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季肉杂鸡饲养管理技术

2015-04-03邓虎明赵树义

兽医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鸡痘垫料球虫病

邓虎明赵树义

(1.汉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陕西汉中 723000; 2.洋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洋县 723300)

冬季肉杂鸡饲养管理技术

邓虎明1赵树义2

(1.汉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陕西汉中 723000; 2.洋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洋县 723300)

洋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盆地东缘,北依秦岭,南靠巴山,东接佛坪、石泉县,南邻西乡县,西毗城固县,北界留坝县、太白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1′~108。33′,北纬33。02′~33。43′之间,东西宽约56km,南北长约76km。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其中,西汉高速、108国道,阳安铁路穿境而过。每年冬季最低在零下8~10℃,光照时间短,我市农民有养殖肉杂鸡的习惯,(蛋母鸡和肉公鸡杂交孵化出的仔鸡)在在养殖过程中农户为了追求鸡的外观 拉长养殖时间,不注意鸡的饲养管理,在养殖中有啥喂啥,不按防疫规程进行,林下放养,圈舍不注意保暖。往往造成鸡的死亡率较高,经济效益差。为此,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给广大肉杂鸡养殖户提供帮助。

冬季肉杂鸡;饲养;管理

1 雏鸡的饲养管理

(1)科学管好新进雏。进雏前对雏舍进行严格的冲刷、消毒、熏蒸。用具、衣帽、房舍等彻底清洗。由于肉杂雏鸡生理特点的需求,入舍后,先饮水后开食,尤其长距离运输的鸡,可及时补充机体所失的水分。对于不愿意活动的鸡,应采用人工轰赶强制采食的措施,但应注意动作要轻,不要造成挤压致死的现象。光照时间宜缩短,不宜延长,不可随意改变光源的位置、时间、强度等。雏鸡入舍前3d,将舍内温度控制在34.5~35℃。鸡入舍后,升温1~2℃,第1周温度在35~36℃为佳,此时鸡只状态佳,精神活泼,分布均匀,活动自由,饮食正常。同时,应注意鸡只的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温,若鸡只聚群、“叽叽”颤叫、缩头等,说明温度过低,应提高舍内温度;若出现张口喘气、频繁喝水等,说明温度过高,应降低舍内温度。在2周龄时降到30~32℃,在3周龄时降到26~28℃,再用1周时间降到恒定温度23℃。

(2)地面干燥不返潮。水泥地不吸水易潮湿,最好用三合土打地面,地面透气、保持干燥不返潮。另外,要控制饮水,一般饮水是耗料量的2~3倍,但不多供水,因为水多会加剧垫料的潮湿,不在舍内贮水,防止垫料吸水,用水管时防止跑水。

(3)选好垫料保松软。要用新鲜、干燥、柔软、不霉变、吸水性好的垫料,最好为刨花。用时要巧用,最好一次铺好垫物,不要零星添加,要经常翻动,使其不发硬、不赶毡、不板结,保持松软。

(4)饲料、刚出壳的雏鸡胃肠机能发育还不成熟,因此应给予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已于消化的全价饲料。

2 成年鸡的饲养管理

(1)我市农村散养鸡户大部分户是以白天把鸡放在林下散养,晚上天黑后赶回散养在圈舍内,冬季应保持圈舍内相对干燥,鸡舍保温、通风结合,冬季气候变冷,而舍内需要的温度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既要通风换气,又要保持舍内温度,这就是冬季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在通风换气的同时,注意不要造成舍内温度忽高忽低,严防由于温差过大造成应激反应引起疾病,通风口以高于鸡背上方1.5m以上为宜。当气温急剧下降,防寒保温工作跟不上时,往往易使肉鸡外感风寒,发生咳嗽、喷嚏、呼吸困难等症状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

(2)铺设的垫料要有一定的厚度,一般在5cm以上;操作时尽量减少洒水,防止水槽漏水弄湿垫料;如果鸡舍内湿度过大,则应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及潮湿的垫料。鸡舍要维修好,防止贼风、穿堂风侵袭鸡群。夜间饲养肉杂鸡群的圈舍要加厚垫料,利用垫料来提高室内温度,要勤换垫料。

(3)饲料营养巧搭配。由于冬季气温偏低,散养鸡的热量消耗较大,配制日粮时可适当提高饲料中代谢能的标准,而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比例,同时要特别注意日粮中维生素的含量,满足其需要。所配饲料的原粮必须无霉变、无杂质,以防诱发呼吸道疾病。日粮中不过量用盐,防止喝水多,导致鸡粪含水分高或拉稀。另外,饲料中含脂率不要过高,否则会使粪便黏稠,落在垫料上易板结。

3 严防疾病传播

林下散养鸡活动量较大,能量消耗多,消毒不方便故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提高鸡的饲养管理水平的同时,要做好有关疾病的防治工作。有疫苗预防接种的要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注射。平时要经常使用一些预防疾病的药物。定期给鸡舍消毒,空鸡舍最好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饲养期间宜采用高效无毒的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定期带鸡消毒,一般采用喷洒消毒和饮水消毒配合执行。

4 易发生疫病的防治

4.1 鸡痘

(1)鸡痘是一种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本人在基层兽医工作中发现鸡痘全年都会发生,尤以秋冬季节最易流行,它主要是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感染,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蚊虫叮咬过病灶部的血液,带毒后,再叮咬健康鸡而传染。

本病多发于高温高湿的夏季和秋季,青年鸡易发,雏鸡发生较严重,临床可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①皮肤型、皮肤型鸡痘发生在身体无毛部位,多在鸡冠、肉垂、嘴角、眼圈、鼻孔、爪子等部位生长,大小不一,小的如高粱粒,大的如黄豆,开始是灰白色,以后变成棕褐色,病鸡呼吸困难,眼流泪、红肿、化脓,最后眼中凝固物像豆腐渣样,会造成角膜穿孔或瞎眼。②粘膜型(白喉型)、形成白喉型鸡痘主要生长在口腔和咽喉上,先是在粘膜上产生很多黄色的小结节,小结节迅速扩大,互相融合,形成一层黄白色豆腐渣样的假膜,覆盖在粘膜上。病鸡吃食困难,出现伸脖张口现象,鼻孔先是流黄水,后被堵塞,常发生饿死和闷死,病鸡脸毛黑紫,烦躁不安,常用爪子挠嘴或用嘴啄爪子上的痘,体弱消瘦,吃食减少,如果继发其他病,死亡率很高。③混合型、以上两者同时发生,病情严重。也可能单独出现;任何日龄都可受到鸡痘的侵袭,但它通常于夏秋两季袭侵成鸡及育成鸡。

(2)预防

鸡痘的预防最可靠方法是接种疫苗。目前应用的鸡痘疫苗安全有效,适用于幼雏和不同日龄的鸡,临用时将疫苗稀释50倍,

用洁净的钢笔尖或大号缝纫针蘸取疫苗,刺种在鸡的翅膀内侧皮下,每只鸡刺一次。可以在幼雏接种鸡新城疫Ⅱ系或Ⅳ系疫苗时,同时刺种鸡痘疫苗。通常接种后第4日接种部位出现肿起的痘疹,第9日形成痘斑,否则,免疫失败,须重新接种。一般在25日龄左右和80日龄左右各刺种一次,可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3)治疗

大群鸡用吗啉胍按照千分之一的量拌料,连用3~5日,为防继发感染,饲料内应加入0.2%土霉素,配以中药鸡痘散疗效更好。病毒唑一支、地塞米松一支,混匀后肌注,注射25只鸡。连续注射3~5次,3日好转10日后恢复正常。

4.2 球虫

鸡球虫病是一种普遍发生原虫病,在饲养管理较差的鸡场,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死亡率有时可以达80%,耐过的鸡生长发育也受到严重影响,并成为带虫者。成年鸡感染球虫后,多不发病但带虫,对鸡的产蛋和增重也有一定影响。

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流行性原虫病。这种病分布广,发生普遍,严重危害鸡的寄生虫病。本病以15~50日龄的鸡最易感染,气温在20~30℃和雨水较多的季节最为流行。球虫病发病率高达70%左右,死亡率20~50%不等。患鸡多愈后生长缓慢,经济效益差。

4.3 防治措施

在鸡的养殖过程中,除选好鸡苗和饲料,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外,消毒是预防鸡球虫病的有效措施。

(1)圈舍、食具、用具用20%石灰水或30%的草木灰水或百毒杀消毒液(按说明用量兑水)泼洒或喷洒消毒。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饲养密度。

(2)雏禽期可用抗球虫类药物按最佳剂量拌料投喂3~5d。

防治鸡球虫病的药物很多,考虑药物残留和耐药性问题。建议养殖户在用药时根据当地市场的供药品种对症选用,并交替使用。一种药物可连续使用5~7d,间隔数天后再换一种药物。若天气干燥,鸡群健康,间隔时间可适当长一些。用户在使用各种抗菌药物防治鸡其它疾病期间不必再使用抗球虫药物,因为一般抗菌药物对球虫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和效果。

[1] 梁宏泽.冬季养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农村养殖技术,2012,(24):16-17.

邓虎明(1961—),男,大专,畜牧师,1983年汉中农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至今在汉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一直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猜你喜欢

鸡痘垫料球虫病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鸡皮肤型鸡痘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控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鸡痘的诊断与防控
鸡群垫料质量评定与管理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鸡球虫病及其防治
一例鸡痘与支原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
美科学家发明无抗方法保护鸡免受球虫病
一起肉鸭球虫病的诊治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