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三宝”人生处世哲学及现代价值

2015-03-31周天翼

大众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故能不争三宝

周天翼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老子“三宝”人生处世哲学及现代价值

周天翼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当今的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张,社会事件多发,多数人不知如何处世,而先秦道家的最主要代表老子却早已给出解决方法。在《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中老子提出“三宝”的人生处世哲学。一曰慈,慈可以使人勇敢,心胸宽广;二曰俭,俭使人克服欲望,返璞归真;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则使人处世不争,故无尤。虽有消极倾向,但只要体会老子思想之精要,则可消除人际关系紧张,从而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

处世;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现代价值

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尤其是儒道为我们的处世哲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道家的处世态度显得尤为突出。道家把解决人际冲突问题的关键放在了思想方面,但这种过程却是回归到“婴儿”式的“复归”。老子在他的五千言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写过一段话:“天下皆谓我(道)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1]所以,本文将老子的人生处世哲学分为“三宝”,即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下面详细阐述。

1 “三宝”之慈

慈,就是慈爱,慈悲,仁慈,仁爱。慈是老子“三宝”之中的核心内容。

1.1慈与勇敢、心胸宽广

老子尚柔,在《道德经》五千言中就提到了多次。因而,在老子的众多比喻中,女性特别是母亲,成为老子使用比喻时一个突出喻体形象,如:“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一章)“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下母。”老子之所以以母喻道,是由于母爱的慈。学者傅佩荣讲到:“因为母亲生育子女,无论小孩是美是丑,都完全接纳,甚至可能对长得丑的特别疼爱,因此,慈爱是肯定母亲的表现,像‘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母亲一般。”[2]

慈与勇敢。老子之后提到:“夫慈,故能勇。”那么慈与勇敢就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们还是从母亲这一喻体分析。母爱是最伟大的,姚淦铭教授告诉了我们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从母亲一方言之,慈爱弱子无不表现出女性最大的勇敢;从子女言之,受母之爱也无不敢为母亲赴汤蹈火。”[3]以此类推,拥有慈爱、仁爱的人也拥有无比的勇敢。由此可以得出老子的结论:慈故能勇。而“舍慈且勇”,没有慈的勇,更多表现为鲁莽,结果只能是“死矣”。

1.2老子的仁爱观

讲慈,笔者就不能不提到老子的仁爱观。孔子提倡仁,而很多人认为老子是反对仁的。其实老子并不反对仁,而是反对孔子提倡的仁。儒家讲仁是带有一定功利性的目的,例如《论语·颜渊》中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焉。”仁的目的就是让天下“归”。老子认为社会一旦提倡孔子的“仁”,说明这个社会的道德已经败坏了,历史上也确实如此。那么老子提倡是怎么样的“仁”呢?学者张松辉认为老子提倡的道德层次更高的“仁”。他认为老子的“仁”比儒家的“仁”更高一层次是表现在:第一在施仁的对象上看,老子由于对万物一视同仁,因而要求爱亲人爱别人爱万物,打破儒家的“亲亲”基础;第二在施仁的目的上看,老子的仁完全摒弃功利;第三在施仁的自觉性上看,老子要求无意识下的仁,而不是有意为之。[4]因此,老子倡导的仁爱是一种博爱,是一种发自内心来源于“道”的仁爱,要把“仁”与自己融为一体。

1.3慈与人生处世

我们通过分析老子的“慈”,以及他的仁爱观,我们就可以看到老子的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非常大。我们要对他人拥有慈爱之心,并且保持心胸宽广,海纳百川,遇事不能斤斤计较。同时,我们要拥有博爱之心,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个体,也要关心集体的事务,为集体的利益做贡献。另外,我们还要有勇敢之心,遇到困难时不畏惧困难与挫折,树立坚定的信念。因此,在当今社会,我们一定要培养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去实现老子所提倡的“大仁”。

2 “三宝”之俭

俭,就是俭啬,爱惜节俭。俭是老子“三宝”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注重人的身心修养。

2.1去奢无欲

老子生活的时代春秋诸侯纷争,而他有亲眼看到统治阶层的奢华浪费的生活。老子认为,正是由于统治阶层不懂得勤俭节约,才导致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为此,老子极其反对奢侈生活,而提倡俭啬即节俭生活。

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是决定其疾病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患者需遵医嘱用药,积极控制饮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方可有效抑制病情进展。与精神无异常者相比,精神病患者脑功能紊乱,思维及意志均存在障碍,自我护理能力较低。因此,患者往往难以依从治疗疾病。为提高精神病伴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健康水平,该文于该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作为样本,观察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的效果。

从统治阶层的角度来看,老子提倡统治阶层过节俭的生活。“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资财有余。”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使得朝政荒废,田野荒芜,仓廪空虚,百姓生活潦倒不堪。于是他提出“治人事天,莫若啬。”以“啬”治国,就应当做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只有统治者不珍惜看重那些奢侈品,不把它拿出来炫耀,则百姓就不会为之而相争甚至偷盗这些东西。他认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统治阶级的“贵难得之货”。因而他提倡通过对于财富消费的限制来实现“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在这种社会里,“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老子提倡个人更要过节俭的生活。老子在其五千言之中,描绘了圣人的形象,其中圣人的一项重要品质就是节俭。节俭就是反对奢侈,老子讲:无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里“五色”“五音”“五味”都作为欲望的表现。其实,老子认为一些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欲望是正常的,但是过度沉溺在感官享受则是不应该的。因为欲壑难填,满足无穷的欲望就会想着去浪费。反对奢侈,而倡导节俭,就要真正做到无欲无求。主体的道德修养就表现为一个从“有欲”走向“寡欲”甚至于“无欲”的过程,而作为这一过程的具体的伦理展开就是主体的“宝俭”。[5]

总的来说,老子提倡俭啬,从而要求整个国家厉行节约。“夫为啬……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俭啬才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

2.2返璞归真

老子提倡俭啬,就意味着去奢,而去奢则意味着无欲,而无欲又意味着返璞归真。这就是老子所说的返璞归真思想,意思是说回到“道”中去。老子像往常那样用比喻来阐述了这其中的境界:赤子或者婴儿。赤子或者是婴儿是老子的处世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喻体形象。

老子认为人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相应的有三种境界:婴儿——成人——婴儿。第一个“婴儿”和“成人”既是指人一般正常的成长过程,而最后一个“婴儿”则是老子所倡导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就是得道的境界。“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趸虺蛇不螫,攫鸟猛兽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嚘,和之至也。”“含德之厚者”即为得道之圣人,圣人如婴儿(“赤子”),“吸收了天地之精华,未受集体世事污染,内则柔和淡泊,外则天真无邪,其得于天地精华也就保存得最好,婴儿终日号哭而不会哑,那是因为他充满了淳和之气。通过观察赤子,我们看到了人类最天真纯朴的天性,”[6]泯灭了人的贪婪和狡诈。婴儿天真纯朴,无知无欲。欲望让人贪图世间享受,后面只会招致祸患。但是赤子的境界则是没有欲望的,去奢和俭啬,因而老子倡导返璞归真。

2.3“俭”与人生处世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到处看到铺张浪费的现象。这种铺张浪费明显不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铺张浪费与贪婪奢侈都会造成人们的心理健康的严重危害。因此,我们要遵从老子所提倡的“俭”,秉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净化心灵,回归纯朴,领会“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哲理。

3 “三宝”之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与任何人相处,都应谦虚礼让,不与人相争。这是老子“三宝”人生处世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3.1不敢为天下先的内涵探讨

不敢为天下先,从字面上看就是不敢处在众人的前面。然而,“不敢为天下先”的深刻内涵却远不止这个。下面将仔细论述“不敢为天下先”的人生哲学。

谦虚,居下,不争。“不自是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这一章中,集中体现了不争、谦虚、居下的内涵。不自以为是,反而能彰明;不单凭自己所见,反而能把事情看得清楚;不自我夸耀,反而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功劳;不自高自大,反而有长进。因为不与世人相争,所以没有谁能与他相争。老子依据“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告诉我们,物极必反。因此,谦虚、居下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过度的谦虚、居下,就是妄自菲薄,我们也要摒弃。同时,如果和世人一样逐利相争,最后只能落得谁也争不到或者争不到全利而退。而不争则可以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老子身处乱世,目睹诸侯为利相争,天下混乱不堪,正是因为如此,老子十分看重和提倡“不争”。只有不争,才能天下和平。

按规律办事。韩非子在解读老子“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这一句子的时候,曾经提出了独到的观点:“圣人尽随于万物之规矩,故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则事无不事,功无不功,而议必盖世,欲无处大官,其可得乎!处大官之谓为成事长,是以故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7]圣人都去遵世界万物的任何规律,所以才敢说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在事情没有完成的时候,自己的功业还没建立起来,而议论肯定会超越世人,圣人并不不在重要位置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们不能鲁莽的“敢”,而是按照规矩和规律办事。我们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然而,其消极倾向也比较明显。他说圣人遵循一切规矩,发展到极端就是墨守成规,我们同样需要摒弃。

3.2水德——不争而无尤

老子讲“不敢为天下先”,其实就是“不争”的一种表现,为深刻阐明“不争”,老子又智慧的做了一个比喻,这个喻体就是水。老子贵柔,而水是世上至柔之物,所以说水“几于道”。因而我们为了深入了解“不争”,就必须了解水以及“水德”。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之人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清净不争。水往低流,人往高走,因而水处在众人厌恶的卑下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接下来,老子就提到了水的“七德性”:“居善地”——谦虚向下,“心善渊”——心胸宽旷,“予善天”——默默奉献,“言善信”——一言九鼎,“正善治”——公平正直,“事善能”——发挥特长,“动善时”——把握时机。这七德性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不争”。只有不争,才不会有过失。

老子歌颂水,歌颂水德,歌颂水的柔静,不争,善利万物。孔子也歌颂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可见水体现了宇宙最基本的哲理,而作为这个宇宙中最智慧的人类,我们就应当学习水德,成为“水”,从而畅行天下。

3.3“不敢为天下先”与人生处世

在上述的阐述中,指导了在人生处世中应该怎样做到“不敢为天下先”。第一,和人交往,就要做到“不争”,拥有水德,谦虚,豁达,奉献,守信,正直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避免出现各种矛盾冲突,和谐关系才会出现。第二,在做事方面,需要按照规律办事,也同样需要水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品行,默默奉献,办事时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发现时机,把握时机。现代人大多数属于急功近利的人,追逐金钱、地位和名誉时争先恐后。而另一些人则会做事唯唯诺诺,自己的特长恐怕无法得到彰显,也是让大好的机遇悄然失去。总之,做到“不敢为天下先”,做到“不争”,方可“无为而无不为”。

4 结语

老子的处世哲学博大精深,本文仅仅阐述了他的“三宝”思想。这“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三者是紧密联系的。现代社会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一种相对便捷的解决方法,为处在马克思所讲的拜物教的氛围下的人们,摆脱功利物欲,走向精神升华。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我们需要自觉抵制各种消极精神和负面影响,摆脱各种物欲,就是摆脱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情况,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 老子.道德经[M].长沙:岳麓书社,2011.

[2] 傅佩荣.傅佩荣细说老子[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7:249.

[3] 姚淦铭.哲思众妙门——<老子>今读[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159.

[4] 张松辉.老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1-203.

[5] 唐凯麟,陈科华.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99.

[6] 周炽成,邓魁.求真与求道——老子人生哲学新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5,17(2):7-10.

[7] 高定彝.老子道德经研究[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364.

Study of three aspects of behavior philosophy of Lao-tze and their modern value

In recent Chinese soci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ther get into tension and many social events happen. Many people do not know how to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s, and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Taoism Lao-tzu has had already given the solutions. In chapter sixty-seven of Lao-tze put forward three aspects of behavior philosophy. One is charity, which makes you broad-minded. The second one is frugal, which help you reduce the desire. The last one is modesty, which makes your life without a struggle. Although these ways have negative tendencies, but as long as we thought of the essence, we can eliminate interpersonal tension, so a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society.

Conduct oneself in society; charity; frugal; modesty; modern value

B223

A

1008-1151(2015)06-0179-03

2015-05-10

周天翼(1990-),男,黑龙江依兰人,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方伦理思想史。

猜你喜欢

故能不争三宝
张之洞的“三不争”
中药急救“三宝”
艾草
常吃蜂蜜对人体有哪些好处?
常吃蜂蜜对人体有哪些好处?
家有三宝
“岑溪三宝”有真味
写人有“三宝”
不争的函谷古道
不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