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西南州1997年至2014年艾滋病疫情分析

2015-04-02徐碧华

食管疾病 2015年4期
关键词:流行特征艾滋病

张 敏,潘 玲,徐碧华,刘 源



黔西南州1997年至2014年艾滋病疫情分析

张敏,潘玲,徐碧华,刘源

摘要:目的分析黔西南州艾滋病流行特征并预测其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艾滋病疫情报告数据,分析黔西南州1997年至2014年的艾滋病疫情。结果1997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至2014年底,累计报告HIV/AIDS 1 082例,其中1997年至2010年报告291例,2011年至2014年报告791例。男性695例,女性387例;20~49岁年龄组占67.93%,传播途径中静脉注射毒品传播8.13%,性传播+注射毒品17例,异性传播82.53%,同性传播6.75%,母婴传播1.02%。结论黔西南州艾滋病疫情从2010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性传播,包括同性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急需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艾滋病蔓延。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特征;疾病传播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兴义 562400

自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艾滋病(AIDS)以来,30多年时间,已经迅速传遍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均报告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黔西南州自1996年开展艾滋病监测工作,1997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近5 a艾滋病疫情增长迅猛,并呈现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防控形势严峻,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2013年黔西南州统计年鉴。

1.2监测方法①对采集的血清样本采用抗HI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初筛,初筛阳性的使用蛋白印迹(WB)试验进行确认,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标准进行判断。检测试剂使用国家批准的试剂。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诊断参照:《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 293-2008)》。

1.3统计学分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疫情总体概况黔西南州从1997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疫情逐年上升,尤其近5 年明显呈上升之势。到2014年年底按现住址统计,累计发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1 08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23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59例,累计死亡266例。报告时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86岁。

2.2流行特征

2.2.1时间分布首例报告时间为1997年,1997年至2014年每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1997年至2004年报告34例,2005年至2010年报告277例,2011年至2014年报告771例,2005年以后病例增长十分明显。

2.2.2县区分布黔西南州辖7县1市1区,均有病例报告,但明显有地区分布不均,其中兴义市报告病例最多,占36.60%(396例),兴仁县和安龙县均为121例,各占11.18%,望谟县10.72%(116例),贞丰县8.13%(88例),册亨县6.65%(72例),义龙试验区6.56%(71例),普安县6.38%(69例),晴隆县2.59%(28例)。

2.2.3职业分布黔西南州艾滋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这与我州以农业为主,常住人口中89%为农业人员有关。在前5位的职业分别是农民51.39%(556例),家务及待业11.83%(128例),其他9.89%(107例),长途驾驶员3.70%(40例),不详为6.56%(71例)。

2.2.4年龄与性别我州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以男性为主,男性695例,女性387例;男女比例为1.8∶1。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年龄中位数为39岁。20~49岁年龄组占67.93%(735例)。其中<5岁者0.74%(8例),6~19岁4.25%(46例),20~29岁22.09%(239例),30~39岁29.67%(321例),40~49岁16.17%(175例),50~59岁12.94%(140例),60~69岁7.02%(76例),≥70岁7.12%(77例)。

2.2.5文化程度黔西南州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这可能与我州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有关。文盲14.14%(153例),小学文化程度31.24%(338例),初中文化程度36.23%(392例),高中或中专10.81%(117例),大专及以上7.58%(82例)。

2.2.6传播途径分布我州的艾滋病疫情在初期以静脉吸毒传播为主,现已逐渐转变为以性传播为主,占89.22%(966例)。注射毒品8.13%(88例),性+注射毒品1.57%(17例),异性传播82.53%(893例),同性传播6.75%(73例),母婴传播1.02%(11例)。

2.2.7样本来源分布艾滋病累计病例主要来源于综合医院就诊者,样本来源前5位分别是综合医院其他就诊者检查、术前和受血前检测者515例,占47.60%,自愿咨询检测者14.88%(161例),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检测者10.35(112例),阳性感染者配偶或性伴中检测阳性者9.89%(107例),其他4.81%(52例)。

3讨论

黔西南州地处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交汇处,是毒品从云南流入内地的重要通道之一,在早期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中主要是通过静脉吸毒感染,现逐渐发展为以性传播为主,异性、同性性传播上升明显。其中异性传播82.53%,同性传播6.75%,其中男男性传播感染上升明显,这与全国的艾滋病疫情发展一致。注射吸毒和不洁性生活是艾滋病感染的危险因素。本研究艾滋病疫情覆盖全州9个县(市、区),疫情分布不均,与国内其他省份调查相似,而且州内部分地区流行严重。本研究艾滋病男女比例比文献报道的1.5∶1略高,提示黔西南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以男性为主;年龄分布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老年感染者亦呈上升趋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以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为主,职业以农民、无业及家政服务者为主。样本来源主要是综合医院就诊者和术前或受血前检测,提示我州的艾滋病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鉴于黔西南州艾滋病流行特点,要遏制艾滋病疫情,建议如下:①扩大检测,努力提高检测覆盖面,可将艾滋病的检测向乡镇、社区卫生机构延伸,使检测关口前移,最大限度早发现感染者,减少二代传播;②积极开展大众宣传教育,同时应加强针对老年人、农民工和青年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宣传、干预,提高防治意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③结合本地流行特征,完善检测、干预治疗与关怀的综合防治体系,积极治疗艾滋病病人,提高治疗覆盖率和质量,从而有效减少新发感染和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王勇,唐振柱,朱秋映,等.广西2009-2011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13,39(1):6-11.

[2]廖清华,杨晴,卢习豹,等.1994-2011年江西省艾滋病疫情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11(46):1038-1039.

[3]黄金英,卢次勇,黄晋飞,等.强制戒毒人群HIV和梅毒感染及影响因素.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04-105.

[4]樊华山,冯宁.1996-2009年山西省大同市艾滋病疫情分析疾病监测,2011,26(2):115-117.

[5]曹元元,胡先明,曲成毅,等.山西省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14):301-303.

[6]胡莹,李宁秀,刘莉,等.四川省2012年艾滋病疫情分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2(17):292-293.

[7]周彩霞,韦忠喜,郭黄吉,等.1995-2012年遵义市艾滋病疫情分析.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7(10):2621-622.

·预防医学·

Analysis of AIDS Epidemic Situation in Qianxinan Prefecture of

Guizhou Province from 1997 to 2014

ZHANG Min,PAN Ling,XU Bi-hua,et al

( Qianxinan Prefectur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Xingyi 562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predict the trend of HIV/AIDS in Qianxinan Prefecture for making the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MethodsThe reported data of HIV/AIDS were analyzed from 1997 to 2014 in Qianxinan Prefecture. ResultsA total of 1 082 cases of HIV/AIDS were reported from the first patients in 1997 to the end of 2014, including 695 male and 387 female. From 1997 to 2010, 291 cases were reported, and 791 cases were reported from 2010 to 2014. The 20~49 years old age group showed major proportion(67.93%). The modes of transmission above cases were as follow: Heterosexual transmission (82.53%) ,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drugs (8.13%), homosexual transmission (6.75%),mother to infant transmission (1.02%),sexual an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drugs (1.57%). ConclusionThe epidemic trend of HIV/AIDS in Qianxinan Prefecture had obviously increased since 2010. Sexual transmission, including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homosexual transmission as the most important way of transmission, so that prevention measure should be performed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incidence rate of HIV/AIDS in Qianxinan Prefecture.

Key words:AIDS;epidemic;disease transmission

作者简介:张敏(1978-),女,贵州兴义人,主治医师,从事艾滋病性病的监测、干预和诊疗工作。

收稿日期:2015-08-17

中图分类号:R181.3,R512.9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688X(2015)04-0290-03

猜你喜欢

流行特征艾滋病
世界艾滋病日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襄阳市2011~2015年艾滋病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08—2015年漳州市诏安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天津市武清区成人亚临床甲减的筛查分析
91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临床分析
2008~2012年龙城区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对比分析
2012~2013年新疆鄯善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