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梦想照进现实
——记雅安市雨城区孔坪乡河坎村村主任刘秀容

2015-04-10魏宏强

四川党的建设 2015年3期
关键词:聚居点雨城区修路

文/图 魏宏强

让梦想照进现实
——记雅安市雨城区孔坪乡河坎村村主任刘秀容

文/图 魏宏强

在生活和事业一帆风顺之时,她毅然倾其所有,只为让穷山村换新颜。面对于河坎村1300多名群众,她准备用一生的精力去改变大家的生活

河坎村是雅安市雨城区孔坪乡的一个大村,有10个村民小组1300多人,虽然地处周公山温泉开发区,但山上和山下差别巨大。山下的组靠近温泉开发区,农家乐开得红红火火,村民收入节节高,山上的五组、八组却不通公路,守着3000多亩山林过穷日子。

如今,一个女人正努力缩短着山上山下的差距,她就是雨城区第一个异地任职的女村主任刘秀容。

山外来了个“女老板”

刘秀容原本是雨城区大兴镇人,起初经营羽绒服布料生意,后来又搞砂石运输,事业很是红火。2009年,她承包了大兴镇九龙村一片林地,在进行低效林改造时,才第一次听说河坎村。

2010年8月21日,雨城区境内出现强降雨,河坎村八组李家沟的4栋农房被毁。刘秀容担心工人的安全,决定前往李家沟看一看。山上没有路,全靠河坎村八组组长李加林带着村民用镰刀砍出了一条道。经过近3个小时的颠簸,刘秀容连滚带爬来到李家沟。

“女汉子”刘秀容不仅仅是开辟了一条路,更改变了河坎村人的生活。

村里的农房简陋,厕所几乎没有遮挡。在一户患严重风湿病长年卧床的农户家,村民艰难地起床将板凳用衣袖擦了又擦,把她当成贵宾款待。村民的质朴、生活的艰辛,让刘秀容心情沉重。

回家后,刘秀容把帮河坎村修路的打算告诉了父亲。父亲提醒她,修路不但会耗费大量的金钱,更会遇到无法想象的困难和艰辛,但她心意已决。

从此,河坎村来了一个外村“女老板”,在鼓励、期盼、怀疑的眼光中,刘秀容成为了河坎村的一员。

善良仗义的“女汉子”

脚步一旦迈出就只能向前,绝无退路。父亲、兄弟姐妹反对,丈夫不理解,刘秀容在家里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但她毅然放弃所有生意,以每年1.8万元的价格流转下3000亩山林,把全部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河坎村五组、八组的道路修建和林地流转上。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2012年3月,五组、八组的公路破土动工。河坎人30多年来一直没有实现的梦想,在刘秀容的身上看到了希望。

在村道工地上,刘秀容和村民一起开荒地、挖土方、砌堡坎,没有丝毫的柔弱与娇气。长期日晒雨淋,她的皮肤和男人们一样变得黝黑。每天早出晚归忙修路,很长时间,女儿几乎没有见过母亲。“对于女儿我很愧疚,但为了让山上的弟弟妹妹能够过上好日子,她非常理解我。”刘秀容说。

2012年9月,因为劳累过度,刘秀容病倒在工地上。手术当天,病房外面的过道上挤满了前来看望她的村民。80多岁的杨永强背了100多个鸡蛋和一只老母鸡走了6公里的山路,再赶车才来到医院。家里人看到她的举动赢得了那么多群众的真心,也改变了看法全力支持她的事业。

2013年5月,宽敞的水泥路一直通到了河坎村八组的最后一户农户。挖通了主干道之后,刘秀容又开始将公路修到林区,仅五组、八组地界上已经修建公路接近13公里。

一个无亲无故的“女老板”,自掏腰包为穷山村修路,不求回报。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有一次,一个村民悄悄把一只鸡放在工棚里,再打电话给她,嘱咐她炖鸡汤保养好身体,质朴的举动,透出真挚的关心。

“铁娘子”的眼泪

在村民的眼中,刘秀容是一个“铁娘子”,浑身充满干劲。可她也流过泪,但不是因为悲伤和困难,而是因为感动。

河坎村80岁老人李子忠患重病急需手术,但交不起8000元的手术费,无法办理入院手续。走投无路时,他的儿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刘秀容的电话,刘秀容二话没说赶去医院支付了全部手术费。

病愈后,李子忠逢人便说“我这条老命是三妹救的”。“三妹”是村民对刘秀容的爱称,大家都把她当亲人看待。知道刘秀容喜欢吃笋子,李子忠经常不顾体弱在竹林中穿梭,就为了让她吃上新鲜的笋子。

一次,李子忠对着工地上忙碌的刘秀容招手,等她走近后,李子忠神神秘秘地从怀中摸出5个大红苹果说:“这是我专门给你买的,怕别人看见要吃,藏在衣服里带来的。”刘秀容知道,老人家中十分贫困,从来都舍不得买这样“贵”的水果。她接过带着老人体温的苹果咬了一口,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外来妹”当上村主任

在修路的一年多时间里,刘秀容跟河坎村的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道路建设最紧张的时候,正是最热的夏天,刘秀容天天都顶着烈日在路上奔走,晒得脱了一层皮。路过的村民见她没有帽子,就把自己戴的草帽摘下来,给她戴上。每当她拒绝时,村民们说,不要把你晒倒了,你倒了我们可没希望了。就这样,每天刘秀容都要收到几顶草帽,一个夏天下来,家里的草帽都堆了一大垛。

2013年底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刘秀容作为一个异乡人,竟然以高票胜出,被村民选举为河坎村村主任。在同一年,刘秀容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有饭吃,大家就不可能饿肚子。”建安置小区、搞生态产业……当选了村主任,刘秀容更加忙碌,每天穿着一双黄胶鞋奔走在河坎村。

小山村“变形记”

河坎村路通了,村民的生活已经大变样。而在刘秀容心中始终有一个梦,她要把河坎建设成生态产业基地、幸福美丽新村。

首先要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把分散的农户从山林中搬出,集中居住,为生态产业发展留出空间。“4·20”芦山强烈地震之后,借助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刘秀容想尽办法为群众建集中安置点。河坎村地处山区,难以找到平整地,刘秀容就动用两台挖掘机、3辆运渣车,用5个月的时间推平了两座山丘,为村民“人造”了两个2000多平方米的新村聚居点宅基地,并用岩渣填起低洼地,在新村聚居点旁建起了停车场。

河坎村村民一时拿不出建房款,刘秀容就让重建户先拿出地震补助和政府贴息贷款投入建房,不足部分由她垫资,后期由重建户流转的林地款和在流转山林中打工的收入逐年偿还。为了解决聚居点的资金,她忍痛将自己180多平方米的两楼一底精装房低价卖了出去,甚至拿出了父亲养老的钱。

现在,新村聚居点建设已经接近尾声,联排的小洋楼矗立在山间。

河坎村下一步的路怎么走,刘秀容早已有了打算:把河坎村五组和八组打造成生态旅游观光地,立足生态农业,带领村民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产业,成立绿色农产品销售配送中心,实现“农超”零距离对接。

刘秀容的梦想是把河坎村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水,把昔日穷山村变成幸福新村,而这个梦想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猜你喜欢

聚居点雨城区修路
雨城区:全周期管理提升问题线索处置质效
南路边茶 雨城的生态经济绿枝
石棉话重建感党恩聚民心
成渝城乡统筹背景下新村聚居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修路
修路
成都市新型农村聚居点选址评价体系研究
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