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2015-04-03程义静

兽医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非典型新城疫病鸡

程义静

(山东省齐河县马集畜牧兽医站,山东齐河 251105)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程义静

(山东省齐河县马集畜牧兽医站,山东齐河 251105)

文章分析鸡非典型新城疫的病因,针对性提出康复治疗建议。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此症的严重危害性,更建议采用综合性的预防措施,第一,加强鸡场管理;第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第三,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新城疫;防治;病因分析

1 前言

鸡新城疫由新城疫病毒诱发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过去几年,各大养鸡场针对此症流行病特点,建立严格的防疫程序,有效遏制典型性新城疫的发生。但是,受病毒侵染能力强、养殖环境条件差、免疫抑制病存在、免疫程序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非典型性新城疫发病个例有增多趋向,从而影响到鸡群的养殖效益,导致养殖户主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分析病因,指出诊疗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2 病因分析

2.1 病毒侵染能力强

此症典型传染源为病鸡,病鸡传染此病范围广,通过排泄物、分泌物污染周边环境,健康鸡群经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等接触后,均有感染发病的可能。此外,除鸡之外,多种禽类都是此病病毒的携带者,作为一种潜在的毒力较强的病毒源,可经抗病能力不强的鸡群接触后,直接诱发非典型新城疫。这些年,不断探索防治此病过程中,致病病毒与各种抗病毒药物、疫苗的“斗争”中,逐渐有变异的倾向,毒力、毒性等都不断增强,如此可轻易突破鸡群免疫屏障,而诱发此症。

2.2 养殖环境条件差

养殖环境条件恶劣,病死鸡及各类污物等,随意丢弃未经无公害化处理,可导致养殖环境残存大量的致病病毒。而由于此症病力较强,周边空气及带毒鸟类,都将加重鸡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控难度。在此期间,及时接种任何疫苗,都难达到理想的防疫效果。

2.3 免疫抑制病存在

目前,导致鸡群机体免疫抑制的疾病种类繁多,可统计的就有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腺病毒感染、球虫病等等。一旦鸡群受此症感染的影响,及时鸡群及早进行免疫,同样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最终导致免疫接种的失败,诱发鸡非典型新城疫。

2.4 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接种,历来被看作防控此病的关键。但是,具体的生产实践中,部分鸡场不能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免疫接种的因素,像是鸡群母源抗体的影响、地方此病流行的最新情况等等,而盲目照搬既成的免疫接种程序,最终导致免疫接种的失败,而诱发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

2.5 饲料中营养缺乏

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缺乏会影响机体免疫器官发育及其免疫功能,使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卜降,进而直接影响免疫效果。

2.6 免疫前后滥用药物

养鸡户在进行免疫前后未能了解鸡群的健康状况,以致在饮水中添加抗病毒药物和使用消毒药物及其他影响免疫应答的抗菌药物等,影响免疫抗体的产生,导致免疫失败。有些养鸡户长期投喂抗生素,从而影响正常的肠道菌群,造成免疫失败。

3 治疗措施

一经发现为非典型性新城疫,应该立即采取如下措施:

3.1 紧急消毒

隔离所有病鸡,病死鸡无公害化处理。被污染的鸡场、运动场、用具等,及时用漂白粉(浓度10%)、火碱溶液(2%)、福尔马林溶液等,进行彻底消毒。经消毒后半小时,彻底清扫舍内污物、残余饲料等,集中堆积无公害处理。之后,进行2次消毒。

3.2 加强护理

减少各种不良应激,同时注意调配优质日粮,注意补充维生素、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切实提升鸡群抗病能力,促进抗体的产生。

3.3 药物治疗

受威胁鸡群,紧急注射新城疫卵黄抗体和活力源混合液,调配用500ml新城疫卵黄抗体融合2袋活力源,每只用1ml。受感染鸡群,使用抗生素疗法,取罗生素1包、诺信1包、百热定1包、维生素C1包,上述混合均匀,拌料100kg,5d/疗程。特殊情况,上述用料中,多加500g的多维,康复效果会更好。

隔离病鸡群,抗病毒II号,每盒兑250kg水上午集中一次饮水;黄芪多糖,每100g兑400kg水,上午集中一次饮水;普救康,每盒兑200kg水下午集中一次饮水;热痛消,每袋兑150kg水下午集中一次饮水。使用以上药物连用3~5d,死亡明显减轻,精神恢复正常,采食量增加。

4 结论

考虑到此症的危害性,提早做好防病措施,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加强鸡场管理,禁止带毒鸡进出。严格引种管理,禁止自疫取引进种鸡、种蛋。确保饲料安全,禁用受污染饲料。所有病死鸡一律无公害化处理,禁止买卖病死鸡。妥善处理剩余疫苗、疫苗瓶等,避免病毒扩散。严格消毒管理,使用消毒药剂力求多样化,禁止单一用药,避免耐药性的产生。第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的制定,务必考虑周全,综合母源抗体因素、地方流行病情况、本场养殖情况等等。这些年,非典型新城疫病毒毒力有增强的趋势,针对这一现状,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建议综合使用死苗、活苗。同时,结合不同时期抗体检测结果,注意不断完善接种程序,不建议长时间套用单一的接种程序,如此尚可保证接种效益的持久、稳定、有效。第三,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是提升鸡群抗病能力的先决前提。加强鸡群饲养管理,供给充足而合理的全价日粮。严格全进全出制度,禁止不同日龄混养。留意鸡群中的病死鸡,及时给予剔除。防疫鸡群工作前后,针对性增加饮水中电解多维的含量,可有效增强鸡群的抗病能力,减缓免疫过程中造成的应激。制定严格消毒制度,消毒流程落实到细节,遏制致病源的传播和感染。

[1] 刘歧,梁莲芝,刘秀芳.鸡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断与防制[J].中国家禽,2002,(3):25-26.

[2] 陈振华.蛋鸡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断与防制[J].中国家禽,2002,(20):18.

[3] 卓学民,王绍陆,杜明达.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原因及防治[J]. 浙江畜牧兽医,2002,(3):35.

猜你喜欢

非典型新城疫病鸡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蛋鸡得了疲劳症咋办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鸭新城疫研究概况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探讨
鸡新城疫流行现状调查及防控对策
非典型纤维黄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