸啰音和张口呼吸。对该病可采取诺氟沙星饮水(100 千克水加纯品5 克,连饮3~5 天),红霉素饮水(100 千克水加纯品10 克,连饮3~5天)、泰乐菌素饮水(100 千克水加纯品5~10 克,饮4 天)进行治疗。

6.2.5 鸡球虫病多发于温暖多雨、潮湿季节,症状为下痢、排血便。治疗用磺胺二甲基嘧啶饮水(0.1%~0.05%比例,连饮2~4日),磺胺二甲氧嘧啶饮水(0.1%比例,连饮6日)。

6.3 疫病处理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应及时做好鸡场的隔离、消毒等工作,服从所在地区管理部门依法采取的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封锁及其他限制性措施。病害鸡死尸按GB 16548 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7 土鸡适时销售

合适的饲养期是提高肉质的重要环节。饲养期太短鸡肉中水分含量多,营养成分积累不够,鲜味素及芳香物质含量少,肉质不佳,味道不鲜,达不到优质土鸡的标准;饲养期过长,肌纤维过老,饲养成本太大,不合算。根据土鸡的生长生理和营养成分的积累特点,当土鸡饲养到160~180日龄,使其体内沉积丰富营养物质,达到肌肉结实,保持原始风味和独特口感即可出栏。此时上市土鸡的体重,鸡肉中营养成分、鲜味素、芳香物质的积累基本达到成鸡的含量标准,肉质又较嫩,是体重、质量、成本三者的较佳结合点。每批山地土鸡均应按国家相关要求进行检验检疫,并取得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栏。

猜你喜欢

土鸡新城疫周龄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张碧林养土鸡名堂多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土鸡
草地养土鸡 致富山里人
鸭新城疫研究概况
褐壳蛋鸡
如何正确使用新城疫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