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5-04-16崔慧慧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00

吉林医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冠脉溶栓心肌梗死

崔慧慧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内科中的一种常见危急重症,主要由于患者冠状动脉发生心肌缺血现象后导致发生心肌缺氧缺血现象,进而破坏心肌细胞。目前,临床中主要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进而有效缩小心肌受损范围,抑制心室重塑[1]。笔者将我院2013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和精心护理,现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3年5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63例A组和63例B组,所有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精心护理,B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符合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64例,女62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0.5±5.2)岁。

1.2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纳入伴有典型胸闷、胸痛症状,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且舌头下含化硝酸甘油无效的患者;纳入年龄小于75岁的患者;纳入心电图标准18导联上,超过2个导联ST段抬高患者。排除标准:排除近一年出现过颅内肿瘤以及脑卒中患者;排除使用过抗凝药物患者;排除伴有恶性肿瘤或者夹层动脉瘤的患者。

1.3 方法: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前,患者口服300 mg阿司匹林,口服5天后,减少阿司匹林剂量,75 mg/次;将150万尿激酶加入到10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滴注时间约半小时;另外,将5 000U肝素溶入到2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注射,2次/d;溶栓治疗的同时,并采取镇静剂、吸氧、抗心律失常药物、硝酸甘油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精心护理,B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A组:54例患者冠脉再通,冠脉再通率为85.7%;5例复发,复发率为7.9%;3例出血,出血率为4.8%,1例死亡,死亡率为1.6%;B组:42例患者冠脉再通,冠脉再通率为66.7%;9例复发,复发率为14.3%;7例出血,出血率为11.1%,5例死亡,死亡率为7.9%。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A组患者满意62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为98.4%;B组患者满意40例,不满意23例,满意率为63.5%;A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

3 讨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主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3.1 溶栓治疗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以及担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少负面情绪影响,使患者树立良好心态,积极接受治疗;另外,对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急性心肌梗死的知识,并告知患者加强心脏监护的重要性,积极回答患者疑问,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2]。

3.1.2 溶栓前准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呼吸、血压、体温以及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准确记录,仔细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确定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在患者前臂中固定、粗的血管位置静脉留置针,以便能够及时抢救患者。

3.2 溶栓时护理:告诫患者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溶栓治疗,调整溶栓剂量,保证其时间的准确;并对患者的心律、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神志变化以及血压变化进行密切观察,确保持续性供氧,并对患者的心电进行全程监测,安排护理人员守护患者,还要对患者心电图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如发生紧急情况,能够快速抢救患者;此外,检查患者是否发生出血,主要对患者的口腔、鼻腔、穿刺部位以及皮肤黏膜等部位进行检查,并观察患者是否伴有呕血、便血以及尿血等现象,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变化,尽早发现是否发生颅内出血并发症[3]。

3.3 溶栓后护理

3.3.1 并发症护理:患者服用溶栓药物后,易发生出血不良反应,因此,要适量减少各种注射量,加压包扎穿刺点或者延长压迫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属于溶栓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为降低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嘱咐患者服用止痛剂、盐酸利多卡因以及阿托品等药物治疗,如有必要,给予电复律治疗,避免发生持续快速性、严重缓慢性或者室颤性的心律失常;此外,大面积的心肌梗死、血容量减少、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变少以及血管扩张药等会导致低血压,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治疗3 h内对患者的血压进行6次测量,半小时进行一次测量,治疗3 h后,一个小时测量一次。平稳患者血压后,适当延长血压测量时间。

3.3.2 饮食护理:控制患者病情后,嘱咐患者大量食用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低脂肪、高纤维素、易消化以及清淡型的食物,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禁止食用辛辣性、刺激性、腌制类过咸的食物,并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精心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显著增强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 梁 绪,高淑兰.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1):82.

[2] 李凤萍,耿秀双,吴桂平,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5):81.

[3] 陈 恒.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170.

猜你喜欢

冠脉溶栓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