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黄牛改良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与对策

2015-04-05王雅静

兽医导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冻精养牛黄牛

王雅静

(河北省南皮县农业局,河北南皮 061500)

浅析黄牛改良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与对策

王雅静

(河北省南皮县农业局,河北南皮 061500)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和谐发展的基础所在。进入新世纪以后的几年中,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了多个有关农业方面一号文件,在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特别强调“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发展畜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南皮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现有耕地面积70余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种植大县。黄牛生产是我县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如何通过推进南皮黄牛杂交改良再上一个新台阶,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继续增加农民的收入,是目前值得我们思考和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三农工作;黄牛生产;支柱产业

1 南皮县黄牛改良的历程及现状

南皮县的黄牛冷冻配种改良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近30年以来,通过试验示范、普及推广、巩固提高三个阶段,该项工作已在全县养牛产业中普遍推开,成为一项公认的费少效宏的常规实用技术,改良成效斐然,对全县肉牛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改良数量逐年增加。目前黄牛冷冻精液授配面扩大到全县9个乡(镇)312个行政村,年改良黄牛3万头,受胎率85.5%。二是改良队伍相对稳定。全县从事黄牛冻精配种改良工作的技术人员85人,其中大学文化程度5人,中专(高中)60人,初中以下15人。三是黄牛改体系逐步完善。全县已配套建设肉牛良种繁育指导站2个,肉牛细管冻精主要品种有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红黑安格斯、皮埃蒙特等,基本能满足全县黄牛改良工作的需要;建成黄牛改良站点60个。四是改良效果日益凸现。黄牛改良技术的推广普及,为提高养牛生产水平,促进养牛业增长方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出现了“四高一低”的局面。即:良种化程度明显提高。目前全县良种及改良牛比重达到84.5%,改良牛中杂交一代占30.9%,二代占35.9%,三代以上占33.2%;出栏率明显提高。2009年全县平均肉牛出栏率达到81.5%,比改良初期提高51个百分点;产出水平明显提高。出栏牛平均个体产肉量达到200公斤,每头牛比改良前平均多产肉80公斤;生长速度明显提高。同等饲养条件下的二元杂种牛或三元杂种牛日增重达1000g以上,比本地牛增加一倍多。同等体重的改良牛,出栏周期比本地牛缩短6个月左右;饲养成本大幅度降低。除育肥牛饲养周期缩短降低的成本外,全县每年减少种公牛饲养量近500多头,仅此一项,每年减少支出近300万元。

2 黄牛改良在农民增收中的地位

我县黄牛体型较小,体躯紧凑结实,头略长,颈长适中,四肢较长,筋腱分明体紧凑,蹄小而坚实,行动敏捷,适于役用和运输。中等个体日可耕地2.5亩,公路拉胶轮车可载重550~650 kg,时速3.0~4.0km。成年公牛体重325.4±47.3 kg、母牛273.2±40.5 kg。用西门塔尔牛等优良品种的细管冻精和本地黄牛进行杂交,其杂交优势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改良牛与本地牛比较,改良牛18~24月龄能达到500 kg,而本地黄牛同期只有280kg,最重的也仅300 kg。如果按照目前活牛销售价格24元计算,一头改良牛比一头本地黄牛平均多卖4800~5280元。除去饲养防疫费用后,按照头平增收2000元,30年来累计出栏改良牛100万头计,已为养牛户直接增加收入20亿元。2009年全县黄牛产值已达17218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41609万元的41.4%,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

3 黄牛改良在农民增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黄牛杂交改良在我县开展近30年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牛改投资大,农民养牛基本上不重视投资,要进一步加大黄改力度、拓展覆盖率仍存在一定困难。另外,还存在着宣传力度不够、配种网点布局不够合理、资金投入不足、黄牛受胎率较低等问题。

(1)黄牛改良队伍青黄不接,影响了受胎率的提高。黄牛改良是一项技术性强、操作难度较大,集苦、脏、累于一体的工作。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大面积推广此项工作,各级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培训了大批技术骨干,目前这些人员已开始陆续退离工作岗位。但由于工作环境艰苦,收入相对较低,许多年轻专业技术人员不愿从事这项工作,导致部分村庄技术人员青黄不接,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现象,造成配种受胎率低,挫伤了养牛户接受冻精配种的积极性。

(2)重改良轻培育,影响了改良效果的充分发挥。近几年来根据市场需求,我县陆续引入了利木赞、夏洛莱、安格斯、皮埃蒙特等良种肉牛冻精。随着引入品种的增加,三元杂交改良工作也随之开展。但无论是二元杂交或三元杂交,在改良方向上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一味追新”的盲目性,在改良方式上也出现了只顾眼前利益、重改良轻培育的现象。

(3)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不能安排较多资金用于黄改工作技术培训、宣传、黄改站点建设、黄改物资购置,影响黄牛改良面的扩大;加之信贷资金发放程序复杂,放贷面低,很多养牛户想扩大养殖规模,但由于资金缺口较大,而目前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根本解决不了实质问题,造成农民想养牛而无钱买牛,想扩大规模而投资又太大,贷款困难。扼制了我县肉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4 加大黄牛改良力度继续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加快黄牛改良步伐。黄牛改良是提高养牛业生产水平最成熟、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对于加快我县养牛业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养牛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养牛业的发展尤其是肉牛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立足实际,其准确的定位应是:以黄牛冻精配种改良为主攻方向,以胚胎移植为补充。进一步提高对黄牛改良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组织领导,才能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才能真正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和具体解决措施,才能真正使南皮肉牛产业得到持续发展,才能切实做到促进农民增收。

(2)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建议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决黄牛改良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二是可以通过“订单”合同解决农民养牛的市场问题;三是可以通过提供最低收购保护价解决农民养牛的风险问题,维护农民的最低利益;四是可以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农民提高养牛技术水平,提高其经济效益;五是实行黄牛改良补贴政策,向使用细管冻精的养牛户直接补助一定数额的资金,进一步激发农民进行黄牛改良的积极性。六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分期补贴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现有黄牛冷配站点更新设备、改善条件、扩大改良覆盖面。

(3)加强执法监督,规范良种市场。各级畜牧部门要加大《畜牧法》的宣传贯彻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规范良种市场。对良种经营单位要开展全面检查,坚决取缔无证经营、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扰乱种畜市场行为,规范种畜、冻精、胚胎等遗传资源生产经营行为,促进黄牛改良有序进行。

(4)注重科学研究,增强改良工作活力。要实现黄牛改良工作再上新台阶,必须注重科学研究,加大科技含量,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要通过应用科学技术探索提高黄牛改良效益的新路子,千方百计在提高黄牛冷配准胎率和繁殖成活率上下功夫,进而巩固和提高黄牛改良效果,激活黄牛改良工作活力。

(5)强化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进一步加强对黄改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努力提高黄牛冻配准胎率和繁殖成活率。一是对在岗人员进行定期轮训,使每个黄牛改良人员都能熟练应用细管冻精配种技术;二是推行配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新开展配种工作人员要进行培训,合格发证后方可上岗;三是通过入户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养牛技术水平和我县黄牛牛肉质量,以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的养牛积极性。

[1] 甘华锋.筠连黄牛杂交改良在农民增收中的地位和对策[J].中国牛业科学,2007,32(6):82-83.

[2] 张莲英,陈家贵,毕朝斌,等.育肥牛增重试验报告[J].中国牛业科学,2009,(2):21-24.

猜你喜欢

冻精养牛黄牛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牧 场冻精保存及使用
奶农选择公牛冻精的几个误区
黑牛和黄牛
打击“黄牛”到底靠什么
怀揣百万转行养牛的能人
车101:给黄牛做中介
巧家县黄牛冻精改良配种技术推广经验
华宁县盘溪镇黄牛冻精改良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