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中度干眼症患者双通道技术检测获取的视觉质量参数变化

2015-04-04孙龙格马忠旭马林

山东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泪膜干眼症

孙龙格,马忠旭,马林

(1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天津 300020;2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轻中度干眼症患者双通道技术检测获取的视觉质量参数变化

孙龙格1,马忠旭2,马林2

(1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天津 300020;2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观察轻中度干眼症患者双通道技术检测获取的视觉质量参数变化,探讨其视觉质量是否受影响。方法选择轻度干眼症患者31例(轻度组)和中度干眼症患者25例(中度组),并将正常人(24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基于双通道技术的OQAS-Ⅱ系统检测3组受试者自然状态下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SR)、客观散射指数(OSI)视觉质量参数,同时检测3组受试者在15 s不眨眼过程中的OSI动态变化,获取此动态过程OSI均值及标准差(SD-OSI)。比较3组MTF cut off、SR、OSI、OSI均值和SD-OSI,并分析各组OSI与MTF cut off、SR、年龄的相关性,OSI均值与年龄、无表麻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的相关性。结果中度组MTF cut off、SR较轻度组、对照组低(P均<0.05)。轻度组、中度组OSI、OSI均值、SD-OSI较对照组高,且中度组OSI均值、SD-OSI较轻度组高(P均<0.05)。3组OSI与MTF cut off、SR均呈负相关,对照组的OSI、OSI均值与年龄呈正相关,但在轻度组、中度组无相关性。3组OSI均值与BUT及SchirmerⅠ均无相关性。结论 双通道技术检测发现干眼症患者视觉质量参数发生变化,其视觉质量受到影响,且中度较轻度干眼症更明显。

关键词:干眼症;泪膜;散射;视觉质量;像差;双通道技术

干眼症患者常主诉间歇性视物模糊等视觉干扰症状,这主要是由于患者泪膜及眼表的改变影响了眼部屈光系统的像差和散射,导致视觉质量下降[1]。以往对于干眼与泪膜对视觉质量影响的研究多通过像差仪来直接测量有限观察点的波前像差而间接推导出点扩散函数(PSF)进而分析调制传函数(MTF)等视觉质量参数[2],不仅忽略了眼内散射对成像质量的影响,高估了成像质量,而且无法对受试者进行动态监测以观察泪膜波动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基于双通道技术的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仪[3],直接获得测量通路上全部屈光介质的PSF,观察轻中度干眼症患者在高阶像差和眼内散射共同作下的视觉质量参数变化。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4~6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干眼特需门诊的患者,轻度干眼症患者31例(轻度组)和中度干眼症患者25例(中度组),并将正常人(24例)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每位受试者的一只眼进行检测,3组均进行进行裂隙灯检查、电脑验光、无表麻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染色计分(荧光素钠试纸条法)等检查。轻中度干眼诊断依据《2013年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4]。排除重度干眼患者、经常佩戴隐形眼镜、斜弱视、有眼部手术史或外伤史、眼部活动性炎症、高度近视、散光大于0.5 D、其他患有屈光介质疾病的人群。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年龄分别为(31.62±9.11)、(34.50±10.26)、(33.57±11.42)岁;球镜度数分别为(-1.711±1.643)、(-1.273±1.504)、(-1.326±1.484)D;柱镜度数分别为(-0.182±0.265)、(-0.122±0.327)、(-0.178±0.420)D;SchirmerI试验分别为(17.834±8.921)、(11.00±7.675)、(9.919±5.155)mm/5 min;BUT分别为(12.214±6.267)、(5.106±2.907)、(3.558±2.134)s。3组年龄、性别、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比较,P值分别为0.110、0.503、0.527、0.761。3组SchirmerⅠ试验和BUT比较,P值分别为0.001、0.000,轻度组、中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视觉质量参数检测利用基于双通道技术的OQAS-Ⅱ系统(西班牙Visiometrics公司)进行散射、视觉质量以及泪膜动态检测。测量全程在暗室进行,每位受试者暗适应10 min以获得自然状态下最大瞳孔(大于4 mm才进行检测)后开始检查。将事先验光结果输入仪器,测量过程中要求受试者注视仪器中视标,调整仪器使CCD采集到的被测眼图像清晰聚焦于屏幕上,先对不同屈光状态下(基于验光结果±3D范围内)的视网膜图像进行扫描,并自动选择仪器最佳图像时的屈光状态作为最佳焦点,完成对受试者屈光不正的选择全部矫正。然后先自然状态下检测受试者4 mm瞳孔直径下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SR)、客观散射指数(OSI值)。此过程为避免泪膜影响,每次测量前须眨眼1~2次。之后记录眼散射整体水平及波动,观察全眼散射随泪膜动态变化情况。测量开始前眨眼1~2次,此后15 s内不再眨眼,监测眼散射在此过程中的连续变化,获取此动态过程OSI均值及标准差(SD-OSI)。

2结果

3组患者自然状态下及泪膜动态状态下的视觉参数比较见表1。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的OSI与MTF cut off的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6、-0.876、-0.623,P分别为0.000、0.000、0.001);OSI与SR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07、-0.755、-0.626,P分别为0.000、0.000、0.001)。对照组的OSI与年龄呈正相关(r=0.797,P=0.000),但在轻度组、中度组无相关性。对照组OSI均值与年龄亦呈正相关(r=0.726,P=0.000),但在轻度组、中度组无相关性。3组OSI均值与BUT及SchirmerⅠ均无相关性,BUT与SchirmerⅠ亦均无相关性,SD-OSI与BUT、SchirmerⅠ、年龄均无相关性。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轻度干眼组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轻度干眼组比较,#P<0.05。

3讨论

稳定健康的泪膜是维持一个光滑湿润眼表的重要前提,是影响视物清晰度的重要因素。干眼患者的泪膜不稳定,所以更容易在持续睁眼(如驾驶、阅读、电脑工作)时产生视物模糊的症状[5]。这是由于泪膜局部的变化可使波前光线进入人眼的路径改变而产生波前像差。但是不均匀的泪膜同样可以加重角膜前表面的散射而影响全眼散射[6]。像差是来自物体点光源的光线偏离其理想成像的方向并发散至其可预测的确定方向,影响的是中央较窄的视角;散射由屈光介质小的不规则引起光线传播中的异常,影响的视角范围相对较大,可通过降低对比度而掩盖像的细节,引起幕罩样眩光而影响成像质量。因此,散射与像差一样不可忽视。

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使用Hartmann-Shack像差仪探究干眼患者像差的变化,Wang等[2]研究发现干眼患者高阶像差的波动明显大于正常人。但这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实际的视觉质量,而且不方便对受试者进行眨眼控制,无法在泪膜动态下监测。且目前的研究多将轻中度干眼混合研究或者单独研究轻度或中度干眼,还未有将轻中度干眼区分开并进行比较的研究[7]。本研究将轻中度干眼区分开并设立正常眼为对照,利用OQAS-Ⅱ系统,对散射和包括散射在内的视觉质量进行检测,同时监测分析受试者OSI均值、SD-OSI。OQAS-Ⅱ系统采用了双通道技术,近红外半导体激光照明,点光源发出的细光束经眼球屈光介质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像点,经反射后光线会再次穿过屈光介质,被CCD采集和计算机分析,在散射的情况下仍能获取精确的视网膜成像质量。并可通过连续记录眼散射和视网膜图像观察泪膜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此过程OSI均值来反映泪膜对散射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轻度干眼症者自然眨眼状态下视觉质量(包括MTF cut off、SR、OSI)未受明显影响,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但其OSI均值高于正常人,表明其在持续睁眼工作时会发生眼散射的增加与视觉质量的下降,容易产生视物模糊症状。而中度干眼症者无论是在眨眼还是持续睁眼状态视觉质量都不如正常人,这说明持续睁眼工作时其视物模糊程度可相当于早期轻度白内障患者(正常人OSI低于1,早期白内障的眼OSI为1~2,成熟白内障的眼OSI值则高于4)[8],这说明中度的干眼症已经对患者的视觉质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轻度干眼症者或可通过有意识地增加眨眼频率来改善视觉质量,但中度干眼症患者必须借助人工泪液进行治疗和改善。由于轻度干眼症自然眨眼状态下视觉质量未发生明显改变,因此通过测量此状态下的散射和视觉质量并不能完全区分轻度干眼症。OSI均值在任意两组间均有差异,轻度干眼症比正常人也明显升高,这是由于对受试者进行眨眼控制充分暴露和考验了泪膜的稳定性,泪膜稳定性越好,眼散射均值及标准差越小。因此监测持续睁眼状态下眼散射的变化更有助于区分干眼,如何基于此创建一种新的非侵袭性干眼分级标准,可以成为后续研究的新方向。

Guirao等[9]曾报道,正常人的眼散射与视觉质量与年龄有相关性,本研究正常人的OSI和OSI均值与年龄均呈正相关,但这一相关性在轻中度干眼症患者中未发现,这说明在干眼症存在的情况下,年龄已不再是影响眼散射的主因。且本研究并未发现眼散射OSI均值与传统的干眼检测指标如BUT、SchirmerⅠ试验间有相关性。干眼症本就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泪膜又有动态性特点,对于评测干眼的各项指标也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往也有研究发现干眼症患者BUT与SchirmerⅠ试验间无相关性[10],所以对于干眼症及泪膜的研究仍然是一项需要继续探索的工程。但十分明确的是,轻、中度的干眼症各自对患者的眼散射及视觉质量造成了不同程度影响,而且OSI与MTF cut off和SR均呈负相关,也说明了干眼症患者的散射对于视觉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可忽视。而且不同程度的干眼对视觉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明确患者这些细微的改变,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判断和进行临床诊疗,在改善干眼症状的同时,应兼顾患者视觉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Guo B, Lu P, Chen X, et al. Prevalence of dry eye disease in Mongolians at high altitude in China: the Henan eye study[J]. Ophthalmic Epidemiol, 2010,17(4):234-241.

[2] Wang Y, Xu J, Sun X, et al. Dynamic wavefront aberrations and visual acuity in normal and dry eyes[J]. Clin Exp Optom, 2009,92(3):267-273.

[3] Díaz-Doutón F, Benito A, Pujol J,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retinal image quality with a Hartmann-Shack wavefront sensor and a double-pass instrument[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6,47(4):1710-1716.

[4]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73-75.

[5] Rieger G.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ecorneal tear film for the quality of optical imaging[J]. Br J Ophthalmol, 1992,76(3):157-158.

[6] Montés-Micó R, Cáliz A, Alió JL. Wavefront analysis of higher order aberrations in dry eye patients[J]. J Refract Surg, 2004,20(3):243-247.

[7] Artal P, Benito A, Pérez GM, et al. An objective scatter index based on double-pass retinal images of a point source to classify cataracts[J]. PLoS One, 2011,6(2):e16823.

[8] Martínez-Roda JA, Vilaseca M, Ondategui JC, et al. Optical quality and intraocular scattering in a healthy young population[J]. Clin Exp Optom, 2011,94(2):223-229.

[9] Guirao A, González C, Redondo M, et al. Average op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human eye as a function of age in a normal population[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9,40(1):203-213.

[10] Begley CG, Chalmers RL, Abetz L,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bitual patient-reported symptoms and clinical signs among patients with dry eye of varying severity[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3,44(11):4753-4761.

(收稿日期:2014-11-18)

通信作者:马忠旭

中图分类号:R77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07-0072-03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07.028

猜你喜欢

泪膜干眼症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长期玩手机小心得干眼症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观察老年干眼患者最早泪膜破裂位置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药膳调理干眼症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刮痧疗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150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患者泪膜功能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