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联璧合构建思维力

2015-04-09陈思谷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5年4期
关键词:思维力学科知识学科

陈思谷

开展创新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种深化与提升。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融入创新教育,使之达到与学科教育的和谐统一?这是学校和社会甚为关注的问题。

研究和实践表明,将学科能力的培养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相结合,着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力,是实现学科教育与创新教育珠联璧合的基本途径。

一、学科与学科能力

所谓学科,一方面指一定科学领域的总称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另一方面指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学科教育是学校设置学科的教育,它按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展开论述,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传授学科知识,发展学生的心理能力,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西方教育学家杜威曾指出,科学家的学科知识与教师的学科知识不一样,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以便学生能理解。

杜威所强调的学科知识“心理学化”,尽管包含教师根据学习心理传授知识的内容,但最终目的还是使学科知识内化、概括化或类化为学生的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一方面依靠学科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又不能归结为学科知识,它是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内化、概括化或类化等智力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固的心理特征。

换句话说,学科能力既源于学科教学教育促使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又依赖于学生心理能力本身的发展,即他们掌握知识的难易程度和速度取决于其智力发展水平。

在一定意义上,这正反映知识、智力与能力的关系。由此可见,学科能力正是学科教学与学生智力发展有机结合的产物。

无论哪一门学科,都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学科能力。例如,语文学科能力可以概括为说、读、听、写能力;数学学科能力可概括为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因此,抓住概括能力,也就抓住了学科能力的基础与核心。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乃是发展其学科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学科思维力的建构

在一个人的学科能力体系中,除了特殊的学科能力外,还应有思维要素的存在。只有融合学科能力与思维能力,才能构成学科思维力。

根据学科思维力的基本界定,可用特定学科能力与创新思维品质两大变量来描述创新教育所需要的学科思维力的一般模式A=f(x,y)。式中,x表示特定学科能力目标变量,y表示创新思维品质目标变量。学科思维力A是特定学科能力x和创新思维品质y的函数。

一般说来,学科思维力体系是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统一。如果单纯分析学科思维力构成的具体成分,可将其结构看成是静态的。

例如,语文学科思维力是听、说、读、写等特殊表现能力与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深刻性等创新思维品质构成的多个交结点的静态系统。但从学科能力构成的内在关系和联系上来说,语文思维力不可能局限在这些交结点,它必然在更复杂的交汇作用中表现出动态开放的特点。

学科能力的系统性正是这种静态构成与动态作用的统一,而且动态性是学科思维力结构的精髓。

学科思维力的动态性首先表现在主客体交互作用上。现实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能有效构建或完善其学科能力结构。

其次,动态性表现在学科教学活动是学科能力结构的起点与动力。教学活动中,当学生掌握某种操作程序且获得不断发展时,当感知、表象、语言、思维相互结合时,出人意料的学科能力结构也就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并出现各种学科能力的模式。

此外,随着人们对学科特殊表现能力和思维品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原先构建的能力结构形态也必然发生变化。认识学科思维力结构的动态性,有利于在学校创新教育过程中保持某种发展求新心理,避免在能力结构模式上形成定势。

学科思维力虽是若干能力的集合,但它必须以学科知识经验为中介而实现。这里的中介功能是指学生从掌握学科知识经验,过渡到形成学科能力的桥梁作用。

作为学科能力材料的知识经验,在内容上主要是语言、数和形;在形式上大致可分为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显而易见,学科思维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学科知识的坚实基础之上。学科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注重学科思维力开发的教学改革实践。

三、学科思维力的发展

发展学科思维力,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创造性,自觉探索和运用各种创造性教学模式。就目前的情况看,常用的主要有创新要素渗透、两点结合和一体化教学模式。

“渗透”原义来自于化学上的溶液与纯溶剂被半透膜隔开,纯溶剂(或稀溶液中的溶剂)通过半透膜向溶液(或浓溶液)扩散的现象,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另一种事物或势力。

在发展学科思维力的实践中,如果以学科课程教学内容为本,适当渗透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维故事或思维训练活动,可使传统教学具有培养学科思维力的功用。

两点结合教学模式是指设计学科教学知识点和创新教育目标点,并使二者有机结合的一种发展学科思维力的教学模式。要寻找结合点,一方面应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课程基本知识训练目标;另一方面必须了解思维训练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学科思维力发展的教学实施方案。

一体化教学是把创新教育和学科教学视为一体,通过课程教学环节、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系统要素的整合,实现发展学科思维力的期望。这是发展学科思维力最值得倡导的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全面理解创新教育观念。

在创新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认为开展创新教育是科技辅导员的事,多数人难以实施,提倡学科思维力发展教学可纠正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便于发动更多的教师加入创新教育的队伍中。

学科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活动,其本质是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上发展思维力的认识过程。学科思维力发展教学,是一种在课程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掘思维内涵和提升思维品质的活动。因此,教师应在学科课程教学活动中实施学科思维力发展教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中的主体,也是思维变化过程中的主体,是教与学这一矛盾中的主要方面。教师所施于学生的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所接受。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体,而是主动进取、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学科思维力发展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整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

猜你喜欢

思维力学科知识学科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学科新书导览】
品读
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力的培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超学科”来啦
测一测你的思维力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