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

2015-04-13易树坚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强化栽培技术应用

摘要: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有明显技术优势,对确保水稻丰产丰收有重要意义。本文先介绍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优势特点,然后就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从培养秧苗、适时栽培、合理稀植、平衡施肥、科学用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农民朋友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6.010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相比常规水稻栽培,不仅亩产增幅可以达到10%以上,其成本投入还可以大大节省,经济效益显著,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青睐。开展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相关研究,探索水稻种植新路,也是广大农民朋友的迫切愿望。

1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优势

1.1 技术特点

强化栽培技术可以适当提前移栽秧苗,在冬水田可移栽2~3片叶秧苗,两季田地可以移栽3~5片叶;适当稀植,每亩栽植6000~9000丛,相比常规栽植,每亩要少栽5000丛以上,这样适当稀植,有利于分蘖和单株生长,植株生长粗壮,根系也比较发达;强化技术还强调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在肥料施用方面,强化栽培技术强调平衡施肥,要求多施用有机肥,基肥要以有机肥为主,以无机肥为辅,追施遵循“减前增后,增大穗、粒肥用量”原则,满足水稻生长需求,有效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数。

1.2 增产机理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特点鲜明。强调稀植,促进植株生长;科学施肥,有机肥、无机肥合理配搭,“减前增后”原则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水稻不同生长期需要;强调晒田,合理用水,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合理利用光合作用,从而达到穗大、粒大的增产效果。根据相关实验显示,采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相比常规栽培技术,亩产可以增收130~180公斤,增幅可以达到10%~30%,经济效果十分显著。

2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包含内容广泛,需要在各个环节做好落实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强化栽培技术效果。

2.1 培育秧苗

为提升水稻适应性,需要对水稻品种进行筛选,要提前移栽,合理稀植,需要选择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水稻的分蘖性要强,抗倒伏的能力也要比较突出,最好是偏大体型的水稻品种,能够提升其产量。

水稻播种育苗要采用软盘旱育秧和湿润保温育秧等方式。要根据水稻品种和水稻秧苗生长特点确定播种量,注意做好育秧管理,培育适龄壮苗,为提早移栽创造条件。

2.2 适时移栽

如果是单季水稻,要在秧苗2~3片叶时移栽。如果是双季稻,要在秧苗3~5片叶时移栽。如果前季是水稻田,可以选择免耕或翻耕。免耕要及时泡田、平田、施足基肥,待水自然落干后2~3天进行移栽。如果选择翻耕,要在前茬收获后及时泡田、翻耕、整平稻田、施足基肥,保留浅水移栽秧苗。

2.3 合理稀植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要求适当稀植。如果田力较低,移栽规格为25×25厘米;如果是中等田力,移栽规格为30×30厘米;如果田力属于上层,移栽规格为35×35厘米,或者更大。如果采取三角形种植,规格为30×30厘米~35×35厘米,每丛为3棵苗,尽量做到疏密相间,这对促进分蘖及提高有效穗数有重要作用。如果采取正方形种植,株行距保留要考虑通风透光需要,这样才能保证秧苗单株的正常生长。

2.4 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应该是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核心内容。首先要确定施肥种类,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施用,能够确保理想的增产效果。特别是基肥,需要以有机肥为主,在整个施肥过程中,有机肥要占总施肥量的20%~30%。无机肥施用也需要有合适比例,一般情况下,氮磷钾配比为2∶1∶2。底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5∶3∶2。

施肥量需要根据田力和水稻不同生长期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每亩施用纯氮量为10~14公斤。底肥以农家肥为主,每亩1000公斤,辅以化肥,速效肥料纯氮每亩5~7公斤、五氧化二磷5公斤、氧化钾10公斤。要遵循“减前增后,增大穗、粒肥用量”的施肥原则,这对平衡肥力有重要作用。追施分蘖肥在移栽后25天内分3次追施;穗肥在晒田复水后施用;粒肥在抽穗后10天施用。

2.5 水分管理

水稻移栽后进入分蘖期后,前期要保持水稻田湿润或者浅水,利用干湿交替的形式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到分蘖后期,也就是总苗数达到每亩15~18万时,要排水晒田;如果发现水稻生长势头过旺,当全田总苗数达到12~15万时,就要准备排水晒田了。水稻进入扬花抽穗期,需要浅水灌溉,促使生长大穗。水稻进入灌浆期,需要干湿交替,有利于保根养叶促灌浆。

另外,在水稻管理中,还需要对稻田进行中耕除草,在分蘖期需要2~3次人工除草,也可以利用湿润灌溉等方式防止杂草生长。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化学除草剂,注意用量要合理。

2.6 病虫防治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培育出来的水稻秧苗,大多具有很强的抗性,由于秧苗生长旺盛,不仅抑制了杂草重生,也有效防止秧苗生长期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生。对于稻飞虱、卷叶螟、稻苞虫等虫害,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可以采用高频灯诱杀,或者采用生物农药,也可以采用国家允许的低毒、低残留、高效、安全的农药进行防治。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易于操作,技术优势明显,具有省种、节水、增产等特点,而且还可以免耕,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盘祖勇.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J].吉林农业,2013,(23).

[2]朱永川,熊洪,等.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05).

作者简介:易树坚,大专学历,苍梧县岭脚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作物栽培推广。endprint

猜你喜欢

强化栽培技术应用
强化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思考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