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结构游戏的适宜性指导与评价

2015-04-07卢贤淑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建构儿童游戏

卢贤淑

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应是儿童的乐园,游戏应该成为它的基本活动。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游戏之所以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和游戏本身的性质以及它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上的作用分不开的,通过这种活动,儿童身心发展上的许多变化就能更好地产生和形成。游戏是适合与学前儿童特点的一种 独特的活动形式。”

结构游戏就是一项学前儿童自主的创造性的游戏,有着自身的特点,结构和教育作用。在幼儿园教育中组织和开展结构游戏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及手段。在结构游戏中,我们既重视幼儿整体和谐发展的结构目标,更重视幼儿获得主体性体验的过程目标。在结构游戏过程中,可以充分发展幼儿多种技能和创造能力,培养美感和审美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并可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一、幼儿结构游戏内涵与目标的研究

结构游戏也称建构游戏,是一种儿童利用 多种建筑结构材料,如积木, 积塑,沙,土,金属部件等进行建筑构造的游戏。从结构游戏的特点看,我们以适合幼儿身心特点,年龄特点和个体特点的创始性游戏内容,提供多种材料,创设, 有利于发展游戏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结构游戏与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结构游戏能较好地反映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水平,把握物体能力水平 ,对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功能的认识水平,空间认知水平。而经常性地进行结构游戏,又有利于幼儿以上各个方面的能力水平的发展。结构游戏是一种带有认知成分的操作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我们从认知能力,动作发展,常规教育,道德情感,游戏能力等方面,整合出来了结构游戏的总目标:他在于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区为依托,以角色为动力,将教师,幼儿和材料,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主体性 ,游戏性,教育性的统一。激发幼儿游戏愿望,热情投入游戏自主交往,积极探索,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良好的艺术素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身体素质和谐发展的幼儿。

二、幼儿结构游戏的适宜性指导研究

结构游戏的适宜性指导, 是指教师在游戏活动中,一方面通过创设体现一定教育意图的游戏环境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积极地投入游戏;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参与游戏过程,具体指导幼儿 的游戏,引导幼儿深入开展游戏。这种简洁的影响和直接的参与要求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幼儿的游戏,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

(一)构游戏的确立

幼儿可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己选择游戏主题。有事,可能有教师来确定游戏主题,这时教师也要鼓励幼儿展开联想,让幼儿想想塑造哪些物体能充分地表现主题,通过欣赏,参观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建构兴趣,形成幼儿的建构主题。小班幼儿 通过单个物体的构建,诱发主题,如幼儿建构了汽车,滑梯,小桥等,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小朋友,“你们搭的是公园吗?公园里还可以 搭什么呢?”在幼儿建工的基础上生成主题。中班幼儿的建构主题,则要注意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幼儿的认知结构。如中班幼儿以建构较为简单的大桥,广场等主体内容。而大班幼儿则以建构较为复杂的,有一定难度的商场 等主题内容。在主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的基础性经验,引发游戏主题产生的相关材料,都影响着游戏主题的产生与发展。有些主题对有些幼儿来说,经历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而对另一些幼儿来说,这一主题的消亡则是游戏的开始,游戏主题的产生和发展,应考虑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要,动态的,双向的,主体地考虑游戏主题的建构。

(二)设情境 ,导入游戏

游戏环境是幼儿游戏的基础,教师主要 通过 创设游戏情境,提供结构游戏材料,及使用一定的导入方式,来引发幼儿的游戏愿望,促使 幼儿较快地进入游戏状态。

⒈通过上课,劳动,参观游览,丰富幼儿有关物体形象方面的知识,如带领幼儿上街时客气发幼儿观察路旁的建筑物,分析建筑物的外形是由哪几种几何形体构成;对平时所见的一些物体,也随时引导幼儿分析他们的结构。

⒉通过给幼儿看图片,教师讲解,启发幼儿的再造想象。教师 可以 通过 讲解图片 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为诱饵在结构游戏中,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打下基础。

(三)会幼儿基本游戏技能

结构游戏 不同于其他游戏,他是通过幼儿动手操作达到游戏目的的,所以教会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游戏技能非常必要。只有掌握一定的建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把独立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在游戏中得以充分地体现,因为受结构知识和技能的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和主动性,往往不能自如地得以表现和发挥。为此,教师要他用过示范,范例,讲解,建议,提醒及幼儿自己的练习,让幼儿掌握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结构知识技能,同样,幼儿相互间的模仿,评价也可提高其构造技能。

(四)养幼儿的整体意识

针对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性,看实物往往片面不准确,所以,组织结构游戏时,应培养幼儿的整体意识。

⒈引导幼儿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而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游戏开始时,可以启发幼儿回忆建筑物的整体布局,由哪几部分构成,在头脑中形成建筑物的完整形象。

游戏进行时,指导幼儿抓住建筑物有突出特点的部分进行塑造,并提示幼儿考虑他所塑造的部分与整体建筑的关系,改变只顾自己建造的部分,只想自己所需要的材料的现象。这样可以把集体主义观念渗透到游戏中去。

⒉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通过结构游戏帮助幼儿处理好建筑物的某一部分与其他部分,以及与整个环境的关系,提示幼儿只有各个部分都塑造得好,整个建筑想象才会美观,和谐,帮助幼儿提高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充分保证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有两个角度:一是游戏的时间单位;二是游戏的次数频率。不同的游戏在时间的安排上对不同年龄的幼儿也是不同的,教师要重视结构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把游戏放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上。为此,首先要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在自由游戏时间内允许并鼓励幼儿开展结构游戏,其次,要提供游戏场地,除了不固定的桌面,还要尽力为大型结构游戏的开展提供较固定宽敞的场地。

总之,指导幼儿进行结构游戏,教师要顺应幼儿心理,推动他们“自由玩”,教师着重在发挥幼儿创造力方面实施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既不是简单的堆砌,也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一种有创造性的活动。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构儿童游戏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