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需要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

2015-03-31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育人家庭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俞 泉

当代大学生需要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俞 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走向繁荣的保证。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我们的祖先以他们多年的聪明智慧、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精神阅历积攒的一笔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当代大学生应从中汲取优秀的社会文化、学校文化、家庭文化、廉政文化的精华来塑造自身,做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大学生传统 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创造的,在历史长河中慢慢演化而成,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形态与物质形态文化的总和。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体现着忠孝、仁爱、诚信、道义、礼敬的基本内涵,特别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兼善天下”,强调“立人达人”。以儒家的和谐思想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仁、德、礼、法、化、和”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普遍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它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所在。它的思想文化遗产对于人们今天的思想观念和指导思想以及治国方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迫切。那么具体有哪些教育内容呢?择其要者如下:

一、社会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灵魂、是智慧的延续。它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进步着,对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儒家所崇尚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社会文化。

中华文化的灵魂特征具体表现在“仁、德、礼、法、化、和”这六个字当中。在中华文化中最首要的就是“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之间应学会尊重和友爱。仁德、仁德,德总是和仁一起出现的。德要求人们要学会正直。《左传》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为了维护“仁德”二字,国家需做活动规范,将它定成制度,这就有了“礼”和“法”。 如何才能达到“仁”和“德”,需要用制度去规范,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化”,通过调解矛盾,解决问题。

在社会生活方面,中华传统文化也蕴含着很大的智慧,如“百善孝为先”。中国历来重视养老问题,以孝为重,以孝为大。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经多人的研究,这是当今老人最为合理和科学的养老方式,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大智慧。随着对外交流的加深,当前充斥着多种文化,从目前眼花缭乱的文化现象中,我们要告诉当代大学生的是,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看,背一百首唐诗,背十篇文言文佳作,比天天说教“我们是中国人”要管用得多。能背几十篇古代诗文,到哪里都知道你是中国人,到哪里都不会忘了自己是中国人。

儒家社会文化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改进发展着,它不是不知变通的老古板。无论过去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与实践,儒家的仁爱、民本、民富、平正、养老、恤孤、济赈、大同、民贵君轻、兼善天下、和而不同、德治主张等,都是其重要的思想资源。

二、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在一所学校中进行的文化活动,是由老师和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和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是可以让其成员认同并遵循的价值观等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等的一种整合。学校通过文化培养人、创造人,进而促进学生的知识化、文明化,塑造健全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文化包含着校长文化、教师文化、考试文化及校园文化。

1904年10月17日,天津南开中学成立时,严范孙亲笔写下“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是对仪表的要求)。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是对体态的要求)。气象:勿傲,勿暴,勿怠(是对品德的要求)。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是对表情的要求)。这四十字的“容止格言”是南开的无价之宝,它哺育了一代代南开学子,已融化在南开学子的血液里。同时,学子的品貌往往带着南开学校文化的深深烙印。2004年10月,南开中学百年校庆时,年近八旬的火箭专家梁思礼院士校友站在东楼“整容镜”前,试背诵四十字“容止格言”,居然流畅且一字不差,博得在场师生的掌声一片。这就是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穿透力。

三、家庭文化

家庭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人之初”的家庭文化,对于提升孩子们的精神涵养起着重要作用。做人要求人们仁德和宽容,做事要求人们学会诚信和认真。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道德,修炼孩子理性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

倡导家庭的理念,其本意就是要区别家庭文化教育和学校知识教育的不同之处,尤其是要改变今天的青年学生有理论知识却少有社会责任感、缺少人之为人的“人情味”的现状。家庭文化育人就是从确立孩子的精神信仰出发,以孩子的人文素养提升为目的,而提出来的文而化人的理念。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庭文化教育包含了“德行、礼仪、智慧、学问”等四要素,提倡德行出气质、礼仪出君子、智慧出方向、学问出能力。家庭文化育人提出的育人四要素,是从哲学和文化视角,针对目前应试教育的困惑和青少年精神信仰的尴尬,创造性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目标方向和文化责任,其目的是以文而化人的理念让孩子懂得做人和做事的要义;家庭文化育人看似给了孩子“虚”的“远”的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却是以后的人生中走上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情感和气节,因此家庭文化育人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弥补学校知识育人的不足,支撑整个生命向上的动力。

“弘扬家庭传统美德,促进现代家庭教育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的中国家庭观,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家庭建设的高度重视。”母建华在发言中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和治理,家庭民主意识显著增强。但是目前,由于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不少人见利忘义,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所以要加强家庭文化的建设和培养。

四、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是人们自古以来对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行为规范的一种社会评价,它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民族阶级的执政理念、以及执政目标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主要内容包括从政的思想和道德、从政的社会文化氛围、从政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及社会公德。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理念,它的核心价值是清廉为人民办事。

廉政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是倡导全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增强执政为民的自觉意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贪的能力,它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廉政建设方面的集中反映,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质要求和服务方向的体现。

中国历来存在着许多清廉的事迹。林则徐名言:“子孙若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若我,要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大学》里有“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的说法。有一先哲作了“身家盛衰循环图”:“困穷使人悔悟,悔悟使人勤苦,勤苦使人节俭,节俭使人富足,富足使人骄奢,骄奢使人淫暴,淫暴使人祸变,祸变使人穷困。”读后颇耐人寻味。

孔子说:“行已有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廉耻》一文中有两句著名的话,一句是:“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另一句是:“士大夫无耻,是谓国耻。” 历史上各个王朝对官员的个人生活一般都要予以密切注视,劝导官员都做本分之官,不做违法乱纪之事。宋代吕本中的《官箴》一书中开头写道:“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自宋代至清代,这段话成为许多官员的座右铭。

许多古代诗人身上所体现的那种伟大胸襟,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等,都表现出对民生的广泛关注,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古今丰碑乃由事业与民心铸就。

这些言、行、事、形象的汇集,成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古代廉政文化宝典,千百年来,教育、激励、警示、鞭策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今天,我们的在校大学生虽然尚未走上社会,可是进行廉政文化教育确十分必要。

当代中国,文化意识普遍觉醒,文化自信与自觉逐步展现,对传统文化优秀资源的珍爱、回采与利用,正赢得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同、参与和投入,文化遗产保护日受关注,文化传统愈益成为人们借助的历史资本和发展资源。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不能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但也不等于“复古”,复古与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背道而驰。今天,我们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非是要全盘端过来,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来医治我们的思想疾患。同时,也不能排斥外来文化,主动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成就,并且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创造自己民族优秀的新文化。

[1]张开城.儒家思想与现代中国[J].北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

[2]曹晓鹏.高举传统文化旗帜,建设民族精神家园——谈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 校长月刊,2007.12

ISSN2095-6711/Z01-2015-04-0175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育人家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家庭“煮”夫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