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部当演员 群众看大戏

2015-04-10张晓东

四川党的建设 2015年3期
关键词:阆中市民俗文化干部

文/图 特约通讯员 张晓东

干部当演员 群众看大戏

文/图 特约通讯员 张晓东

“我们老观的干部不但工作干得好,而且戏也演得好,我们特别喜欢他们排演的农村题材戏曲节目,让我们很受启发!”2月2日,阆中市老观镇老隆村村民说。说起老观镇的镇村干部如何既当好干部,又当好“演员”,为群众奉献出精品文化节目,当地老百姓可谓赞不绝口。

老观镇文化站站长李玉富介绍,2011年,老观镇民俗文化艺术团正式成立,一共有70多名成员。除了当地赫赫有名的灯戏演员等专职演员外,镇上的20多名镇、社区干部也纷纷加入,还有30多党员成为民俗文化艺术团的骨干。

艺术团经常演出的节目有《双拜堂》《送丝蚕》《王瞎子算命》《李龙打店》等,还有民俗节目舞龙舞狮、牛灯车灯、竹马和腰鼓。年龄最小的演员17岁,最大的70多岁。团长蒲艳华是君山社区主任,主要是负责舞蹈演出,文化干部李玉富、民政干部何学官、纪检干部傅强、大学生村官陈美玲也从以前的“跑龙套”变成了“老演员”。

老观镇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川东北有名的“灯戏窝子”,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为了让民俗文化在此发扬光大,镇党委决心要大力弘扬民俗文化,用文化凝聚全镇力量,促进老观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为此镇党委要求所有干部必须拜当地的民间艺人胡庆德、安霞、侯万柏等为师,学习川北灯戏表演和打鼓。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很多镇干部没有表演基础和乐器常识,要想入门确实十分困难。“这个演出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开始学习的时候,内心是有阻力的,觉得自己有体面的工作,何必还这样卖力呢!”58岁的镇干部傅强担任老观镇的副镇长已经多年,他现在负责民政工作。“以前老是感觉学不好灯戏,背不住曲牌,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不但兴趣很浓,而且还特别热爱这个事情。”许多干部在窗口从事政务服务,只有在休息时间抽空学习打鼓和背鼓点。对于外出演出,镇上也会及时进行人员调整。

去年在排演新版的灯戏《送丝蚕》时,干部们利用业余时间和本地的演员们排练了26天,一场热闹和精湛的节目终于上台亮相。节目在阆中市农民艺术节上获得最高荣誉“特别奖”,并在阆中市很多乡镇进行巡演。这对镇干部来说是一种激励和鼓舞,也激发了干部为群众演戏的信心。尤其是老观镇在申报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时候,老观镇的干部们登台为专家和学者们表演地道的川北灯戏就很受欢迎。

“许多群众都从这些嬉笑怒骂的演出中领悟到很多道理,民间纠纷减少了,社会变得和谐了。通过演出,群众也和干部打成一片,干部的付出也得到了群众支持和理解!”李玉富说。

老观镇的节目为什么能够成为精品和受到观众的欢迎?“首先内容和故事来源于生活,贴近群众,也是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事;其次是邀请阆中市内外有名的戏曲老师进行基础创作和编排;在排练上,我们的镇上领导和演员们跟踪作业,对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反复研究和揣摩,对不合规范的一律马上叫停纠正,直到满意为止,因此舞台效果较好。”副镇长陈波介绍说,老观镇的干部在演出过程中基本上是没有报酬和补助的。

“干部演节目有利于老观经济文化的大发展,有利于老观名镇的建设保护与管理,更加有利于社会和谐。现在我们的演出特别受农民欢迎,尤其是一些新编的作品特别吸引人,我们的演出到哪里,农民的掌声就响到哪里。他们对我们的演出十分依赖,一两周不演出就有很多人盼望和挂念!”老观镇党委书记迭光俊说道。

责任编辑:陈晖

猜你喜欢

阆中市民俗文化干部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阆中市:线上线下促就业 示范引领助创业
阆中市抓紧抓实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阆中市:加深交流 互助互学促提升
阆中市:劳资专管员培训会召开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