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推进柞蚕产业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2015-04-13关慧超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

摘要:柞蚕业一直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传统林下经济,是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但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就存在了柞蚕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矛盾。本文从政策和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柞蚕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提出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发展柞蚕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共赢。

关键词:柞蚕业;生态环境;致富

中图分类号: S88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6.005

常言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柞蚕业要想长期发展就必须养山护山,保护好蚕场生态环境,有了青山绿水,才有金山银山,才是农民长期致富的保障。在清朝光绪十年,南召县制订蚕坡章程刻诸于石,其内容为“广植蚕坡、保护蚕坡、爱养蚕蚁、严禁抽丰、撙节草木”5条。时至今日,柞蚕场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有利于柞蚕业的后续发展,同时对生态、环境水土也是一种保护,这样在国家政策有力支持“三农”的环境下,柞蚕业与环境和谐发展更加重要。

1 柞蚕业发展下滑的主要原因

现有的柞蚕场场地所有权多是村集体土地所有,或是各地林业部门土体所有,基本是以上两种形式。蚕农通过与其上述方签订合同,在场地进行柞蚕生产。我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国家通过蚕业生产原丝出口换取外汇,以便进行国际贸易支持国家建设,对蚕业生产非常重视,东北农村各地区,村村都有柞蚕生产单位,规模也相当大,柞蚕场建设相对比较多。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各项经济实力的增强,蚕业换取外汇的时代已过去了,各地柞蚕业生产逐渐减少,很多以前有规模的柞蚕场废弃了,变成了柞树成林。但目前黑龙江省柞蚕放养规模在全国第二,牡丹江地区柞蚕放养规模占全省50%左右,从目前发展来看,蚕场的个数在逐年减少,所以对柞蚕场的保护也要加大力度。

2 柞蚕业能快速致富

目前进行生产蚕场承包多数是老蚕农,放蚕生产不仅仅是有情感的,同时能更快速提高经济收入,2014年牡丹江市林口县秋季大茧价格在蚕区价格是32元/公斤左右,茧壳价格在80元每公斤左右,蚕蛹价格在44元/公斤左右,制种期后的母蛾在0.40元/个左右,公蛾在0.35元/个左右,一般蚕农每把剪总收在1000公斤大茧就能达到3万元左右的收入,去掉购种成本,人力成本,平均纯收入在25000元左右,这是70多天收入,老蚕农常言“长养猪,短养蚕,50天就赚钱”,种地带放蚕,一年顶三年,这是农村致富一条捷径。

3 依法经营,切实管好、用好柞蚕场

蚕业部门要与养蚕单位、养蚕户签订合同,明确任务,按《柞蚕生产技术规程》、《蚕场建设技术规程》要求对柞蚕场柞林有计划地更新复壮,严格掌握食叶标准,努力提高蚕场利用率。超过食叶标准的柞蚕场,按合同规定处理。蚕场实行四年轮伐制,进行修枝的,经蚕场承包者申请,报蚕业主管部门批准;需采伐林木的,报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纳入采伐限额管理。蚕业部门要派专业技术人员实地现场勘查设计,因地制宜确定更新面积,发给蚕场轮伐证。蚕场轮伐不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责令其改正,否则停止轮伐。清理更新蚕场,必须经蚕业部门批准,持当年有效证件方可进行。加强蚕场生态环境建设,做到养蚕、养树、养山相结合,既护好林,又养好蚕。推行生态养蚕技术模式。根据当地的生产实际,建立标准化、园林化养蚕场地并实行量化管理。对过度放养造成蚕场林地退化的养蚕户,要向林权所有者给予必要的经济赔偿,并限期对养蚕场地进行造林,使之达到可持续利用于养蚕生产的目的。

4 “三农”政策扶持

在国家“三农”政策扶持下,根据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牡丹江市结合实际出台《牡丹江市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明确了家庭农场以家庭为基础经营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方式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种养综合等类型。柞蚕养殖正属于其认定范围内,如蚕业形成家庭行业协会,家庭组成家庭农场模式,按照规定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者应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经验。有年度发展计划,有完整的财务收支记录,并接受过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培训。由于家庭农场具有先进的管理方式,经济效益水平高,对周边农户具有示范效应,柞蚕业产品基本实现商品化,牡丹江市对家庭农场一经认定,可享受各级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由于蚕业属于纯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系列,这正是柞蚕业发展的契机。

5 结语

在十八大精神的正确引领下,国家坚持对“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柞蚕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蚕农在当下“三农”政策的支持下才能在生态环境与柞蚕业发展上有空间,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扶持下,柞蚕业才能永续发展,农民致富了,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群众在丝织品和菜篮子的需求和满足,达到了多赢的目的,这就是“生态环境谐发展,柞蚕吐丝织金蛋”。

作者简介:关慧超,本科学历,林口县蚕蜂管理站,研究方向:蚕业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
发展工业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