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培育家庭农场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2015-04-13王利云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家庭农场南通发展现状

摘要: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也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南通在2013年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之后,不断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分析了南通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情况、特点及其主要经营模式,同时提出了家庭农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南通;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4.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6.016

家庭农场是促进家庭经营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有效形式,是促进农业转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路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并发展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南通的家庭农场快速发展起来并取得初步成效,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1 南通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情况、特点及模式

1.1 基本情况

截至2013年12月底,南通市共有各类家庭农场1927个,土地经营总面积超过14万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达12万亩。每个家庭农场的土地面积以30~100亩的居多。其中,30~100亩的家庭农场431个,占总数的52%;100~200亩的199个,占总数的24%;200~500亩的110个,占总数的13.3%;5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89个,占总数的10.7%。2013年全市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达到7.35亿元。其中:10万元以下的家庭农场613个,占农场总数的32%;10~20万元的584个,占农场总数的30%;20~50万元的433个,占农场总数的23%;50万元以上的297个,占农场总数的15%;每个家庭的农场收入主要集中在10~20万元。全市家庭农场从业劳动力总数28100多人,其中,家庭成员参与人数4600多人。

1.2 发展特点

1.2.1 起步早,发展迅速 2013年在党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之后,南通海门的农民朱启平就提出申请,要成立家庭农场。3月8号在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成为南通第一个有“执照”的家庭农场。在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家庭农场快速发展,到2013年底,全市备案注册的家庭农场就达到1927个, 2014年底,南通的家庭农场已达到2110个,其中10个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称号。从市农委公布的数据看,南通的家庭农场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幅度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2.2 创办主体多元化,业主文化程度不高 1927个家庭农场中,其创办主体由原在外做生意现返乡的小老板、原在外打工现返乡农民工、农村致富能人、村干部等四类人组成,其中返乡小老板和农民工是家庭农场创办的主要力量,占到农场主总人数70%左右。虽然家庭农场业主的文化程度多数不高,但能吃苦耐劳,创业能力较强。据统计,文化程度为小学的118个,占总人数的12%;初中的1089个,占总人数的57%;高中的586个,占总人数的31%;大专及以上的134个,占总人数的7%。

1.2.3 优势产业明显,产业覆盖面较广 家庭农场经营范围涉及到粮食、蔬菜、畜禽、水果、花卉等本市传统优势产业。具体为: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193个,占总数的10%;园艺种植类家庭农场315个,占总数的16.3%;养殖类家庭农场1292个,占总数的67%;种养结合类家庭农场63个,占总数的3.3%;全托管类家庭农场37个,占总数的1.9%;其他类型家庭农场27个,占总数的1.4%。

1.3 主要经营模式

1.3.1 合作社+农场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是单个家庭农场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农机、植保等配套服务,则由各类专业合作社提供。南通启东市北新镇普东村的冬娟家庭农场就是这种模式。2013年于冬娟家种植玉米、小麦的面积320亩,年产粮食38万公斤,年销售额40万元。早在2008年,她领着当地24户农民成立了民旺农机合作社,种田所需农机全由合作社提供。采用农业机械进行播种、施肥、收割,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1.3.2 企业+农场模式 这种模式是种苗、有机肥等农资,由企业统一提供,收获的粮食也由企业收购、销售。南通如皋市的广兴米业公司是个大米加工企业,经理姚广圣带着家人流转了如皋1200亩的良田和300亩白蒲朱家桥村的土地成立了家庭农场。农场选用优质品种“南粳5055”作为种子,向土肥站订购有机肥料,种植、收割全部采用机械化。公司成立了家庭农场之后,不但解决了在外收购稻子价格高的问题,还保证了大米质量,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1.3.3 大棚蔬果采摘园模式 这种模式是农场主在大棚内种植蔬菜和水果,等到蔬菜、水果成熟时向顾客开放,顾客来这里,一边观光,一边亲手采摘果蔬,直接品尝和购买。南通通州区东社镇的曹荣夫妇在东社镇流转70亩地,创办了开心农场,种植水果、蔬菜,养殖草鸡,做起了精品农业。他们从外地引进了南通地区不常见、具有保健功能的农产品,如黑玉米、黑花生、黑土豆等黑色系列品种,还有各色小番茄等。周末,很多城里的家长带孩子到这里来采摘蔬果,拓宽了家庭农场的销路。

1.3.4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是农户将各种养殖废弃物进行充分发酵,形成有机肥料,再把它施到土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南通如皋市江安镇合作村农民周学良流转了600多亩土地,成立了新时家庭农场,主要种植苗木和蔬菜,同时养猪。农场主把养猪的猪粪通过水渠输送到池子里,在池中搅拌发酵产生沼气,沼气产生的清洁能源供给农场使用,把残留的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料浇灌到农田里。新时期家庭农场就是通过标准化养猪,用猪场废弃物作有机肥料种田,种植的苗木、蔬菜供游人观赏、采摘,发展休闲农业,形成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endprint

1.3.5 绿色养殖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包括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特色养殖。畜牧养殖主要是农户建农场养殖鸡、鸭、鹅、猪、牛等,水产养殖主要是农户专业养殖鱼、虾、螃蟹,特色养殖农户养殖的品种主要有:梅花鹿、泥鳅、蜈蚣、蚯蚓等。南通如皋市江安镇同源家庭农场养殖泥鳅,结果小泥鳅翻起了“大浪”。220亩的一片泥鳅养殖场,56个养殖池,上面遮盖着绿色或白色的塑料网,泥鳅在池塘中游弋,鸭鹅在水面上嬉戏,塘边的小草苍翠欲滴,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

2 南通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配套设施跟不上

农村基础道路不够宽,机耕路不通畅。南通如东县掘港镇新丰村陶素英创办的家庭农场,耕种的600多亩农田,分散在周围10多平方公里,到收割时,由于周边的路很窄,收割机和中型拖拉机无法开到田里收割和耕地,给生产带来很多不便,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还有些农场粮食丰收了,晒粮却成了大难题,盼望建个大晒场,希望有关部门考虑。

2.2 金融贷款无法满足家庭农场的需求

目前,南通市金融机构没有专门面向家庭农场的信贷管理办法,对家庭农场发放贷款主要还是参照对一般农户的放贷方式,贷款额度以30万元以下为主,贷款期限以1年或1年以内为主,申请贷款金额超过10万元的,贷款申请人需提供相应的抵押品。据调查,南通61%的家庭农场期望的融资期限为1~3年,需求额度大多在30万以上,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或购买农机具。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贷款额度和期限很难满足多数家庭农场发展的需求,另有近1/3的家庭农场因为种种原因仍然不能通过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2.3 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

家庭农场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提供技术服务,更需要社会提供经营管理的综合服务。导致目前各地政府部门、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农民经纪人提供的社会服务,服务不到位,服务效率不高。如粮食烘干问题,虽然南通地方政府设立了粮食烘干服务中心,粮食主产区每个县(市)设立3个粮食烘干服务中心,每个中心有3台大型烘干设备,其他地区每个县(市)区设立2个粮食烘干服务中心,但这些烘干服务中心远不能满足南通各县(市)家庭农场和农户的需要。许多家庭农场所需的农业机械仍需自己购买,社会不能提供租赁服务。

3 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重点扶持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建设,改善家庭农场的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允许家庭农场按一定比例建设仓库、晾晒场、农机库房等必要的基础设施,以推进家庭农场稳步健康地发展。

3.2 健全融资服务平台

建立农业融资服务平台,把政府对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与农村金融、保险政策结合起来,对农村金融机构向家庭农场贷款给予一定的贴息、税收减免或财政奖补,调动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积极性。金融机构可对家庭农场进行信用评级,对信用等级高的农场可以增加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以满足家庭农场对资金的需求。同时还可引导一些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如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加大对家庭农场的资金支持。

3.3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政府应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和手段,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重点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项目;开展信息服务,搭建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定期发布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价格、市场供需等各类市场信息及农业灾害预警信息;整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对家庭农场主的职业培训,增加他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稻麦病虫害防控技术、家庭农场的管理与资产运作、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民企业家。

参考文献

[1]陈祖海,杨婷.我国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与路径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3,(9).

[2]吴建东.南通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建设[J].江苏农村经济,2014(6):57-59.

[3]吴婷婷,余波.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4,(12):47-51.

作者简介:王利云,本科学历,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品贸易、农村经济。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庭农场南通发展现状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