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不能止于“飞扬”

2015-04-13寇栋

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风气球队青春

寇栋

前几日有幸观赏了校运动会的开幕式。眼睛还未看花,耳朵先起了茧子,据本人不确切的统计,在近四十个有口号的班级中,竟有一多半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青春飞扬,××××”作为口号,倒也是朗朗上口,同学们也都个个气势如虹。

青春,这个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的玩意儿,牵绊了一代代人。此刻正处在青春韶光中的我们,也确实需要一个恰当的词汇来标榜青春,表达内心对现下生活的宣泄或向往。然而一个“飞扬”,足够表达吗?

思绪回到眼前的方阵,同学们的头颅是高昂的,目光是向上的,脚步是轻盈的。每个人的姿态,一如微风过处引导员飘起的裙摆般飞扬,眼前的景象与过去的场景重合起来,原来“飞扬”在青春的片场中竟随处可见。

课堂上的安静似乎是许多人的假面,这时候青春被按下了暂停键。走出教室,脱下面具,青春便如笼中快要憋坏的小鸟儿。快餐店里占据“半壁江山”的身影,柏油路上飞驰而过的单车……不得不说大家都飞扬出了自己的特色。

记起“世界杯”那段时间,总会听到那些自称“球迷”的人为着自己支持的球队而争论不休——当家球星都很帅(难怪没人支持乌拉圭!)。还有前一阵子的一部电影《小时代》在青少年中流行,但个人认为这部主要是为各景区、各名牌打造的商业宣传片在学生中大行其道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现今各大社交网站似乎也在努力迎合这种飞扬的风气,可谓是“随手转发‘正能量”!

我们的青春,难道要被“飞扬”占据了吗?

确实,我们的青春,飞扬得太高了,高处不胜寒,很多需要我们直视或是仰视的,如今都只能够俯视,并且是那样模糊与浅薄。如果真正热爱一支球队,就先去感受他们的球队文化,研究球队战术、球风,再去分析其输赢;真正喜欢一部电影就要体验其中的内涵,前提是电影本身得有内涵。而社交网络是用来展现真实自我的,它只是一个工具,不是你的全部世界。用球迷、影迷、动态控来展现青春都无可厚非,但若仅以一种张扬的姿态去诠释自我,那么千姿百态的表象下也许只会剩下一种味道——浅薄。

当青春只剩下“飞扬”时,成长中往往会结出苦果。近几年大热的几部讲述青春的影片如《致青春》《青春派》《同桌的你》中皆有类似的桥段。因为恣意地“让青春飞扬”,他们或是失去方向,或是坠得太快。所以不要在无形中让我们迷失在“张扬”的黑夜里。这是一个标榜个性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压力的时代,“青春飞扬”这样的口号在我们身上演变成了助长虚浮风气的催化剂,这虽是不愿被承认的,却是不得不正视的。

五月天曾在《笑忘歌》中这样说:“青春是手牵手坐上了永不回头的火车,青春是人生的实验课,错也错得很值得。”即便是永不回头,火车前行的方向也是明确的;实验难免会犯错,但错误会成为正确的铺垫。在青春这片富饶的土地上,“飞扬”不适合做“成长”的肥料。青春中可追寻的还有很多,青春彼岸的盛夏,正等着我们一天天去灿烂它。

我们的青春到底还拥有什么?答案就在你我心中。

肖尧留言

你拿青春做什么

青春,不只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它更代表着一段永不再回来的岁月,一种要用来做点什么的情怀。可是,由于太过年轻,正如余秋雨所说,青春也充满了陷阱。因为有陷阱,所以就会有误入歧途的风险。比如,“‘青春飞扬这样的口号在我们身上演变成了助长虚浮风气的催化剂,这虽是不愿被承认的,却是不得不正视的”。作者善于观察,见微知著,给处于青春期的大家提出了意义深远的问题:青春,到底应该拥有什么?或者说,你要拿青春做什么?一定不是惦记着物质层面的拥有,而应该向广袤的心灵世界,向辽远的精神层面发问。

思考问题,得到答案,你就比别人多拥有了青春,多见证了成长,不会惧怕逝去的时光,你会更加淡定。我们需要这样一份淡定,来让自己过得更好更踏实。

嘎猫角落

生活

诗/娜 夜

我珍爱过你

像小时候珍爱一颗黑糖球

舔一口马上用糖纸包上

再舔一口

舔得越来越慢

包得越来越快

现在只剩下我和糖纸了

我必须忍住:忧伤

拨云见日:当今诗坛,吟咏“生活”的诗作很多。在北岛那里,只用一个“网”字表达内心感受,具体内容全部省略,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奇妙无比,堪称短诗的极致。而娜夜的《生活》则非同凡响地表达了珍爱生活的人生况味。全诗只有八行,轻逸的表达中有着深邃的体悟,简短的诗行中有着深厚的意蕴,是当代短诗中的典范。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气球队青春
风气
风气
风气
风气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外媒评出的中国最有价值俱乐部球队
球队年利润最多排名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