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猪场育肥猪的环境控制

2015-04-03高华东

兽医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氨气硫化氢猪群

高华东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陈集镇兽医站,江苏阜宁 224411)

浅谈猪场育肥猪的环境控制

高华东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陈集镇兽医站,江苏阜宁 224411)

育肥猪各器官,功能组织较仔猪、保育猪完善,消化系统趋于成熟,是猪场老板的生力线。在此环境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环境的优良性可大大减小育肥猪生产者的投入。笔者在宿迁傲农公司实习期间,通过对一些猪场进行调查和了解。得知在去年冬春两季宿迁很多大小型养殖户家的猪群有疾病的发生。这对这些养殖户来说必然产生很大的打击,导致养殖户的生产效益亏损,所以笔者写下这篇论文,希望能够引起养殖户对猪场环境的重视。本论文将通过对猪场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三个方面简述环境控制技术。

育肥猪;环境控制;防控措施

1 温度

在养殖生产中,温度对育肥猪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有重要影响。最适温度在15至25℃,在这个温区内,猪体会自身调节维持体温平衡。

1.1 低温的影响

据代广军等[2](2010)报道,环境温度过低时育肥猪表现被毛竖立,精神迟缓。无三点定位。影响育肥猪的生产潜能的发挥,增强代谢。提高料肉比。造成脂肪层积下降,低温下降低脂肪和蛋白质的蓄积量以及蓄积能力。有研究表明一头50kg的猪在气温为0℃时日增重0.2kg。可当环境温度为-10℃时,每日负增重0.2kg。

1.2 高温的影响

温度较高时,散热困难,引起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呼吸频率加快,热应激、高热综合症、衣原体病增高,严重的中暑死亡。Giles的实验证明育肥猪群分别饲养在高温环境下和恒温22℃下,高温下体蛋白质蓄积量上升1.3%而体脂肪下降了3.4%。有研究表明一头50kg的猪处在通风良好的30℃,日增重0.5kg。当环境温度达到35℃时,日增重仅为0.2kg,在35℃以上,育肥猪逐渐消瘦,日增重出现负增重。

1.3 防控措施

温度是育肥期猪群健康的首要保障,主要是两个方面。

冬季保暖主要采取如下措施饲料量投喂加大;添置暖炉、保温灯加防护保暖材料;把控窗户开闭时间段;设备封好防贼风。

夏日防暑的主要措施有开启水帘和风机,铺设防晒网,冲洗猪群;做好窗户的开闭;减少饲养密度;打扫时避开夏季中午。

2 湿度的来源

湿度指猪舍内相对湿度,湿度来自于水汽,水汽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舍内饲养管理用水,二是猪体排出粪尿和蒸发。但当猪育肥群处在适宜温区时,日增重无明显变化,出于其他方面考虑,养殖场要防治相对湿度。

2.1 高湿度的影响

无论在哪个温区,高湿度使各种微生物,病原菌的滋生。育肥猪群会患上皮肤病,出现免疫耐受,猪群亚健康状态,发病的猪体病程加重病时延长,更影响其育肥率,湿度高达80%时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均比维持在50%时较低。通风换气时,湿度大被带走的热量就大,育肥猪群出现蜷缩,四肢贴于腹下,扎堆的冷感现象。湿度大对建筑物本身和猪舍内设备产生损害。

2.2 低湿度的影响

卫生学研究表现,湿度必须低。而低湿度猪舍内空气尘埃指数上升,空气中带菌尘埃就会增多。易引起猪的粘膜受损和抗病能力的下降。

据汪开英等(2002)研究发现猪舍内湿度对育肥猪体的心率变化和行为异常等影响不明显,高温高湿度的情况下育肥猪群比低温等湿的仅仅是体温升高,因为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体表散热抑制。育肥猪群在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的环境下相比,前者猪群体温明显比后者高0.6℃。前者导致热应激。对养猪生产质量的提高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因此,湿度维持在60~80%,保持猪舍内温度在最适温度以下,注意通风换气。使育肥猪群体表的热量尽快散去。

2.3 防控措施

高湿度是猪场的重患,减少饲料量和管理用水,及时清理栏舍粪便和污水。加设湿度仪及时反映猪舍内相对湿度,做好通风和低湿度时育肥猪群的整体情况的把控,育肥猪群出现眼屎时也要考虑湿度的高低。

3 有害气体

猪场中有害气体有很多,对于育肥猪群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气体。他们的控制对育肥生产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关系。

3.1 氨气

氨气无色,易挥发,有刺鼻的味道。较空气密度轻且溶于水。

3.1.1 来源

氨气来源有两种,一是胃肠道内尿素被脲酶水解形成,二是舍内堆积的饲料垫草以及粪尿等有机物经过氧化分解腐败形成。当垫料湿润,酸碱度偏酸和高温且有机物堆放在空气通风良好的地方时,氨气产生速度加快。

3.1.2 影响

是行业内公认的应激源,根据其物理特性,育肥猪的粘膜和眼结膜常常是氨气侵袭的重要地方。氨气会使粘膜碱灼伤,充血,水肿,导致支气管炎症的发生和结膜炎,肺部炎症,肺部水肿病变等疾病的发生。导致窒息和坏死。当氨气溶解于呼吸呼吸道黏膜上时,根据其物理特性,PH值增高呈碱性转化,使呼吸道纤毛活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呼吸系统的紊乱。由空气传播的疾病侵害猪体。低浓度状态下的氨气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育肥猪呼吸加快,神经兴奋,出现免疫耐受。提高了死亡率和发病率。处于相对浓度较高的氨气环境状态下时,育肥猪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导致猪易得中毒性肝病以及心肌损伤。

氨气会使黏膜细胞快速生长和代谢。消耗大量氧气和能量。中毒后也解毒需要大量的能量,影响自身的育肥性能。氨气经过呼吸作用到达猪体的肺部,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相结合生成正铁血红素,降低了血红蛋白的含氧量,血红蛋白的血红素氧化还原性能和血液碱储能力下降,导致贫血。经由黏膜呼吸道作用于猪体的疫苗滴在损伤的黏膜和组织上时,不能产生免疫应答。高浓度氨气状态下,疫苗接种时还会出现疫苗的接种反应,有些严重的猪群个体会出现呼吸道疾病。

3.1.3 防控措施

猪场防治氨气,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是猪场建场时挑选地势较高,地形开阔广大的形态。排水施工时,应先考虑到污道的设计和建立舍外粪渣堆积点。饲养员方面应该及时处理好粪便,打扫死角和检查饲料品质。使用垫料的猪场及时清理更换垫料。通风换气时考虑到氨气的排出。定期检查猪舍内一些有水设备。做到恰当的饲养密度。不能为了在寒冷的季节里保持舍温而加大饲养密度,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在饲料方面,我们也要兼顾氨气,最好在日粮配方上下功夫将氨气排放量减至最小。

3.2 硫化氢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3.2.1 来源

硫化氢的主要来源是饲料中一些含硫有机物在经动物消化排出后的分解物。此情况最严重在一些消化不良的猪舍内。此舍内猪群采食了一些高蛋白质含量的精饲料得不到很好的消化时,就会由肠道分解排出大量的硫化氢。

3.2.2 高浓度的影响

硫化氢物理学特性和氨气相似,但硫化氢作用于粘膜和眼结膜的方式与氨气有所不同,它是与粘膜和眼结膜所分泌的体液中的钠离子结合置换反应出硫化钠,发生呼吸道症状和眼炎。通风不良的猪舍内,高硫化氢舍内,会导致猪群畏光,食欲减退或丧失。眼屎泪斑增多,发生结膜炎,眼角膜发生溃疡,咽喉部出现灼伤,呼吸加快猪群咳嗽,支气管炎等症状。

3.2.3 低浓度的影响

长期处于低浓度状态下的猪群,猪只出现植物性神经炎,免疫耐受,体质下降,日增重下降等现象。据胡鑫[5]等(2012)报道经由肺泡进入血液中的一些硫化氢,未被氧化的硫化氢就会流离在血液中氧化大部分的色素酶,使酶丧失活力,影响机体内氧化过程,导致全身中毒。

3.2.4 防控措施

为降低硫化氢浓度,提高猪舍建成高度,改善饲料配方,优选优质玉米作为原料。注意各时期猪群饲料房中所使用的筛网孔径的大小。延长开启窗户的时间。及时让饲养员清理打扫猪舍。

3.3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较空气大,容易沉积在猪舍内的下层空间里。

3.3.1 来源

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育肥猪群的呼吸作用,在高浓度状态下会生成碳酸根离子,有一股淡淡的酸味。经有关专家学者测定,1头100kg左右的猪每小时会呼出42L左右的二氧化碳。

3.3.2 影响

据国家发布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要求》猪舍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在1500mg/m3以下。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猪群内氧气的减少,猪群供氧不足,精神不佳,日增重下降,免疫力下降,易感染一些慢性传染病。从卫生学的意义上来讲,二氧化碳并没有什么污染意义,测定其含量表明猪舍内空气质量的情况和卫生度,通风换气和有害气体浓度指数。因为有害气体的浓度增高时相应的二氧化碳的指数也会增高。猪群处在4%的二氧化碳浓度下时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萎靡。而当猪群生活在10%的相对浓度下时就会出现呼吸苦难而导致昏迷。

3.3.3 防控措施

规模化猪场用二氧化碳的浓度表示有害气体的浓度,为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要做好猪舍内的通风换气。冬季时有条件的猪场可以用暖风机来增强通风换气。

4 小结

温度在育肥猪群的生产中要保持在合适的温区,要充分考虑猪群在越长大越会呈现恒温动物的特征。湿度也是影响猪群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湿度的应该在60%至80%。有害气体的防控直接影响着猪群的育肥发育和猪场生产成绩的提高。我们应该从饲养密度,及时打扫。保持适当干燥和清洁。做好猪场在建场选址时地势要高,离水源近且有足够的能力使得污水和粪物能及时处理。

[1] 刘国燕.浅谈育肥猪的饲养管理[J].新农村:黑龙江,2014,(12):207.

[2] 李敬,陈和平.浅谈养猪场的环境控制技术措施[J].畜禽业,2011,(7):16-17.

猜你喜欢

氨气硫化氢猪群
沥青中硫化氢脱除工艺研究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硫化氢下铈锰改性TiO2的煤气脱汞和再生研究
干法测定电石中硫化氢含量的探讨
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硫化氢脱除镍钻溶液中锌杂质研究
丝兰属植物提取物降低养鸡场氨气排放的试验
猪群亚健康
猪群平稳度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