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轮状病毒感染症的流行、诊断及防控

2015-04-03刘永松

兽医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传代轮状病毒小肠

刘永松

(黑龙江省肇东市德昌乡畜牧兽医站,黑龙江肇东 151100)

猪轮状病毒感染症的流行、诊断及防控

刘永松

(黑龙江省肇东市德昌乡畜牧兽医站,黑龙江肇东 151100)

动物轮状病毒感染以厌食、呕吐和腹泻为特征的非菌性肠道感染。病毒可感染多种幼龄家畜,如牛犊、羊羔、仔猪、马驹、仔兔及雏禽等,成年动物多呈隐性经过。该病分布极广,在我国亦有猪、牛、犬和婴儿等轮状病毒感染的报道。

猪;轮状病毒;诊断;防控

1 病原

猪轮状病毒感染症的病原体猪轮状病毒(PRV)。病毒直径为65~75nm,因其呈车轮状故名。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对较强。在pH 3~9范围内稳定。轮状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热的抵抗力中等,60℃加热30min仍存活,但在63℃条件下,30min则被灭活。对酸和胰蛋白酶稳定。对常用消毒剂中的碘仿、高氯酸具有耐受性。可有效灭活轮状病毒的消毒剂有2%戊二醛、95%酒精、67%氯氨-T,4.5%甲醛溶液作用30min以上也能杀灭轮状病毒。轮状病毒很难在细胞培养物中生长和传代。只有将病毒预先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并向培养液中加入胰蛋白璃(5μg/ml),病毒才能在细胞培养物中生长和传代。在传代过程中,如停止胰蛋白酶处理,病毒效价则立即下降。除牛轮状病毒的某些毒株外,其他动物的轮状病毒在细胞培养物中增殖时,一般不产生细胞病变,或只产生轻微的细胞病变,且易在传代过程中消失。轮状病毒有6个血清群(A、B、C、D、E、F),其中B群宿主为猪、牛、大鼠和人,C群和E群为猪。C群猪轮状病毒进一步分成9个血清亚型。它们在体外没有交叉中和作用,在体内也不能交叉保护。但有人认为有较弱的交叉保护作用。对小于1周龄哺乳仔猪实验感染,仔猪表现呕吐,之后发生水样腹泻,持续3~5d,严重脱水,导致死亡,有的仔猪可以康复,体重减轻10~30%。猪对轮状病毒有年龄易感性。不足1.5日龄的仔猪感染后一般将导致其死亡;10~12d感染后发生腹泻,有的可康复;19d以上感染者多不表现症状。轮状病毒主要存在于胰酶浓度较高的小肠,即空肠和回肠的黏膜上皮细胞内,在小肠内容物中的含量亦很高,故分离病毒时多采用粪便或小肠内容物。

2 流行病学

患病的人、病畜和隐性感染者是该病的传染源。成年猪带毒者则是仔猪的主要传染源。日龄小的幼畜最为易感,症状也较严重。据测定,病仔猪的粪便中每克含有107~l08个仔猪感染量的轮状病毒。病猪痊愈后,粪中排毒至少可持续3周,这对环境的污染是严重的。病毒对外界环境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隐性感染的成年猪又可不断的排毒,故在较大的猪群中,轮状病毒常可在不同年龄的成年猪和仔猪之间经常反复循环感染。此外,轮状病毒尚可以从一种动物传给另一种动物,如牛轮状病毒和鹿轮状病毒均能感染仔猪使其发病。这些因素可能是使病毒在猪场扎根,难以清除的原因。猪A型轮状病毒感染,在仔猪出生后10d开始排毒,排毒期一般为1~3周。C群轮状病毒,在3周时开始排毒,一般持续5周。轮状病毒主要感染部位是小肠,循环抗体无保护作用,只是作为病毒感染的指针,除非是循环抗体是母源抗体。只有小肠腔中的局部抗体能提供保护作用。病毒感染肠道上皮细胞后,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被激活,进入循环系统,之后回到黏膜上皮下的固有膜,在这里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A,分泌到肠道发挥中和轮状病毒的作用。该病多发生于晚秋、冬季和早春季节。发病的多是8周龄以内的仔猪,其发病率一般为50~80%,病死率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50%。而新疫区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可高达100%。

3 临诊症状

该病常呈地方性流行,潜伏期一般为12~24h。各种年龄的人和动物都可感染轮状病毒,感染率最高可达90~100%,但常呈隐性经过。一般发病的多是仔猪。病初精神萎缩、食欲不振、不愿行走,常有呕吐。随后迅速发生严重腹泻,粪便水样或糊状,呈黄白色或暗黑色。由于持续腹泻,可使机体迅速脱水,体重可因此减轻30%左右,最后多由严重脱水而死亡。症状的轻重决定于发病的日龄和环境条件。环境温度下降或继发大肠杆菌感染时,往往症状严重,病死率升高。如母猪乳汁中缺乏特异抗体,则初生仔猪感染发病后症状严重,病死率也高,最高时可达100%;如母猪乳汁中含有特异性母源抗体时,则1周龄以上的仔猪一般不感染发病,即使意染发病,症状也较轻,腹泻数日即可康复,很少发生病死。

4 防控

本病目前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发现病猪立即停止喂乳,以葡萄盐水或复方葡萄糖溶液(葡萄糖43.20g,氯化钠9.20g,甘氨酸6.60g,柠檬酸0.52g,柠檬酸钾0.13g,无水磷酸钾4.35g,溶于2L水中即成)给病猪自由饮用。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如投用收敛止泻剂,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一般都可获得良好效果。

猪感染轮状病毒后,其初乳和常乳中抗体滴度均相当高,即使在泌乳后期采集的乳汁标本,中和抗体的效价也常超过1:1000。由此证明,多数母猪的乳汁可给未断奶仔猪提供不同程度的被动保护。目前,我国用MA-104细胞系连续传代,研制出了猪源弱毒疫苗。用猪源弱毒疫苗免疫母猪,其母猪所产仔猪腹泻率可下降60%以上,成活率大大提高。我国还研制生产出猪轮状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二联弱毒苗,给新生仔猪吃奶前肌肉注射,30min后吃奶,免疫期可达1年以上;给怀孕母猪分娩前注射,也可使其所产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

[1] 邹勇,唐永兰,苏万国,等.猪轮状病毒感染和防治[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3,(1):30-31.

猜你喜欢

传代轮状病毒小肠
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遗传性对其益生特性及货架期菌数的影响
用好小肠经,可整肠除湿热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塞尼卡病毒A在BHK-21细胞中培养条件探索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一根小肠一头猪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复苏传代保存流程分析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