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5-03-31林小勇

医学信息 2015年5期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

林小勇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采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各自治疗措施之后临床疗效与随访观察。结果 观察组在实施了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的并发情况与DASH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骨科患者;老年患者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当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其数量占据人体周身骨折的1/6,其骨折人群重点集中在老年患者。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收到了有效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根据患者资料得知,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63~72岁(平均年龄65.3岁)。观察组50例桡骨远端骨科患者,男33例,女17例,年龄63~70岁(平均年龄64.8岁);对照组50例桡骨远端骨科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64~72岁(平均年龄65.8岁);患者致病原因主要包括高出坠伤,车祸伤,摔伤,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程度上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病史,无神志不清,无智力障碍以及沟通障碍,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皆采取手法进行复位石膏外固定,对于复位情况比较理想的患者进行石膏继续固定,复位7d之后再通过X线展开复查,如果骨折出现移位便需要采取再次复位,如出现复位情况失败,改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非手术治疗组)患者在经过手法复位之后,继续石膏固定,6w利用X线展开复查,按照具体状况解除石膏,医护人员叮嘱患者需要渐变提高腕关节功能水平的恢复锻炼。观察组(手术治疗组)患者利用仰卧体位,前臂放到旋后位,桡骨远端掌侧入路,在桡侧腕屈肌的桡侧切一纵形切口,经桡侧腕屈肌腱与桡动脉之间钝性分离,部分切开旋前方肌至骨折端后,牵引恢复桡骨开始长度,经关节外复位,恢复掌倾角和尺偏角[1],采用"T"形钢板螺丝钉内固定。

1.3疗效判定 DASH评分标准为:通过调差问卷的形式,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躯体症状与功能展开相应的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连续性变量以(x±s)表示,组间对比应用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观察组(手术治疗)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腕关节活动能力、影像学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非手术组),两组患者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0.05)。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其病因主要在于老年患者大多存在骨质疏松症状,因此,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都存在于干骺端粉碎性骨折、短缩,累及关节面并且合并尺骨茎突骨折[2]。老年患者因为自身年龄较大,合并症多且杂,往往患者自身及其家人对其后期的功能恢复要求不高。对于这些患者临床通常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现阶段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医治方案有许多,对于没有产生移位,骨折现状较为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手法复位石膏以及利用夹板进行外固定,是临床普遍应用的治疗方法。保守型治疗最大的优势在于对患者骨折处损伤程度小,预后情况好,康复周期较短,能够降低二次手术阶段对其局部组织所带来的伤害,最大化的减少与避免了因局部粘连所造成地可能对后期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不利影响。手法复位石膏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案,其拥有便捷、可操作性强的特点,经济负担更小[3]。

相对于非手术治疗而言,进行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需要按照患者实际骨折的种类以及其"粉碎程度",还要考虑原始移位水平等综合方面的因素来择取治疗效果更好的一种手术方式.利用手术治疗有一定程度也许会加重患者局部软组织出现损伤的状况,患者在手术期间也许会因为桡骨骨折端出现十分严重的粉碎、短缩,很难把已碎骨进行复位,形成部分骨质出现些许缺损,又或是或者在手术阶段软组织剥离程度过大,骨局部出现血流运行困难,进而骨折愈合状况不甚理想[4]。临床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治疗)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腕关节活动能力、影像学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非手术组),两组患者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0.05),但在12个月之后,两组患者活动度无明显差异。

但通过手术治疗处于解剖复位的同时,利用行之有效的固定方式完成前期的功能锻炼,进而可能降低骨折部分抑或是患者周身并发症的生成。故而两种治疗方式算得上各有利弊,临床选择桡骨远端骨折的冶疗方式,医护人员需要综合权衡患者的自身情况,针对性地制订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医护人员还是需要对老年患者的周身状况进行实际分析,根据患者"骨质疏松"的水平、骨折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对手的主观功能恢复的期望要求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最终方可决定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5]。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不应当只是以恢复或保持X线上表现为标准,更为关键的是应当以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对治疗有效性的评价为衡量。

参考文献:

[1]王岩松,李玉前,李宏斌.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工企医刊,2011,(03):35-37.

[2]张睿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3,(20):34-35.

[3]罗程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3):624-625.

[4]裘晓冬,王人彦,陆洲.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3,(18):42-44+47.

[5]徐文停,倪诚,喻任.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01):50-51.

编辑/许言

猜你喜欢

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
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与中药熏蒸治疗效果分析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