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员“德”考

2015-04-10刘新平

公务员文萃 2015年4期
关键词:蔡邕私德董卓

刘新平

公德,私德——会打架吗?

曾经以为不会!

小时候听说书人讲《精忠岳武穆》,又读《岳飞全传》,之后,岳飞就成了我心中最为“高大上”的人物:在家时侍母至孝,又能友爱兄弟,亲善邻里;领军抗金,则身先士卒,甘冒凶险,一马向前,真正做到了精忠报国。在岳飞身上,我们所谓的公德、私德,无疑已经完美合体。

因此,我一直以为,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士人,如果公德高尚,私德也必堪为人表,足为世范;反之亦然。

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海瑞,亦可为佐证。在为官上,他清廉自守,不贪不占,爱惜百姓,惩恶除强;在为人上,他侍奉老母,至纯至孝,母亲生日,他倾囊以出,到街上为母亲买来两斤肉……也正因为在公德、私德上同样的内外俱坦荡,心身皆磊落,海瑞大名,才会穿越古今,烛照世人。

不过,渐渐就有了疑惑。观京剧《铡包勉》,说包公陈州放粮的时候,因为侄子包勉贪赃枉法,祸害百姓,包公把他给铡了。他的嫂子因此骂他人兽不如,因为包公从小父母双亡,是由嫂子一手抚养长大的。现在,他将其唯一的儿子给杀掉了。在这种情况下,包公陷入了一种道德困境。虽然最后包公跪地求情,并承诺要给嫂娘“养老送终”,得到了嫂子的原谅,表面看似乎既护持了执法严明的公德,又全了自己知恩必报的私德,但是,我心中的疑惑却久久难去:包公嫂子的丧子之痛真的就那么容易平息吗?一个小叔子的“养老送终”又怎及得上亲生儿子的承欢膝下、侍奉终老?难道公德、私德就必须这么势同水火、不能见容?难道世上真的不能有一个“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两全之法?

后来,终于看清,敢情公德、私德打架的事情,一直都在中国的官员中间和官场上重复发生着,官员们也不得不在由此形成的道德困境中艰难的选择与取舍。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大概非蔡邕莫属了。这位在汉献帝时官拜左中郎将的大名人,就以生命为代价,诠释了公德、私德在很多时候的水火不容:蔡邕61岁那年,曾经不可一世的强人董卓倒台并且被杀。按说这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因为董卓的罪恶确实罄竹难书。夜宿龙床,奸淫宫女;滥杀无辜,以致尸横遍野……但是,董卓对蔡邕又是有大恩的,蔡邕三日之内,曾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后来又出任巴郡太守,这一系列官场升迁,全部仰仗董卓的赏识与提拔之功。此时,董卓曝尸街头,而蔡邕,则陷入了难以自解的道德困境:去祭拜董卓,很有可能被认为是不知大义,没有“公德”;不去,又可能被大家看作是一个“私德”阙如、忘恩负义的小人……最后,蔡邕来到董卓的尸体旁边,“抚尸大哭”。结果当然是因犯了大忌,被杀了头。蔡邕虽然因这样的死法“名标青史”,但我私下揣测,蔡邕在决定走出去之前,一定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犹疑和踌躇。

这样的事情当然不仅仅发生在古代。就在当代,今天的官员,同样也不得不面对时常会发生的公德和私德的矛盾与碰撞。

公德、私德——两翼齐飞,一体双修

公德与私德,相伴而生。如果说,私德体现官员的率直、诚恳与真性情,那么,公德则表征官员的豁达、坦荡与大格局。

在我们历来的教育中,一直都在提倡这样一种公德意识或曰价值观,那就是,一个官员,应该大公无私、先公后私。这方面,我们从来就不缺感天动地的模范和典型。比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从焦裕禄身上,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官员只有在公德上表现得坦荡、磊落,心中无私,一心为公,才能成为一个群众爱戴、组织放心的好官,才能不顾及个人毁誉,为集体、社会和大众的长远利益,心无旁骛的走下去、干下去。

遗憾的是,现实中却有太多相反的例子。不久前,就有媒体的一篇报道,引发网络热议。说的是华中某市公路管理处公开招聘,结果录用的7人中,有4人为处领导干部子女,还有1人为该处下属单位的主任之女。虽然这5人最后因不符合有关干部任职回避制度的规定被取消了应聘资格,但其中涉及到的公德与私德的错位和冲突,却值得思索:当舐犊情深的私德遇到公开、公正、公平选拔人才的公德时,结果往往是私德占了上风。也就是说,当私德无边际地蔓延和扩伸,最后必然会触犯到公德的底线。这一现象显然是值得关注并引起警惕的。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要一味提倡公德至上,更不是要每一个干部都因为公德而彻底丢弃私德。如果那样,不啻于文革时“狠斗私字一闪念”怪象的重现。因为,领导干部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猴子,而是父精母血、爹生娘养的肉体凡胎,而有七情六欲,也需要正常的亲情、友情、乡情和爱情。当遭遇公德、私德发生矛盾、碰撞时,如果既能维护了公德的严肃与正义,又周全了私德的脉脉温情,岂不是皆大欢喜?!就像某位副市长,当父亲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时候,如果不那么冷硬和生涩,而是先给老父亲端上一碗热汤面,或者置办几个小菜,陪老人家小酌两杯。然后,一边吃着喝着,一边耐心地跟父亲讲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纪律和党性原则,讲中央正在对违纪违法官员采取的铁腕治理手段……这样一来,相信事情肯定会是另外一种结局。老父亲确实是为亲侄子要官而来,但是,听到儿子有可能遭受的惩处,他还会罔顾儿子的前程、坚持让儿子做违法违纪的事吗?他还会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吗?

所以,窃以为一个官员理想的官德,必须是公德与私德一体双修,两翼齐飞;苟如此,方是为官根本,官德楷模,更是百姓之福,国家之幸!

(摘自《中国青年》)

猜你喜欢

蔡邕私德董卓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三国鼎立之王允计除董卓
蔡邕听琴
私德教育
“公德”与“私德”
王允计除董卓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倒屣欣逢迎
蔡文姬辨琴
曹操曾“献刀”刺杀董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