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路基土石方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015-04-02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年4期
关键词:填方通病预防措施

吕 鹏

(黑龙江省绥化高速公路管理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路基工程是公路施工中重要的分部工程,路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交工,因此必须对路基质量加强管理和控制,提出预防措施,杜绝质量通病的发生。

一、路基压实度不够

可能原因为压实遍数不够;压路机选型不准,吨位偏小;填土虚铺厚度过大;碾压不均匀,有局部漏压部位;含水率偏离最佳含水率值过大;填料不符合要求或存在颗粒过大填料等。

预防措施:(1)选择合适型号的压路机械,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压实遍数符合规范要求;(2)压路机之间相互配合,和其他机械组合恰当,保证碾压均匀;(3)压路机应进退有序,碾压轮迹搭接宽度不小于半个轮宽;(4)填筑土含水率控制在最佳含水率的±2%范围内;(5)不同类别的土质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填筑前测填料CBR、液限、塑性指数等指标,需符合设计要求;6、填土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压实厚度适宜。

二、填挖交界处出现的质量问题,如半填半挖路基不稳定,出现纵向裂缝,或路基沉降

1 原因分析:没有制定填挖交界处专项处治方案或处治方案不恰当。填挖交界结合处的填方工作面难以使用机械进行作业,基底处理相对较差,承载力不均匀,加之高填方施工后沉降量大于挖方导致路基发生差异沉降。

2 预防措施:(1)注意原地面处理,横坡坡度较陡时应将斜坡挖成稍向内倾斜的台阶,宽度大于1m,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如设渗沟、加土工格栅等进行处理。(2)高填方路基倾填前边坡应用较大的石块进行码砌,码砌高度大于2m,厚度大于1m,填料粒径不要过大,大小颗粒填料分布均匀;(3)填方前,连接处挖好横向连接台阶,分层填筑压实;(4)做好挖方段的地表及地下排水工作,避免水对新填路基的危害。

三、路基填土起“弹簧”,路基土在碾压时,受压处下陷,周围弹起,体积不压缩,不能压实成型

原因分析:填料的含水率远高于最佳含水率;下层存在软弱层且含水率过大;填土中混有冻土、淤泥等不良填料;透水性差异大的填料混填。

预防措施:(1)控制好填料含水率在最佳含水率状态,过湿填料要经晾晒、掺灰处理;(2)清除下层软弱层,换填合格填料后重新碾压;(3)填料要均匀,不得混入其他不良填料。

四、路基表面松散、起皮

可能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填筑过程中水分损失过多;采用薄层贴补法调整高程;压路机配备不足,碾压不及时;填料粘结性差,不易碾压成型。

预防措施:(1)适当洒水弥补水分损失;(2)不得采用薄层贴补法调整高程,局部低洼处可与上层结构填筑时一起处理;(3)配备足量的压实机具,及时碾压成型;(4)采用粘结性差填料进行填筑时,适当洒水或加入粘土。

五、台背沉降和高填路堤沉降

1 台背沉降分析原因及预防措施。压实机具选用不当;填土范围没有好好控制,台背填土与路基衔接处没有设台阶,或台阶太陡;填土层太厚,压实度不合格。

预防措施:(1)碾压不到位的地方,应配备小型夯实机械压实;(2)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部小于台高加2.0m;底部距离基础内缘不少于2.0m;(3)台背回填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在15cm左右,压实度不小于96%,最好选用透水性好的砂类土。

2 高填方路堤出现整体或局部沉降。原因分析:填土压实度不足或填料不良;原地基属于软基,处理不彻底;路基排水不及时,受雨水浸泡,填料软化。

预防措施:(1)选择合格填料,加大压实力度;(2)做好路基排水系统,包括临时排水和永久排水设置;做好高填方路堤沉降观测。

六、边坡问题

1 高填方路堤边坡失稳,出现裂缝、局部下沉或滑坡等现象。原因分析:填筑前没有进行抗滑稳定性验算,也没有设护坡道;边坡没有和路基同步填筑,土质混填或纵向分幅填筑;边坡坡度过陡;基底处于斜坡地带,没设置横向台阶;填筑时速度过快,没有沉降时间,坡脚排水不及时。

预防措施:(1)填筑时严格按照设计坡度进行填筑,必要时进行验算处理;(2)填料性质相差较大时,应分层填筑,厚度控制适中,不应分段或纵向分幅填筑;(3)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施工,填筑宽度适当大于设计宽度,然后削坡成型;(4)边坡比小于1:2,必要时设边坡防护;(5)合理安排工期,给填筑土方留出足够的固结时间。

2 深挖路堑边坡滑坡、塌方。原因分析:(1)边坡刷坡后,未进行及时防护;(2)边坡设计过陡,边坡防护措施不合理;排水不及时,雨后坡面整体下滑。

预防措施:(1)边坡施工要边开挖边防护,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做到及时;(2)做好踏勘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边坡坡率和选用防护方案;(3)提前做好截水沟,确保雨水及时排放,防排结合。

七、路基出现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裂

1 原因分析:路基填筑作业段内衔接施工工艺不符合要求,同一填筑层路基填料混杂,塑性指数相差悬殊,路基顶下层平整度填筑层厚相差悬殊;路基压实不均匀,使用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地采用了纵向分幅填筑;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土,碾压时含水率偏大,且成型后未能及时覆土,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下层土过湿。

2 预防措施:(1)路基顶填筑层应采用分段作业施工,不同种类的土应分层填筑,同一填筑层不得混用;(2)提高填筑层压实均匀度,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若遇有软弱层,填土路基完工后应进行超载预压,预防不均与沉降。(3)采用合格的填料,或采取掺加石灰、水泥稳定处理措施,选用塑性指数符合规范要求的土填筑路基,控制填土最佳含水率时碾压,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失,下层土过湿,应采取换填土或掺加生石灰粉等技术措施处治。

结语

除了以上列举的质量通病外,路基工程还根据设计形式的不同,存在其他类型的质量通病,如:碎石桩缩颈、砌石护坡鼓胀、膨胀土路基下层、沉陷、开裂,只要我们找出引起这些通病的原因,提早制定预防措施,就能杜绝质量问题和质量问题的发生,保证工程实体质量。

[1]赵菊年.浅谈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施工[J].商情,2009(27).

猜你喜欢

填方通病预防措施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不同压实度下黄土填方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研究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治理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市政道路高填方区域土石混填技术研究
基于GEO-studio的高填方渠道边坡变形分析
大型输水明渠高填方段渠堤防渗和稳定措施
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