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蹄疫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2015-04-03杨春岐

兽医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疫区口蹄疫畜禽

杨春岐

(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镇农业畜牧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口蹄疫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杨春岐

(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镇农业畜牧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口蹄疫是人和牲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流行。在当今国际贸易、物资交流频繁,人员流动较大的情况下,口蹄疫疫情极易爆发,尤其是在春暖花开的春季和万物萧条的秋季,随着动物迁徙的变化,为口蹄疫疫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口蹄疫疫情一旦爆发,将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将对养殖户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口蹄疫;危害;防控

1 口蹄疫流行状况

口蹄疫在养殖户中俗称口疮、蹄溃、鹅口疮。是一种人和牲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病毒为载体,传播速度较快,途径较广,一旦畜禽接触并感染该病毒,发病率几乎达到100%,死亡率可以达到2~3%,口蹄疫不但可以导致动物直接死亡,同时也可以导致动物患病期间和患病后肉质和奶产量下降,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口蹄疫疫情首先于1514年在意大利被发现,之后时有暴发流行,且多在冬春季节,夏季较少。最近些年,口蹄疫疫情在国际上广为传播,较多以农牧业为经济基础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了口蹄疫的重灾区。1999年以来,全球有近4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口蹄疫疫情。2000年,东亚和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口蹄疫疫情。2001年,口蹄疫在英国卷土重来,并在欧洲广泛蔓延,给英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90亿英镑。我国也是口蹄疫的老疫区,曾经发生口蹄疫疫情大流行4次。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壮大,口蹄疫暴发流行的潜在危险也相应增加。

2 病原形成和传播方式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该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单股DNA病毒,等面体对称,无包囊,是为类历史上最早发现的引起人和动物发病的病毒。分为7个主型:O、A、C、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亚洲1型。其中尤以O型和A型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口蹄疫病毒可以通过接触、空气、食物等途径进入感染畜禽损伤的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而引起发病。主要易感载体是猪、牛等大型偶蹄兽类,鼠类和兔类也是高发种群。人类因接触口蹄疫病畜及其污染的毛皮或误食病畜的奶、肉也可感染,但很少见到典型病例。此外,人类也可能成为病毒载体,把病毒传染给畜类,而人与人之间不易互相传染。

3 临床表现

3.1 动物

猪、牛等大型偶蹄兽类感染口蹄疫疾病后,其典型症状是发热和在口腔粘膜、乳房及蹄部皮肤上出现水疱。发病过程可以分为良性、恶性或并发症性情况。新生幼畜则表现为鹅口疮性的急性和亚急性心肌炎症状,通常以死亡结局。口蹄疫的急性过程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和临床期。潜伏期一般为几天至半个月不等,通常为2~7天。潜伏期是口蹄疫病毒在侵入部位及体内扩增的阶段。前驱期多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和奶产量减少等现象。临床期会出现典型的水泡,并逐渐融合破溃,呈鲜红色的糜烂面。此时感染畜禽将出现体温升高,步态紧凑或者跛行,脉搏和呼吸次数剧增,产奶量下降、动物体质变差等症状。恶性口蹄疫最重要的表现是心脏活动遭受破坏,往往感染畜禽将因心肌衰竭而迅速死亡。口蹄疫的并发症主要是在患部组织上出现细菌性的化脓-坏死过程。病期延长者可出现心脏病、内分泌病和不育症。

3.2 人体临床表现

人体在感染口蹄疫后,将经过2~18d的潜伏期,具体表现为突然发病,发病初期症状类似流感。2~3d后,口、咽及指、趾部可将出现水疱,愈后不留疤痕。重者可并发胃肠炎、神经炎及皮肤、肺部的感染。多数发病过程在1周左右,治愈后没有后遗症。

4 防治措施

口蹄疫的防治措施是属于国家行为,每个国家和地区应根据自己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预防预案,预案中应明确控制疫情和扑灭疫情的工作措施。通过以往经验,预防口蹄疫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禁止从口蹄疫疫区进口动物及其产品,并对入境动物及其产品进行严格的检疫。二是制定定期和不定期的动物检查机制,要出具详细的动物疫病检查报告,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三是要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保存和使用,防止病原微生物流向社会。四是在消灭口蹄疫后不再进行免疫接种,防止由于接种疫苗原因而引起口蹄疫的暴发和流行。五是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要搞好个人的饮食和卫生,在烹饪过程中,要将畜禽肉煮熟、煮透、煮烂后食用。

5 控制措施

在发生口蹄疫疫情后,应立即对疫区采取紧急措施,重点遵循以下几项要求:一是立即封锁疫区,扑灭病畜和同群易感动物,同时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要严格禁止疫区内的动物及其产品向外流动,要严格执行进出疫区车辆、人员及货物的出入消毒制度。三是烧毁或深埋疫点的畜产品、饲草、垫料,用1~2%的福尔马林对疫区的畜舍及其附近区域进行彻底消毒。四是对疫点周围40km范围内、控制动物移动区20km范围内和监测区50km范围内,进行严格的疫情普查和检疫,对于已检测出阳性畜禽和污染过的动物产品要全部进行扑杀并销毁。五是对监测区以外与流行病学相关的区域进行严格的血清学和临床调查与监测,查清并扑灭疫源。六是选用与当地流行毒型相同的疫苗对疫点周围特定范围内的易感群体进行接种。

[1] 宋丽珍.家畜口蹄疫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24):66-67.

[2] 吴斌.家畜口蹄疫及其防控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2,(9):109-109.

杨春岐(1980—),男,本科,中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兽医工作。

猜你喜欢

疫区口蹄疫畜禽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多胚蛋白酶 高效养畜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