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救的不只是 一个日本人

2015-04-09

南方周末 2015-04-09
关键词:军舰教科书外国

南方周末评论员 史哲

近日看到两则颇具意味的消息:一则是中国海军在也门撤侨行动中帮助一名日本游客乘中国军舰脱离险地;另一则是安倍政府终于让历史教科书得以充分贯彻“政府观点”,也即他个人的观点,极大淡化了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罪责——可以想象,那个曾经军国主义的、书写了人类历史黑暗一页的“日本帝国”在2016年的日本教科书中一定像极了一个“正常”国家。

在中国网络上,与这两则新闻相关的留言不厌其烦、一如既往地表达着它带给中国人的愤怒与困惑。在不少国人的心中,花纳税人的钱、用中国最好的军舰救一个日本人,比起花大把钱去日本看樱花、购物更难以理解。

中国军人该不该救那个落难的日本国民?当然应该。

暂不提国家形象、软实力这些过气的流行词,以及被传得已经面目扭曲的所谓“以德报怨”的中国传统,仅仅人性、生命两个词的分量就已经足够。漠视一个无辜的、面临死亡威胁渴望获得救助的生命,不是一种高尚,它会让我们自甘堕落到幽暗人性的深渊。

世界历史视野中的大扩张、大探险带给中国人的绝大多数记忆都是不友好甚至鲜血淋淋的,这当然也包括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殖民扩张。因此,那个时代常常和文明能相提并论的名词,诸如蒸汽机、轮船、大炮、海军……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总是带有几丝野蛮与残忍。由此,中国人本能地讨厌“扩张”这一类词。

必须把扩张与本国在外国的正常利益存在有效区分开来。扩张,是用武力把别人的利益据为己有,或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别人头上。本质上是一种帝国主义政策。这一政策造成的本国在外国的利益存在,很难说是正常的。但本国也可以有在外国的正常利益存在,这是自由贸易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在今天,中国制造遍及世界各地,人民币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受到欢迎,中国军队在大洋之上保持常态巡航,中国在距离国门千里之外也能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事实上,中国力量今天已然能够在世界发挥影响,而且影响会越来越大。

有道是,力量越大,责任也越大,这种力量与责任可以有多种形式的表现。比如,它可以是一次不起眼的援助,也可以是国境线上的难民营,也可以是动辄几千人、不分国籍的救助性军事行动……它可能会给世界讲述一个完全不同的关于“中国在外国的存在”的故事,可以是优雅的、温情脉脉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告别被害者心态,而应慢慢具备正常大国国民的平和心态。

在这个意义上,本次也门撤侨行动是如下叙事:中国军舰救了许多平民,其中有一些来自外国,这些外国人其中有一个来自日本。

猜你喜欢

军舰教科书外国
图解军舰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乌总统呼吁北约派军舰抗俄
藏起来的教科书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小记者采访外国军舰
外国幽默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