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监管“五位一体”探析

2015-04-02陆振伟

机构与行政 2014年10期
关键词:信用等级年度报告五位一体

陆振伟

近年来,我们通过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年度报告公开、事业单位监督管理联席会议以及日常专项监督检查五位一体的监管模式,为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有效提升了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主要做法

(一)发挥信用等级评定的自身激励作用

信用等级评定按照自查申报、评价主体评价、等级确定、公示备案、信用公告的程序进行。实行百分制,评定结果根据综合得分情况分为A、B、C三个等级。从A级信用单位中评选产生“诚实守信明星单位”,被评为C级信用单位的,责令限期整改,列入重点执法检查对象,对连续两次被评为C级信用单位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对其进行执法检查,并视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直至注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

2013年,我们组织全市共169家事业单位法人参与了信用等级评定,147家事业单位法人被评为A级信用单位,22家事业单位法人被评为B级信用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开展,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从业行为,扩大了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关的影响力。

(二)加强绩效考评的监督管理作用

2013年,印发了《昌邑市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办法》,对纳入考评的事业单位范围、考评的程序和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组织教育、卫生系统的84家事业单位进行了绩效考评试点。最终确定16家事业单位为A级,65家事业单位为B级,3家事业单位为C级。考评结果书面反馈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并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将绩效考评结果通过网站对外发布,最后将各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并限期整改。通过开展绩效考评,对事业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形成了事业单位监管的强大合力。

(三)借助年度报告公开制度的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每年的年度报告公开工作,都提前部署,及时下发通知,督促各单位按规定时间进行年度报告公开,对各单位提报的材料严格查阅,发现填报有误或不实的立即退回,并限期整改。通过年度报告公开制度,事业单位在信息公开平台上“晒”出自己的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公众可登录信息公开平台对事业单位的年度报告公开情况进行查询。对其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可通过“投诉举报”栏目进行投诉举报,充分发挥了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促使事业单位规范自身运行。

(四)利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联动配合作用

修订了《昌邑市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16家增加至20家,通过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健全事业单位监管联动机制,确保事业单位监管工作落到实处。2013年以来,协调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先后对16家单位涉及财务管理、组织和机构代码日常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检查,并限期整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五)注重日常监管的专项督查作用

在日常监管中,主要侧重对专项问题的监督检查,通过对专项问题的查摆和整改,更加规范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行。一是开展印章专项检查。查看事业单位印章是否存在出租外借、印章与核准登记的名称不一致等情形。对于存在问题的,下达整改通知书,立即整改。二是进行现场核查。对设立、变更登记事业单位的办公场所、宗旨和业务范围的执行情况、开办资金的变化情况等进行现场查看,保证登记事项的准确性。三是开展《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专项检查。结合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及绩效考评工作,对《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悬挂情况等进行查验,对存在问题的相应扣分,并要求限期整改。

二、困难和问题

(一)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设立、变更登记等行为,不主动进行;报送材料存在内容不实、报送不及时等问题;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设备不齐,不能适应当前登记管理工作的要求。部分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概念仅停留在盖章、简单审核层面,对事业单位填报的信息不核对,直接通过,降低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效率。

(二)相关部门单位配合不紧密

部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办理业务时对法人证书的查验不到位,导致事业单位思想上引不起重视。组织、人社、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对绩效考评以及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运用不到位,与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相关的“五挂钩”(与评先树优、干部使用、经费预算、机构编制调整以及市直部门绩效考核挂钩)以及信用等级评定相关的奖惩措施落实的不够彻底,一定程度影响了监管效果。

(三)监管机构监管力度不强

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构作为事业单位监管的主要力量,监管工作有待进一步严谨、细化,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构对材料的审核把关、时间节点的把握把关不严,惩处措施有限,不能引起事业单位足够的重视;日常专项监督检查涉及面窄,对事业单位相关信息的查验不到位;监督管理方式有限,监管方式有待进一步拓宽。

三、思考启示

(一)完善事业单位监管必须提升事业单位的责任意识

要通过举办事业单位法人培训班、采用网络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政策理论、工作规范和目的意义的宣传力度,明确事业单位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宣传事业单位接受监督管理的积极意义,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环境。

(二)完善事业单位监管必须提高相关部门的履职意识

一是要通过召开事业单位监督管理联席会议,重申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职责,提升其完善监管、查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自觉性。二是要通过会议等形式,使绩效考评委员会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并在各自职责内落实绩效考评政策,强化考评结果的运用,切实发挥考评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三)完善事业单位监管必须增强监管机构的主体意识

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构作为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部门,必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监管方式。一是监管落实要严。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是机构编制部门的基础性工作。加强事业单位监管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机构编制管理规定,规范程序,严格把关,切实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二是监管定位要高。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来定位,借助改革之机,合理配置事业单位布局,理顺管理体制,分类做好事业单位的监管工作。三是监管措施要实。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将工作做细做实,从监管部门的角度做好事业单位参与监督管理的引导工作。四是监管思路要新。在工作中积极探索、积累有效的监管经验,在今后的推广中逐步完善,由点到面推行科学合理的监管模式,提升监督效能。

猜你喜欢

信用等级年度报告五位一体
AMC—AIME中国区年度报告(2021春季)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信用评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协会圆满完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信用等级评价扩大试点工作
中国造纸工业2015年度报告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住房抵押信贷信用等级的灰色评价方案研究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难解大学生之困
英国:公布食品安全事件年度报告
财务信息对债券信用等级的解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