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2015-03-31辽宁大连海事大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管理研究

辽宁大连海事大学 曾 靓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辽宁大连海事大学 曾 靓

近些年中,政府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在慢慢提升。而高校自身的调整与办学能力也随之加强。高校办学规模以及办学层次的提升,为国内经济的良好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除了应该适应国家宏观政策的需要之外,还应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这对于两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理论意义。只是,就现在的情况而言,国内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依然处在探索时期,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

高校 预算管理 绩效管理

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概述及理论基础

1.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

从管理学进行分析,绩效是企业或者组织预期的目标。为了能够实现该目标,企业或者组织进行的相关活动,主要由个人绩效以及组织绩效构成。根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对组织绩效进行整理,可将其要求具体到每位员工、每个岗位。当各个岗位员工实现该要求时,便实现了组织的绩效目标。

绩效管理是通过管理方法的运用,实现创新与突破的过程,促使企业或者组织能够根据正确引导,得到良性发展,并且能够完善现有管理制度中的不足之处,提供工作效率。通过绩效管理,增强员工的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并且协调内部关系,以此提升企业或组织的整体凝聚力。

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主要是将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完善与提升,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等各个环节,并将其整理至分析报告中。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时,应该将绩效作为主要管理思想,促使绩效与预算的协调合作。

2.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1)战略绩效管理理论。在管理学当中,战略绩效管理理论来源于对企业行为的研究。在十九世纪初期,绩效评价刚开始出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绩效评价逐渐进入到了管理时期。在这个时期,美国相关学者提出了关于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战略绩效管理的含义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深入的拆分,且利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来制定相关的指标体系。之后,利用明确绩效目标以及明确编制预算的方法来调整企业的内部行为。进而完成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

(2)激励理论。激励的含义是由两部分构成的。首先,提供行为的动机。也可以理解为,诱导和驱使。其次,凭借独特的激发的方式来激励对象的学习兴趣。其原因在于,人的行为都是受到一定动机影响的。而动机其实就是为了满足相应的需要而进行诱导的。所以,激励就是要让经济活动的当事人具备一定的内在动力。同时,激励的职能是将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当作基础。任何事物的研究,都不是单独存在,都应该借鉴与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在已有理论基础上进行整理与完善。在原有预算绩效管理研究中,大多数都是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发展,高校也发展成为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对象,这是由于高校逐渐转变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高校与企业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存在共同点,并且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中,其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相近之处。所以,大多数企业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能够适用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方法相对落后。在对高校的支出进行预算的编制时,不仅要让相关的部门人员进行经费预算的核定,而且在公用支出预算方面依然是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核算。这种编制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根据相关的实践我们能够得知,高校应该运用“零基预算”的形式进行编制。其原因在于,“零基预算”的编制形式不会受到传统预算安排以及相关状况的影响。其主要是在资金投入产生的效益方面进行的研究。同时,遵循实际的需求,对每个预算项目进行研究。从而明确预算支出的项目以及预算支出的金额。

2.预算管理比较片面。其具体体现为,还没有产生完善的预算体系。目前,预算管理的审批流程复杂,且执行状况不容乐观。对一些高校而言,因为二级的学校和后勤部门实施自收自支的财务管理方法,所以两者的收入和支出未全部的列入学校整个的预算管理当中。这导致高校的预算不可以体现出学校整体的收支状况。所以,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预算指导性原则、预算全面性原则以及预算前瞻性原则。同时,发挥不到预算应该具备的相关指导作用。

3.预算的松弛状况严重。在相关部门人员进行预算的核定时,其可能会出现较高估算收入,而较低估算费用的状况。其原因是,这种方法可以使其比较快速的完成工作。同时,也可以较好的避免由于未完成预算而造成的相关损失。应该说,高校的预算松弛情况在真实的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其能够隐藏高校实际的资源需要情况以及财务情况,导致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够进行科学的判断,从而作出失误的决策。并且,还能够影响到预算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成效。这就导致预算没有具备结果的导向功能。也可以理解为,凭借预算是不是让高校的每个环节都获得了科学的运作、资源是不是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假如相关部门能够重视预算结果的导向性,那么就能够很好的处理预算松弛的情况。

三、提升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要想较好的体现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就应该从高校内部运用一些措施使得预算能够较好的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

1.建立严格的内部预算管理体系

在对高校的预算绩效进行管理时,首先应该简化相关的审批流程,其次应该提升执行状况。如果高校想要保障预算编制政策和预算编制标准的统一性,那么就需要设置相应的单独机构。其中,设置专业的预算编制机构或者设置专业的预算小组是非常重要的。其原因在于,独立的预算编制机构有助于增强工作成效。预算编制机构或者预算编制小组需要吸引高校各等级的人员加入。例如,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吸引各个等级的人员进行加入,可以集思广益。并且,个人目标和高校目标进行有机的融合,能够较好的激发全体职工进行预算编制的主动性。在进行预算的编制时,应该充分的吸收各方面的预算建议。同时,参考相关建议对预算进行调整。这样的话,能够使得预算方案比较科学、全面以及合理。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还应该明确预算的约束性与权威性。在预算批复之后,就需要根据目标与要求来实施,无论什么人都不可以自由的增加或者删减预算的内容。

2.建立预算执行预警机制

(1)提高高校财务部门的管理意识。在高校,财务部门需要对筹资结构、规模以及形式进行一定的了解。同时,凭借预测的方式与分析的方式来科学的组织资金。这时,不应该不断的进行融资渠道的拓展。在高校的运行当中,应该对各个投资项目作出合理的论证,对每个因素的变化所造成的财务风险进行整体的判断。并且,要对项目的建设状况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

(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高校中,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属于在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的前提下,建立有关量化的指标。高校的相关部门应该提升对贷款管理方面的监督控制力度。同时,对部门已经高于偿债能力的高校或者财务风险已经到达预警线的高校,要对其进行预警通知。高校也要积极的转变以借债为主的融资方式。而财务预警系统应该全面的运用高校内部的相关资源,及时建立科学的循环机制。并且,慢慢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投入为辅的教育投资方式。

3.加大高校内部环境的构建

在对高校内部环境进行构建时,需要围绕组织以及制度进行构建。在组织环境方面,科学有效的组织结构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在进行构建时,应该对预算管理的各个流程有所掌握,以此能够促使预算的各个环境能够形成较为系统的流程。同样,还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组织安排与协调机制进行管理,以此确保各个预算单位的有序竞争,促使能够正常实施内部预算。此外,在实施预算管理时,应按照相应的制度框架进行,确保预算管理具备相应的制度保证以及管理规范。

通过以上方式,才能够确保高校内的绩效管理评价具有较强依据。但是,对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设,还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完善,并且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高校内的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应该进行创新,发现与解决现有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应在零基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与设计,从而促使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能够高效运行。

目前,高校的发展非常迅速,因此使得预算管理也随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资源配置的含义是,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研究与分析怎样合理的对资源进行配置,从而实现较好的工作效率。高校的资金投入与高校的教育需求进行比较,其一直都是非常有限的。同时,高校的预算编制也属于高校教育方面法一个资源配置过程。这种资源配置的含义是,在高校的内部资源整体分配相同的基础上,怎样推动高校各个方面的迅速发展。以及较好的取得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而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假如想要科学的运用高校内部的资源,那么就应该重视高校的预算管理。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对国内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

[1]陈科宇,李小华.高校部门预算绩效考评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经济,2012

[2]聂爱蓉.试论预算绩效问责机制建构[J].财经界(学术版),2014

[3]夏先德.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研究[J].财政研究,2013

[4]黎旭东,许航敏.绩效预算:创新公共财政理论体系的分配方式革命[J].财政研究,2011

[5]马 强.公共预算制度改革路径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

ISSN2095-6711/Z01-2015-04-0194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管理研究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